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471分享量:0
几年人造板产能呈逐年扩大趋势,挑战与机遇并存,人造板行业产业链结构域各环节的挑战不容忽视。行业正进行着并购与整合的新一轮浪潮,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话语权,就必须看准机会抓住机会,接下来有请云汉经略投资咨询公司高级投资专家曹军先生,有请!
曹军:非常感谢流通协会的李会长和协会邀请我来到这里向各位请教,并且分享一点我们长期从事运作方面的一些感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听到那么多理智的声音真的很难得!
这个行业朋友们也讲了,从资本的角度来说跟踪这个行业的不多,没有形成系统,我是96年就回国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听到林业行业资本关注比较多的还是IFC,因为我跟你们这个行业隔的很远,我们是很主动的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进入到行业里面来,我们一直关注上游的特色种植,从种植的角度我们一直有深度的关注,看过很多有特色的,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后来也是因为机缘巧合就接触到人造板行业。今天我谈的很多东西第一行业内的事情绝对没有前面几位嘉宾讲的那么专业,但是我认为行业内似乎需要一些我们做投行和资本的人,非常大的结构性的一些思维,或许对行业有启发意义。
所以,今天我讲的几个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个是从产业链来看我们行业。第二个是结合我们行业即将会出现的资本现象也好,行业现象也好,把我们做投行、并购、融资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看一下产业链,这是我们做资本,做投行的人喜欢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人造板这个行业一接触,我认为最大的困惑,包括今天上午嘉宾分享的都是非常尖锐的问题,比如类似的问题在其他行业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争议,比如大亚的老总说我们坚持制造,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另外有老总说要有自己的基地最好。从上游资源角度来说,因为林业行业记得在石油价格疯涨的时候,国内游很多投资人都非常看重林业资源,应该是金融危机前,2004年开始,很多朋友找我,因为我生在云南,云南的林业资源很丰富,他们都找我说要到云南收林业资源,因为当时石油价格炒到138。加上林业资源的属性是可再生的,砍了还可以长,不想油气矿藏挖了就没有了,所以当时大家对上游资源形成了一股购买林地的例子。
我认为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中国一旦涉农、涉林,规模化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它的上游加上我们国家的产业政策,听上去是好的,鼓励大家,并且有征税的奖励。但是这样的政策导致的结果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市场的需求对原材料的要求也会传导到上游去。所以,从上游来看,规模化是本身没有解决的问题,规模化都没有解决再说到所谓的标准,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原材料分类,现在大家都是靠相对原始的分类方法,导致了你走到中游,人造板制造环节,不管是进口设备还是国产设备,应该说是一个标准的工业生产过程,两者的反差很大。我们作为一个做资本的人来说,总认为这样现象很正常,现在券商也是靠天吃饭,为什么?因为原来主营业务是经济,靠营业部,而现在中国开户的户数那么少,成交那么低迷,券商的收益也很差,所以叫做靠天吃饭。而我们这个行业靠天吃饭的程度也很严重,这种严重和上游的原料供应结构有必然或者密切的关系,如果都是靠蚂蚁搬家,靠标准和设备生产,它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所以,从整个行业角度来讲,我们行业内上市公司家数也不少,包括行业龙头大亚,在整个不管产能还是销售收入各方面来讲,行业的占比来说影响力都有限。
从产值的角度来讲2万亿其实不小了,但是上游还停留在蚂蚁搬家的状态,而且行业的集中度应该说是非常低的。所以中游的加工制造是非常标准化的制造,今天上午有老总说不可能造汽车的人就要去炼钢,而炼钢的人不一定要有矿,这些逻辑在中国都受到了挑战,现在来看中国的钢厂买矿石,不管是巴西的还是澳大利亚的,这都是生存之道,必然的。当然没有发展到汽车厂要生产钢板。这里面最大的差别是,不管是铁矿石也好,从冶炼到生产板材,它的标准化生活可能要比我们行业高的多,因为我们毕竟涉农了。
下游从上午大家分享的,不管是宏观的角度,还是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谈的也很多。我认为趋势也非常清晰,也就是说产品结构要升级,更多的是深加工环节,从市场角度客户需求、市场导向、产品升级的角度来讲,就谈的比较多一些。 从产业链来看,我们就先谈一谈并购的对象,上游两家比较成规模的企业,仔细分析原因,彰显出来很多很多跟我们密切相关的上游问题暴露的比较充分,也就是说现在上游除了咱们的国有林场,真正成规模的,和我们直接相关的应该说比较薄弱的,去年大家注意到一个现象,去年上市公司年报里面包括威华、大亚大家都在体现一部分上游的利润,毛利率很高,从47%到70%多,虽然绝对规模不大,销售收入和利润占比不是很高,但是利润率很高,所以上游要看到目前中国成系统的,理智看待,如果形成规模化的投资,或者要进行产业的并购,应该说上游确实比较难,也就是说现在要想形成规模,反正两个形成规模的都倒在前面了。
所以,很多业内在做努力,随着原材料结构调整,希望能够把产品的档次提上来,所以这方面我认为能看到成系统性的投资机会应该说不明显。
从中游的加工来看,这个行业的属性是规模化、标准化的,郭总讲了,这个行业的特点规模不见得就带来规模效应,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问题,只是原因不见得特别明白。从规模效应来讲,从我们的研究来看,确实有这样的问题,当然了最容易的解答是因为原料的原因,原料制约你形成规模。比如大亚,今天上午也讲了总共有八个厂,在全国分布的大江南北,可能管理的集合效应能够得到一些,而从规模的角度来讲,可能还需要去做另外一方面的文章,就是如何把1+1+1方面的其他的集合效应深挖。同时行业的特点,从我们研究这么几年来看,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国内也没有特别强的科研机构推动。
看创业板,跟我们行业相关的,代表高新技术的,到目前为止还真是很少能看到,我们有过接触,在业内有见过一些企业,但是目前从资本市场的结构来看,我们这个行业能出来代表高新技术的,不管装备制造还是工艺流程,产生新技术的确实不成规模,也没有一个明显的产业的动向。大家谈到高新技术投资可能还没有想到这个领域和这个环节。
从纯加工制造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咱们这个行业有一点像10年前、5年前的水泥行业。这个领域应该说产能大家都认为过剩了,而水泥过剩的时候,好像是2001年的数据,那个时候中国的水泥消耗量占了全世界的46%,类似于水泥这样一种行业,在那个时候和我们目前人造板现在整个绝对产能和国内需求与出口的比例比,因为我们的也特别特殊,国内人造板角度来讲,应该说国内基本上在国内消化。同时,进口也不是特别多,同总量的角度来讲量比较小。
为什么想到水泥行业呢?水泥行业10多年前情况和我们比较像,从改革开放以来,哪一个行业都是吃香喝辣过,包括我们人造板行业也有好过的时候。当这个行业进入发展瓶颈的时候,为什么我说我今天标题叫做新的机遇呢?我想说的是,一个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时候,投资的机会不见得在于新增扩大的产能,而在于行业的整合。我们要找到1+1怎么样大于2的价格点。包括在座的每一家企业,除了上市公司融资条件比较好以外,前年我们做过一家林业公司的顾问,当时他们已经没有办法挽救了,那时我们就想这个行业要形成对资本的吸引,可能真的需要呼唤或者等待一次比较大的整合。从宏观角度来看,包括对国家政策的研究,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刚刚讲了,80%的征税返还,前年是100%降低到80%的时候,不管大资本还是大企业都认为进入这个行业有机会。这个领域要想形成对资本的吸引,或者在制造业这个环节形成吸引,应该说还需要再发生一点什么,刚刚我听郭总已经在呼吁大家要理智,不管是拿着钱想进入这个领域的,还是说在行业内的,因为从新增的产能,我们一直以来对行业有一个跟踪,看到产能的扩张确实还是比较猛的,而看到上市公司的报表,看到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应该说这个行业的利润率,绝对的收益,还有收益的构成,整个来看,真的还是蛮有差距的,你们想想中国另外一端是什么?中国的资本,目前所谓的收益率,比如民间接待角度来讲,都高达什么样的水平?现在降下来了,整体经济降温了,降温了以后,民间资本借贷利率、市场利率可能降到15%、20%,普遍的比去年或者前两年最高峰的时候都降低了约10个点,现在我们行业利润率和社会资本成本相比,这个行业要对资本形成吸引,说实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并购的角度来讲,并购的前提肯定是需要这个行业发生一些整合,比如说大家过的还凑合,而是过的比较难受了,那个时候可能行业整合的条件才会成熟,包括和水泥行业的客户交流,水泥有一个特点,它的销售半径是刚性的,除非是特种水泥,他们可以把水泥拉到新疆。而我们人造板各家的销售,不管这个企业在广西还是在华东,他们产品销售半径恨不得都销往全中国,最后中国建材从一吨水泥没有到成为拉法基成为世界上最大水泥制造商,只花了10年的功夫,他收购一个水泥厂等于就买了这个水泥厂所针对的市场,这是一个并购的很重要基点。像咱们这个行业,可能买了一个在行业里排第几或者区域里排第几的主力军,5万10万左右的厂,这个厂如果拿密度板来讲,3000多万4000万的产能来说,你要形成行业的话语权,这个路我估计疯子都不敢想象。所以,并购的角度来讲,这个行业还需要等待一定的时机,比如国家政策再进一步收紧,大家对于枝桠材的使用,包括农村和社会基本观念的转变,到最后都会逼着我们行业做调整,在这些情况出现了以后,如果真的没有这些东西以后才会真正的面对现实。
从融资角度来讲,和并购差不多,我看了一下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包括威华也是刚刚上不久,兔宝宝上市也比较晚。从大家募集资金投向来看,要么往上游走,要么在替代产能或者更新换代产能。所以,这个行业的融资难度比较大,不光是从一个项目看项目,而是整个社会资本对于概略提升,它的诉求是综合的。
下游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大家都是专家,有一份很厉害的报告说十年内中国就要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不是说一个国家取代我们,而是一个地区取代我们,综合比较,十八大说了,国民收入要倍增,一倍增工人的收入就要倍增,如果我们的原材料结构不要说跟欧美比,跟南美洲比我们要比人家贵一倍,现在劳动力成本跟巴西比也只是巴西的一半,如果我们这部分成本再翻一倍,不知道我们行业利润上哪儿找去。
所以,融资的角度来讲,这个行业也很难,还是要找出卖点和特色。
另外,我准备了一些具体的东西,我简单地过一遍,任何的融资行为、投资行为,在我们看来,在座都是企业家,我们的理念是,做任何事情都是兵马未动,战略先行,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我和一些对这个行业密切关注的朋友都认为,进不进入这个行业,在没有进入之前,既然想进,那么进来的目的是什么要清楚,有人进来可能想要这个行业的销售规模,有人进来想要这个行业所撬动的上游资源,有人进来可能认为是一个行业的机会,不管他怎么想,投融资的角度来说,做企业还是要先想想自己要干什么,在行业里的人下一步要怎么干,这也要想。有时候跟业内朋友交流,因为我们从投行角度来说有一定中立性和客观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任何事情来的太快,如果按照十八大的精神,如果我们五年之内再翻一番,到了2020年,真的很多制造业你们思考问题应该反过来思考,那么很多制造业可能就非常困难了。
同时,任何一个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包括并购的需求,也是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是从行业结构来看,从行业宏观角度来看,一个是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来看,刚刚大家讲了大亚,因为我们每个季度都要研究他们的报表,大亚发展到今天主要还是靠新建形成自己的规模,如果要逐渐走向成熟,或者说要更加有后续的发展后劲,并购作为扩张的战略,可能也标志着一个行业发展到某一种程度。
说到融资,刚刚郭总也讲到这个问题,我们只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我们看一个企业比较冷酷,就看数据,或者看一些定性的分析,找你的卖点,看一下你的竞争优势是什么,把竞争优势大概为五大类,包括了结构性优势和行业的政策,如果单纯靠政府税收返还那么其实是很可怕的。然后你的品牌、客户和业务体系的优势,如何解决原料,不管自己种不种,这是属于你系统优势的问题,也就是你的竞争力。还有就是你的内在技能以及竞争对手的行为约束,这几天大家也看到了三一和中联炒成那个样子,说明中国的竞争环境比较恶劣,尤其是充分竞争行业,在某个局部的区域短兵相接的时候,可能故事也比较多,所以,这属于竞争优势的归纳,你要想融资,可能很重要的一点是先把自己的优势和战略思路想清楚,然后再把自己的优势好好做一个归纳,冷静做一个思考。
今天上午嘉宾也提到了行业的规范化问题,包括上市公司的报表,尤其是业内对我们行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这都是融资前比较重要的。另外从融资角度来讲,还涉及到一个作价的问题,通常的做法就三种模式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讲,很关心自己企业卖多少钱,因为融资的时候就是卖掉自己小部分股份,如果要出让就是卖掉大部分股份,所以对企业的估值方法也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
并购的角度来讲不管买方还是卖方,从买方角度来讲有种种原因进入这个行业里面,不管进入这个行业是为了扩大规模还是新进入这个行业,这个很有吸引别人的一些属性,同时咱们的行业也足够大,可能会成为别人进入一个新行业的切入点。
被收购方在中国出让自己的核心因素,还是因为做不动了,看不到未来了,在这里我简单地讲一下,从另一方面看并购这个事,中国建材作为央企,他们开始整合水泥市场,经常跟他们交流,他们也谈了很多心得,说整合一个行业最大的好处是一下可以买上百家企业,买了上百家企业以后,自己懂不懂一点都不重要,关键是你让懂得人管懂得人。所以,中国很多情况下不管是行业的政府政策原因,还是自身行业发展到一定瓶颈了,可能会出现企业大面积亏损甚至停产,就有这样一种行业性的机会。
我原来在华尔街做交易,然后到中信银行做并购,之后主要就做投行业务,也做一些战略规划,形成我们自身有特色的战略服务体系,谢谢大家!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