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更多市场动态 资讯详情
家居行业将导致售后服务难原为标准化低
2011-03-15 17:50:05 阅读 1760次 分享 0次
      无论购买家具、建材产品还是装修,售后服务都不应当成为“浮云”。消费者们对于家居消费的需求越来越严格,光有好产品不成,服务也要及时跟进;其中付款收货后的售后,更是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高效优质的售后服务不仅让消费者安枕无忧,更可以是企业的金字招牌。而效率低下的售后服务不仅让消费者唾弃,更会拖累品牌的后腿。
  家居产品售后难度高
 
  作为房地产下游的家居行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由围绕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逐步演变为服务水平尤其是售后服务的竞争。这些年商家们先后树立了先行赔付、尾款作保、30天内免费退换、免费检测等各具特色的口号。虽然如此,售后服务仍然挑动着商家敏感的神经,也让一些遭遇售后问题的消费者叫苦不迭。
 
  业内人士表示,家居品售后服务的复杂特性正是导致售后良莠不齐的原因所在。今朝装饰副总经理汪晓兵指出,首先,家居售后服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家居消费涉及面很广,从设计、生产,到物流配送、安装验收、环境搭配,各环节都对售后服务提出了要求。其次,家居类产品作为大件耐用消费品,并不像服装等快速消费品可以迅速暴露问题,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方能体现其品质优劣,因此要求其售后服务应当具备时间上的持续性。
 
  此外,由于受到气候变化、运输路况条件等制约,家居售后服务往往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商家服务具有多次性。乐屋家装副总经理吉庆也表示,家具建材行业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制约家居售后服务提升的原因之一。
 
  商家缺乏认识致售后问题多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国范围内共接到家具类产品和服务投诉14481件,装饰材料类投诉16381件,较2009年均有近万件增量,其中家具类更是位居投诉总量前十行业之列。而在消协之下,各大卖场、各品牌厂商所接到的售后投诉数量,则不可计数。
 
  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的呼声此起彼伏,另一方面商家的表现差强人意。不少消费者反映,合同上或厂商官网所显示的售后服务电话形同虚设,要么拨打后无人接听,要么售后人员态度恶劣,“售前售后两张脸”。在提供售后服务方案的时间上也是一拖再拖,短则十几天,长则几个月。即使最终上门服务,也难以保证一次解决问题,长时间的拉锯战让消费者心力交瘁。
 
  东方家园家居广场副总经理殷玉新表示,行业中的一些小厂商对于售后服务的认识不够,没有对员工进行系统化培训,导致家居消费者对售后服务满意度偏低。联邦家具北京公司总经理王建国称,家居企业不应把售后服务当作烫手的山芋,更不应当畏惧售后投诉。只有直面售后投诉,并严查各环节找出问题症结,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解决方案,这样或许不仅不会损害品牌的美誉度,更会赢得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尊重和认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调查
  4成被调查者希望延长保修期
 
  日前,新京报《家居公社》对广大网友普遍反映的售后问题做出了调查,问卷涉及售后服务时间、产品质量等内容。
 
  调查显示,42.9%的参与者表示体验过家居售后服务。在家居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57%受访者表示会联系产品售后服务部门解决问题,其余则表示会找产品所在家居卖场进行受理,并无消费者选择工商管理部门或向消协投诉。
 
  在售后服务时间方面,分别有14.3%28.6%的网友表示对家居产品和服务的保修期限非常了解和大概了解,其余则均表示不了解。42.9%的消费者称,在装修结束或购买家具、建材产品后,并不了解各部分工程或家居产品的保修期限及起止时间,也并未明确在合同之中。同样比例的受调查者认为目前家居品保修期太短,应当免费延长。在“您联系售后服务人员后,其提供的服务是否及时?”问题后,有14.3%的受访者表示,售后服务人员故意拖延时间,迟迟不解决问题。
 
  消费者遇到的售后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吗?各有14.3%的消费者选择了“同意解决但是不同意退货”和“以使用不当为由拒绝解决”。针对“您家装修或买建材,是否出现过尺寸问题?”的回答中,57.1%的人表示在装修设计施工过程中遭遇过这一麻烦,14.3%的消费者表示在门窗、橱柜和家具测量环节中遇到过尺寸问题。问题发生后,42.9%的人认为负责生产的厂方没有严格把关确认,应该由他们负责;28.6%的消费者则相对宽容,认为消费者和销售方沟通出现问题,各自都有责任。随着网购家具建材风潮的大热,在面对“网购家居产品时,您遭遇过以下哪种问题?”的提问时,71.4%表示遭遇过网购家居产品退换困难的尴尬。
 
  以地板为例,如果想要避免发生问题时责权不清、互相扯皮,应该在最初安装前配合厂商把测量等工作做好,安装完毕后尽量按照正常方法来使用。一旦发生扯皮,消费者不要盲目与商家纠缠,最好找专家厘清责任,尽可能与商家协商解决。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更多市场动态

家居行业将导致售后服务难原为标准化低
0收藏0评论
2011-03-15 17:50:05  

阅读量:1760分享量:0

      无论购买家具、建材产品还是装修,售后服务都不应当成为“浮云”。消费者们对于家居消费的需求越来越严格,光有好产品不成,服务也要及时跟进;其中付款收货后的售后,更是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高效优质的售后服务不仅让消费者安枕无忧,更可以是企业的金字招牌。而效率低下的售后服务不仅让消费者唾弃,更会拖累品牌的后腿。
  家居产品售后难度高
 
  作为房地产下游的家居行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由围绕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逐步演变为服务水平尤其是售后服务的竞争。这些年商家们先后树立了先行赔付、尾款作保、30天内免费退换、免费检测等各具特色的口号。虽然如此,售后服务仍然挑动着商家敏感的神经,也让一些遭遇售后问题的消费者叫苦不迭。
 
  业内人士表示,家居品售后服务的复杂特性正是导致售后良莠不齐的原因所在。今朝装饰副总经理汪晓兵指出,首先,家居售后服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家居消费涉及面很广,从设计、生产,到物流配送、安装验收、环境搭配,各环节都对售后服务提出了要求。其次,家居类产品作为大件耐用消费品,并不像服装等快速消费品可以迅速暴露问题,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方能体现其品质优劣,因此要求其售后服务应当具备时间上的持续性。
 
  此外,由于受到气候变化、运输路况条件等制约,家居售后服务往往并非一劳永逸,需要商家服务具有多次性。乐屋家装副总经理吉庆也表示,家具建材行业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这也是制约家居售后服务提升的原因之一。
 
  商家缺乏认识致售后问题多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国范围内共接到家具类产品和服务投诉14481件,装饰材料类投诉16381件,较2009年均有近万件增量,其中家具类更是位居投诉总量前十行业之列。而在消协之下,各大卖场、各品牌厂商所接到的售后投诉数量,则不可计数。
 
  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的呼声此起彼伏,另一方面商家的表现差强人意。不少消费者反映,合同上或厂商官网所显示的售后服务电话形同虚设,要么拨打后无人接听,要么售后人员态度恶劣,“售前售后两张脸”。在提供售后服务方案的时间上也是一拖再拖,短则十几天,长则几个月。即使最终上门服务,也难以保证一次解决问题,长时间的拉锯战让消费者心力交瘁。
 
  东方家园家居广场副总经理殷玉新表示,行业中的一些小厂商对于售后服务的认识不够,没有对员工进行系统化培训,导致家居消费者对售后服务满意度偏低。联邦家具北京公司总经理王建国称,家居企业不应把售后服务当作烫手的山芋,更不应当畏惧售后投诉。只有直面售后投诉,并严查各环节找出问题症结,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解决方案,这样或许不仅不会损害品牌的美誉度,更会赢得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尊重和认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调查
  4成被调查者希望延长保修期
 
  日前,新京报《家居公社》对广大网友普遍反映的售后问题做出了调查,问卷涉及售后服务时间、产品质量等内容。
 
  调查显示,42.9%的参与者表示体验过家居售后服务。在家居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57%受访者表示会联系产品售后服务部门解决问题,其余则表示会找产品所在家居卖场进行受理,并无消费者选择工商管理部门或向消协投诉。
 
  在售后服务时间方面,分别有14.3%28.6%的网友表示对家居产品和服务的保修期限非常了解和大概了解,其余则均表示不了解。42.9%的消费者称,在装修结束或购买家具、建材产品后,并不了解各部分工程或家居产品的保修期限及起止时间,也并未明确在合同之中。同样比例的受调查者认为目前家居品保修期太短,应当免费延长。在“您联系售后服务人员后,其提供的服务是否及时?”问题后,有14.3%的受访者表示,售后服务人员故意拖延时间,迟迟不解决问题。
 
  消费者遇到的售后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吗?各有14.3%的消费者选择了“同意解决但是不同意退货”和“以使用不当为由拒绝解决”。针对“您家装修或买建材,是否出现过尺寸问题?”的回答中,57.1%的人表示在装修设计施工过程中遭遇过这一麻烦,14.3%的消费者表示在门窗、橱柜和家具测量环节中遇到过尺寸问题。问题发生后,42.9%的人认为负责生产的厂方没有严格把关确认,应该由他们负责;28.6%的消费者则相对宽容,认为消费者和销售方沟通出现问题,各自都有责任。随着网购家具建材风潮的大热,在面对“网购家居产品时,您遭遇过以下哪种问题?”的提问时,71.4%表示遭遇过网购家居产品退换困难的尴尬。
 
  以地板为例,如果想要避免发生问题时责权不清、互相扯皮,应该在最初安装前配合厂商把测量等工作做好,安装完毕后尽量按照正常方法来使用。一旦发生扯皮,消费者不要盲目与商家纠缠,最好找专家厘清责任,尽可能与商家协商解决。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