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势头强劲六大重点成效显著
0收藏0评论
2003-06-17 06:00:00
阅读量:2291分享量:0
国家林业局6月15日发布了《2002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统计公报》。统计公报中的数据传递出令人备受鼓舞的讯息:随着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我国造林绿化步伐显著加快,森林资源保护得到有效加强,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加速推进,全社会、大规模进行生态建设的局面初步形成,林业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林业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2002年,是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这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实施的第一年。《2002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统计公报》披露:2002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677.74万公顷,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87.15%,造林面积比2001年增长113.58%。其中,人工造林596.79万公顷、飞播造林80.95万公顷,分别比2001年增长151.17%和1.54%。到2002年底,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035.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57%;其中,当年新封山育林137.66万公顷。全年完成各类投资255.8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29.52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53.69%和70.63%。
《2002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统计公报》对六大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作了分项统计和分析。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5.61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达到9026.82万公顷;共安置和分流企业富余职工28.22万人,有66.32%的人员从事森林管护工作。工程区内森林管护人员由1998年的5.5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8.7万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工程区内已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1998年的1580万立方米调减到2002年的1134万立方米。
——退耕还林工程在前三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并取得重大进展。2002年完成造林面积442.36万公顷,是2001年的5.08倍。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203.98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38.38万公顷,分别是2001年的5.28倍和4.92倍;退耕还林面积占全国造林面积的56.88%。全年兑现粮食51.62亿公斤、现金4.58亿元,1031万农户从中受益。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2年全面启动,共完成造林面积67.64万公顷,各项治理总面积达到141.6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9.16万公顷,飞播造林8.48万公顷。
——在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把防沙治沙放在了突出位置,加大了封育比重,新封山育林面积37.80万公顷。2002年,共完成造林45.38万公顷,营造防护林的比重达到76.65%。长江、沿海、珠江、太行山、平原绿化五个防护林工程共完成造林32.19万公顷。其中,长江防护林完成造林11.03万公顷、沿海防护林完成造林5.57万公顷、珠江防护林完成造林4.66万公顷、太行山绿化完成造林7.61万公顷,平原绿化完成造林3.32万公顷。在全部造林面积中,人工造林27.99万公顷,飞播造林4.20万公顷。工程营造防护林的比重达到72.33%。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2002年主要完成了15个重点物种拯救、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示范工程建设的专项规划。大熊猫、朱鹮、金丝猴、老虎、藏羚羊、兰科植物、苏铁等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国新建自然保护区249处,建立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304个,珍稀野生植物培植基地156个。至此,全国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405个,总面积达1.09亿公顷,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1.3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4个,总面积5124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6.84%。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自2002年正式启动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全年共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11.42万公顷。按培育目的分,纸浆原料林2.30万公顷,人造板原料林3.39万公顷,大径级用材林2.06万公顷,其他工业原料林3.67万公顷,所占比重分别为20.14%、29.68%、18.04%和32.14%。
公报还说,在六大工程的带动下,我国林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一是造林绿化速度明显加快,2002年全国完成造林1.12亿亩,首次突破1亿亩大关,这是我国造林绿化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二是国家对林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初步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林业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三是推进了林业部门职能的转变,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正在由主要从事专业经济管理向执法监管、公共服务方面转移。四是工程区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开始改善,山林快速郁闭,林相逐渐变好,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状况明显缓解,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环境有所好转。五是有力地促进了国土利用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林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六是增加了广大农民和林业职工收入,加快了广大农区、山区、林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七是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凝聚了中华民族再造秀美山川的巨大力量。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