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原材料奇缺成涨价由头 基材涨价疑有幕后操控(二
2006-10-19 06:00:00
阅读 1932次 分享 0次
另据记者调查,圣象、莱茵阳光等品牌价格都有不同程度地上浮,还有建材市场的地板销售商表示其代理的品牌涨价在即。
原材料奇缺成涨价由头
据消息称,自今年下半年以来,人造纤维板基材的价格一路飙升,近一个月来每立方米的平均价格由2200元上升到2600多元,涨价幅度达20%。尽管有关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这一数据较实际价格稍高,多数企业则认为该数据比较真实,其根本原因在于木材资源的极度匮乏。宏耐地板总裁李卫认为,除了地板产能扩大增加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外,造成目前国内木材资源紧缺有3个新增因素:其一,国内新建的几个纸浆厂,大量消耗原木;其二,目前的食品、礼品包装用材大量采用木制薄板,加剧了木材的短缺;其三,一些林区急功近利,滥伐树林,即便是速成林也出现青黄不接。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有基材生产厂商已经因拿不到原材料减少了生产线,国内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厂家广西三威甚至因此停产。原材料的短缺使其价格上扬,连带影响到下游产业,首先反应的是基材制造商,除了大亚、吉象,江苏丹阳、山东晨鸣的涨势更猛,8mm人造板成品批发价上涨了约10元/张,12mm人造板则涨了约12元/张。基材涨价对于强化地板的影响最为直接,地板“水涨船高”在所难免。
基材涨价疑有幕后操控
天然林资源日益匮乏是不争的事实,原材料涨价也在情理之中。国内有企业“放风”:基材价格仍会继续上涨。“这不是正常现象,极有可能是某些与原材料厂有联系的企业在暗中操控基材价格。”一位业内人士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据了解,目前基材每立方米价格已经达到2600元,这应该是业内公认的“封顶价格”,但2700元/立方米的价格也不鲜见,涨价风潮并未停止。“实际上过了这个封顶线,国内地板企业可以选择从国外进口基材,国内基材再涨价就没有太大意义了,不排除有人在哄抬基材价格。”
业内评说
“涨价风”致小品牌“无米下锅”将加速行业整合
强化地板基本结构大体分为耐磨层、装饰层、基材层和防潮层。其中,基材层由天然或人造速生林木材粉碎,经纤维结构重组高温高压成型。此次基材涨价对于强化地板的影响最为直接。全国每年强化地板的产值近150亿元,但有牌子的就有七八千家,从9月开始凸显的这一场原料涨价“龙卷风”已经让实力较小的小品牌“无米下锅”。这预示着一场行业整合的大幕被基材涨价缓缓拉开。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实行集团化运作,并拥有一定的自有林产和部分基材生产体系,因此原材料短缺的压力相对较小,但是小作坊企业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一位地板企业老总“爆料”称,杂牌的竞争法宝就是低价,他们大多收购品牌厂商的木屑、木片等下脚料做原料,一袋只需20元,但现在连下脚料都涨到了50元一袋,没有资金流、没有规模效应、没有上游资源的企业,尤其是短线发展的小企业,很难扛过行业的这场涨价“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