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308分享量:0
□本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走进张家港码头,伴着嘹亮的汽笛声,装载着原木的海轮一艘接一艘地靠岸。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国家材种鉴定与木材检疫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绍红介绍说,从1983年开港至今,张家港口岸累计进口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运木材近4000万立方米,进口量约占全国海运进口木材总量的30%,“我们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木材超市’”。
紧急拦截 采集本地蚂蚁样本5种3.8万余只
面对着日益扩大的木材进口量,如何抵御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如何辨别外来木材的品质……这些都成为了棘手问题。虽然已过去了近30年,但张绍红依然还清晰地记得第一艘装载原木的外轮到来的情形:1983年5月7日,巴拿马籍“日本商人号”缓缓地靠上张家港码头,“看到一船木材,感觉就像是‘如临大敌’。通过一遍又一遍地仔细检查,确保了万无一失”。
守卫国门这么多年来,迄今最让张绍红感到惊心动魄的一次,就是2005年4月16日,从一批集装箱原木中截获了危害性极大的红火蚁。这批货物运抵仓库进行拆箱时,从箱内检出5头红色活蚂蚁及材小蠹、蜘蛛和天牛等多种有害生物。“经过中国检科院专家确认,这些红色的蚂蚁就是红火蚁。 ”随即,各方就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防止红火蚁“入侵”的行动。其中,出动人员510多人次,摆放诱碟4500个,采集到本地蚂蚁样本5种38000余只,“庆幸的是,最终没有发现入侵红火蚁。但我们检验检疫人更感觉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
一书难求 图文并茂详细介绍进口木材221种
张绍红告诉记者,经过几代张家港检验检疫人的努力,原来的一小间植检实验室,已经发展成为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总价值400余万元的高精仪器、设备60余台(套)的国家重点专业化实验室。虽然这些仪器个个价格不菲,但在他看来,整个实验室里的宝贝却是1000余种有害生物标本和各国珍贵木材标本600余种10万余号,“这些东西可是在将近30年里一点点收集起来的,别的地方肯定没有这么多。 ”同时,更让整个实验室感到自豪的是,他们研制的《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品》和《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照》两个国家标准,成功解决了木材材种鉴定中标准物质缺乏的难题,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成为全国木材行业一致公认的权威依据。
实验室精心编著的《进口木材原色图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进口木材221种,选配了大量的彩色实物图片,为准确、快速鉴定树种和合理开发使用木材提供了依据。“这本工具书已经印刷了8次,印数达到1.5万余册,但在木材贸易商中间还是一书难求。 ”张绍红一脸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实验室已取得林木检疫和材种鉴定等CNAS认可项目74项,是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也是全国系统内唯一的木材鉴定领域的专业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为张家港口岸木材经济产业群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促进了张家港及周边地区木材物流、贸易、加工等产业链的有序发展,培育了森源木业市场、张家港名贵木业等木材专业化市场和木材加工厂,年堆存能力超过500万m3,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户木材客商。“有这么一个检测机构,我们生意做起来更加放心。 ”一位客商表示。
此外,实验室在木材检测方面炼就的“火眼金睛”本领,得到了检验检疫系统内外有关部门的一致认可。其相关业务在检验检疫系统内已拓展至上海、广东、天津、山东等地,系统外拓展至海关、工商、濒管办等部门。“未来5年内,将形成覆盖全国各地的服务网络,为系统内外提供权威的专业检测服务。 ”张绍红说。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