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资讯详情
2002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统计公报
2003-06-17 06:00:00 阅读 2290次 分享 0次
2002年,随着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林业投资大幅度增长,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资源管护显著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及繁育工作进展顺利,大量社会资金注入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非公有制林业进一步呈现发展活力,局部区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开始显现,林业建设又取得了新的成就。 2002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677.74万公顷,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87.15%,比2001年增长113.58%,其中人工造林596.79万公顷,飞播造林80.95万公顷,分别比2001年增长151.17%和1.54%。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到1035.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57%,其中本年新封山育林137.66万公顷。全年完成各类投资255.8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29.52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53.69%和70.63%。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02年,按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继续重点抓好停伐和木材减产、富余职工安置以及生态公益林管护建设,工程建设又取得了可喜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5.6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40万公顷,飞播造林65.21万公顷,人工造林比上年减少29.93%,飞播造林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完成新封山育林面积40.8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39%;森林管护面积达到9026.82万公顷。2002年共安置和分流企业富余职工28.22万人,其中有66.32%的人员从事森林管护工作。工程区内森林管护人员由1998年的5.5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8.7万人,管护力量大大加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工程区内已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1998年的1580万立方米调减到2002年的1134万立方米,调减了28.23%。2002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完成投资93.3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8.16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占国家投资的81.31%。 工程实施五年来,已累计营造林299.84万公顷。木材产量已基本调减到位。工程区9500多万公顷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护。企业富余职工已有59万人得到妥善分流安置。累计完成投资312.8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90.99亿元。国务院已批准将天保工程区国有森工企业由于政策性木材禁伐或限伐而无力偿还的金融机构债务予以免除,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正在得到妥善解决。 对天保工程区19个国有林业局的典型调查结果显示,五年来,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企业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382.82万立方米下降到2002年的266.73万立方米,木材减产幅度达到30.32%;长江、黄河流域林业企业全部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森林管护面积由1997年的75.56万公顷增加到2002年的581.98万公顷,五年间提高了6.70倍,其中个体承包管护面积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1.89%上升到27.28%,五年提高了25.39个百分点;工程区职工人数由1997年的23.21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18.28万人,五年减少了21.24%,职工工资增长了36.15%;企业的产业结构变化明显,第一、第三产业产值五年来分别增长了44.47%和110.41%,第二产业尽管受到调减木材产量的影响,产值仍增长了12.83%;企业内国有经济下降了22.33%,集体经济上升了2.85%,个体经济上升了19.48%。 上述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五年来,工程区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工程各项目标正逐步得到落实,我国有限的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二是林区逐步进入休养生息的良性发展阶段,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开始得到初步遏制。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动植物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国有林区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独木支撑”的经济困境正在改善,职工就业领域由主要从事木材生产转向森林经营管护和第三产业,林区群众的经济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天保工程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退耕还林工程 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前三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并取得重大进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为工程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提供了重要保证。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计委与各工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工程建设任务和质量责任书,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各级林业部门狠抓了规划设计、种苗准备、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核查验收、政策兑现等工作,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2002年完成造林面积442.36万公顷,是2001年的5.08倍,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203.98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38.38万公顷,分别是2001年的5.28倍和4.92倍,退耕还林面积占全国造林面积的56.88%。全年兑现粮食51.62亿公斤、现金4.58亿元,1031万农户从中受益。全年完成投资110.61亿元,其中粮食折资63.08亿元,种苗费补助33.07亿元,科技支撑及其他费用14.46亿元。截止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597.49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275.43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322.06万公顷。 对全国57个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县的典型调查,工程实施四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初见成效。57个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四年间减少了41.97万公顷,减少了5.05%;二是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57个工程县累计有18.5万农户、73.8万农民从工程建设中受益。1999年到2002年四年间,退耕农户每人每年平均从退耕还林中得到的收入为241.37元,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4.7%来自退耕还林。广大农民不仅直接得到了补助粮款,而且腾出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拓宽了增收渠道。最早实施退耕还林的农户已开始有少量花卉、竹材、牧草等产出,退耕农户已开始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三是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1998年,57个退耕还林县25°以上坡耕地面积为50.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7.32%,到2002年,已累计退耕35.6万公顷,其中25°以上坡耕地退耕16.8万公顷。四是农林牧产业结构有所调整。57个县2002年的林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998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必将对工程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长远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2002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统计公报
0收藏0评论
2003-06-17 06:00:00  

阅读量:2290分享量:0

2002年,随着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林业投资大幅度增长,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资源管护显著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及繁育工作进展顺利,大量社会资金注入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非公有制林业进一步呈现发展活力,局部区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开始显现,林业建设又取得了新的成就。 2002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677.74万公顷,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87.15%,比2001年增长113.58%,其中人工造林596.79万公顷,飞播造林80.95万公顷,分别比2001年增长151.17%和1.54%。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到1035.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57%,其中本年新封山育林137.66万公顷。全年完成各类投资255.8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29.52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53.69%和70.63%。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02年,按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继续重点抓好停伐和木材减产、富余职工安置以及生态公益林管护建设,工程建设又取得了可喜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5.6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40万公顷,飞播造林65.21万公顷,人工造林比上年减少29.93%,飞播造林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完成新封山育林面积40.8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39%;森林管护面积达到9026.82万公顷。2002年共安置和分流企业富余职工28.22万人,其中有66.32%的人员从事森林管护工作。工程区内森林管护人员由1998年的5.5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8.7万人,管护力量大大加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工程区内已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1998年的1580万立方米调减到2002年的1134万立方米,调减了28.23%。2002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完成投资93.37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8.16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占国家投资的81.31%。 工程实施五年来,已累计营造林299.84万公顷。木材产量已基本调减到位。工程区9500多万公顷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护。企业富余职工已有59万人得到妥善分流安置。累计完成投资312.8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90.99亿元。国务院已批准将天保工程区国有森工企业由于政策性木材禁伐或限伐而无力偿还的金融机构债务予以免除,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正在得到妥善解决。 对天保工程区19个国有林业局的典型调查结果显示,五年来,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企业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382.82万立方米下降到2002年的266.73万立方米,木材减产幅度达到30.32%;长江、黄河流域林业企业全部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森林管护面积由1997年的75.56万公顷增加到2002年的581.98万公顷,五年间提高了6.70倍,其中个体承包管护面积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1.89%上升到27.28%,五年提高了25.39个百分点;工程区职工人数由1997年的23.21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18.28万人,五年减少了21.24%,职工工资增长了36.15%;企业的产业结构变化明显,第一、第三产业产值五年来分别增长了44.47%和110.41%,第二产业尽管受到调减木材产量的影响,产值仍增长了12.83%;企业内国有经济下降了22.33%,集体经济上升了2.85%,个体经济上升了19.48%。 上述结果表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五年来,工程区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工程各项目标正逐步得到落实,我国有限的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二是林区逐步进入休养生息的良性发展阶段,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开始得到初步遏制。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动植物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国有林区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独木支撑”的经济困境正在改善,职工就业领域由主要从事木材生产转向森林经营管护和第三产业,林区群众的经济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天保工程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二、退耕还林工程 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前三年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并取得重大进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为工程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提供了重要保证。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计委与各工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工程建设任务和质量责任书,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各级林业部门狠抓了规划设计、种苗准备、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核查验收、政策兑现等工作,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2002年完成造林面积442.36万公顷,是2001年的5.08倍,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203.98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38.38万公顷,分别是2001年的5.28倍和4.92倍,退耕还林面积占全国造林面积的56.88%。全年兑现粮食51.62亿公斤、现金4.58亿元,1031万农户从中受益。全年完成投资110.61亿元,其中粮食折资63.08亿元,种苗费补助33.07亿元,科技支撑及其他费用14.46亿元。截止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597.49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275.43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322.06万公顷。 对全国57个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县的典型调查,工程实施四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初见成效。57个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四年间减少了41.97万公顷,减少了5.05%;二是广大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57个工程县累计有18.5万农户、73.8万农民从工程建设中受益。1999年到2002年四年间,退耕农户每人每年平均从退耕还林中得到的收入为241.37元,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4.7%来自退耕还林。广大农民不仅直接得到了补助粮款,而且腾出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拓宽了增收渠道。最早实施退耕还林的农户已开始有少量花卉、竹材、牧草等产出,退耕农户已开始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三是促进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1998年,57个退耕还林县25°以上坡耕地面积为50.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7.32%,到2002年,已累计退耕35.6万公顷,其中25°以上坡耕地退耕16.8万公顷。四是农林牧产业结构有所调整。57个县2002年的林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998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必将对工程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长远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