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全面推进黄河青藏线林业经济带
0收藏0评论
2003-04-10 06:00:00
阅读量:1715分享量:0
人民网西宁4月6日电 记者梁等培报道:位于三江源头的青海省,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雪线上升,湿地萎缩、草原退化,使全省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万平方公里,每年有1.2吨泥沙涌进黄河和长江,给黄河下游7个省区的经济建设用水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困难。林业建设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为了染绿青藏高原三江源头,造福下游人民,再造青海秀美山川。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的林业发展,围绕黄河、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开展建设三条林业经济带,集中力量遏制全省水土流失和沙化。
4月5日是双休日,青海省省长赵乐际、省委副书记白玛、省委常委李津成、西宁市委书记张裔炯等有关领导带领省、市党政部门以及驻军指战员300多人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大家挥锨挖坑,栽树浇灌,种下了青海云杉、丁香、连翘、榆叶梅共1100多棵,记者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自1981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以来,全省各大领导班子已连续22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目前,青海省把植树造林,退耕还草还林,全面推进高原生态建设当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记者从林业部门了解到,2002年,全省完成整地造抗旱林7.15万亩;药剂处理各类苗木1819.52万株;树种育苗1140.3万株;治理荒漠种植杨柳生态林11775亩;完成水土保持造林4.46万亩;围绕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和河湟流域开展植树1036.8万株;在农业区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20多万亩,并引种沙棘73.086万株;引进美国东部黑核桃苗木6600株;引进樟子松22.1万株。
经过常年不懈的努力,目前从黄河源头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到黄河下游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已建成全长1200公里的黄河林业经济带。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横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22万平方公里的整个柴大木盆地,近几年来,青海省推广了“责任到人、谁载谁管、谁管谁有、砍一罚十”的地方性法规,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了植树造林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为了解决群众的燃料和保护生态问题,采取国家投资,省财政支持和群众集资的办法,给全省的西宁、格尔木两大城市和10多个县用上了天然气或液化气,从而保护了天然林和植被,加快了造林速度,使青海的绿色覆盖率和造林面积逐年上升,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沙珠玉乡原来沙进人退,多次搬迁,经过10多年的艰苦造林,如今人进沙退,林进沙退,全乡实现了户均一亩林,人均千棵树,农田林网化的绿色家园,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造林先进单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世界治理沙化的样板而载入史册。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