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头财政”向生态立州挺进
0收藏0评论
2003-09-26 06:00:00
阅读量:1854分享量:0
据州里同志介绍,天然林禁伐之前,原木生产是迪庆州惟一的支柱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开发金沙江林区的过程中,先后在州境内建立了省、州、县三级6个国有森工企业及67个木材加工企业。仅一个葛孔林区,每年就要砍树6万多立方米。“木头财政”勉强维系着这个生态脆弱的高寒山区经济的发展。
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拉开了序幕。迪庆围绕着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总体战略思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的发展思路。副州长陈建国说:“生态是‘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两个世界顶级品牌的生命线,我州必须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在保护好现有林业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让香格里拉山更绿、水更清,促进全州生态经济持续发展。”
天保工程伊始,迪庆州便首先作出了撤消森工企业建制,在全州12个国有林区建立12个国有林场的决定。对全州6个森工企业进行转产分流,安置分流森工企业职工846人,将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护林人。国有林场建立后,全州172.2万公顷天然林的管护责任便落实到了各个责任单位,定任务,定资金,定标准,定措施,定职责,并有项目实施方案,有作业设计,有项目负责人,有技术档案,有统一的项目标志牌。责权利相结合,使天保工程真正成了各级政府行政一把手工程。在管护森林的同时,全州还积极进行公益林建设。截至7月底,已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90.23万亩。
2000年,香格里拉县(原中甸县)被列为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县范围。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在全州全面铺开。州里结合本地实际,在布局上突出了5个重点:25度以上陡坡耕地;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金沙江、澜沧江沿岸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地区;旅游景点相对较集中地区;城镇面山和公路沿线。3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已覆盖全州26个乡(镇),183个村委会,涉及32163家农户,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4万亩,兑换粮食1325万公斤。洛吉乡九龙村委会的彝族农民沈文选告诉记者,他家10口人,种了30亩地,好年景每亩收七、八十斤,只够自己全家吃二、三个月,连留籽种都不够。去年他们家退耕20亩,政府的补助完全解决了他家的温饱,闲下来的劳力就采菌子卖,后来还开了一个小饭馆和一个小卖部,一年收入万把元,牛羊也喂得起了。据统计,去年全州农民人均收入达999元,比上一年增收200元,其中退耕还林收入占80元。
迪庆地处高寒山区,过去生活、生产用柴量是很大的。实施天保工程后,薪柴来源断绝,农村能源建设迫在眉睫。1999年10月迪庆州农村能源工作站成立。短短3年多时间已累计推广沼气池6884口,省柴节煤灶35854座,太阳能热水器6238平方米,微水电564千瓦。以上项目的推广,每年可为农民群众节约薪柴13.5万立方米,受益人口达22.9万人。若按每立方米薪材折合20株活立木计算,每年全州可少砍270万株活立木;若按300株1亩折算,每年可使8998.9亩林地免遭砍伐;若按获取50公斤薪材需1个劳动力计算,每年可为全州节约270万个劳动力……主抓这项工作多年的州林业局局长王亚红深有感触地说:“农村能源建设真是民心工程。除了有效保护了森林外,还改变了藏民的生活。以前藏区无厕所,现在只要修留气池就要建厕所,使藏民的卫生状况大大改善;原来藏民不兴种蔬菜,现在也利用沼液、沼渣,盖起塑料大棚种起了蔬菜、草莓,自己吃不完,还拿去卖,增加了经济收入,如小街子村的卓玛,一年纯收入3000元。”
由于迪庆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方面要承担着重要责任。为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州先后成立了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哈巴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及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保护区总面积32万多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3.4%,在滇金丝猴的个体与群体生态习性研究、藏马鸡种群数量分布及生态考察研究、第四纪冰川遗留古生物碧塔重唇鱼有效保护、全州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高山杜鹃科的分类分布及生态考察、高山针叶林的更新方式、更新树种、生长量的观测调查等方面,为我国高原生物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
“九五”以来,迪庆先后实施了林业以工代赈、绿色扶贫、干果基地、速生丰产林、长江防护林、高寒山区植树造林实验示范、天保、退耕还林等10多个林业重点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合格面积51.6万亩,封山育林88.51万亩,义务植树754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5.4%,成为云南省第一大林区,也成为云南旅游大区。风景区周边群众已从过去的耕田人、砍柴人变成了为旅客牵马的人、照相的人……
从“木头财政”到“生态立州”,迪庆,这个香格里拉圣地,已完成了她具有时代意义的转变。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