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2093分享量:0
近日,宜家启动五年来首次最大规模的降价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宜家店内甚至有不少低价品降价力度比7月的夏季减价活动更大,同时低价产品规模从2007年的150种扩展至500多种。宜家此举也必将引发舆论的种种猜测,如此降价原因究竟何在?降价后的宜家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降价原因浅析
1.销售额过低 寻求转型
据悉,2008财年宜家在中国的销售不到全球收入的2%,2009财年,宜家中国区销售总额增幅为16%,低于2008财年25%的增幅。也许正是因为销售额过低促使宜家酝酿在中国的“转型”,尝试改变策略以求得扭转乾坤。
2.门店数量少 欲要扩张
宜家进入中国市场11年以来,门店数量也一直呈“蜗牛”式发展。在1998年到2005年期间,宜家仅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地开设了门店。去年开始,宜家在大连、南京和深圳新增3家门店。眼看着其他诸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家居巨头在危机面前依然昂首阔步,逆势扩张,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宜家又怎么能不为所动呢?宜家想要在门店规模、数量、消费群体上取得同步上升,那么除了将在北京建亚洲最大旗舰店之外,低价策略也是其扩张的重要一步。
3.竞争激烈 降价求生存
如今,家居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宜家面临的最大敌人无疑就是“山寨”。宜家的产品品质不是真正的高端产品,其用料多是大众化的原料。“逛完宜家,再去建材超市购买”的消费行为使宜家陷入了尴尬境地。因此价格势必成为宜家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以“降价”与山寨抗衡或者是宜家使出的“杀手锏”。
宜家降价是利是弊?
众所周知,宜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因为物美价廉,款式新颖等特点,受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欢迎。但是在中国,它则面向大城市里比较富裕的阶层,也就是那些“想买高档货,而又付不起高价的白领”。这种定位十分巧妙准确,也取得了成功。如今,宜家打出低价策略,想要走进中国的普通家庭,成败言之过早。
一方面,价格降低会吸引更多低收入的消费者走进宜家,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失为一件好事。另一方面,产品的价格降低,很有可能打消那些相对富裕阶层的购买欲望,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如果宜家真的成为平常百姓家的日用家居品,就很可能丢失一部分顾客以及宜家的特色。
宜家“转型”之路,很难预测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要明确了解中国人家居理念的全部,摸清中国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制定本土化的品牌价值定位。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