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其他杂文 资讯详情
橱柜经销商反思和改革 解决症疾是正道
2009-01-05 16:23:18 阅读 2139次 分享 0次

  橱柜经销商与其它商品的经销商存在本质差异。经销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经销烟酒,经销汽车等等商品,不需要设计,不需要集成组装等服务。而橱柜经销商肩负“不同厨房”的设计和终端安装职责。因此,橱柜经销商对这一职责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往往决定经营状态的好坏。

  中国橱柜自从进入连锁加盟经营初级阶段以来,自少有八、九年的历程,如果反思一下“工商协作”的过程和细节,总结一下得失和可行性,只要有亲身经历和感受,一定会对“连锁经营”的实质内容产生强烈的“改革欲望”。实践得知:经销商现状及品牌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职责不明等,使经销商的正常经营和拓展受到限制。

  (一)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症疾,才能理顺“工商”:

  即使“品牌制造商”自己独立进行全程服务,“市场销售、设计”与“生产安装”的前后配合,也存在严重“脱节”,这就是橱柜行业普遍存在的“症疾”。就普遍现象而言,品牌制造商并没有完整的、前后可以参照的、统一而通用的体系,没有共同的“销售、设计、生产、安装”的商品对象,没有形成围绕这一对象进行层层服务的“规律”。

  制造商面对仅限于“品牌”及“产品”合作的经销商,不具有行政权力。制造商的运营要求以及规范销售、设计的专业要求,只仅仅是一厢情愿,经销商的工作感受所不能理解,也难以引起共识和共鸣。

  “工商之间”的工作性质所产生的分歧和认识上的不同角度,是中国橱柜“商业平台不能扩大”、“低效率、高成本”的主要屏障。经销商没有将自己的销售和设计与制造商的生产紧密联系起来,甚至,有部分经销商从未关心自己所加盟的品牌“工业基础如何”?“工业装备如何”?“生产方法和理念如何”?“今后的行业发展趋势及该品牌的工业化前景”如何?

  出于不同角度的“工商”之间所形成的不同认识,是产生“前后脱节”的主要原因。如果经销商的“展示和销售”、“销售和设计”始终不能迎合产业化“体系和规律”的需要?如果始终不能与生产、包装、发运紧密相联?那么,经销商的营运不会正常。经销商所获得的产品(部品部件)质量不会稳定,成本不会合理,安装成功率也不会得到提高。

  在经销商前端“制约”的前提下,品牌制造商的生产秩序不会正常,不再需要“重型生产线”,产能效率不会提高,质量也不会稳定,发运“半成品”的准确性不会很高,品牌没有实质意义,扩张受到严重制约。

  以上“症疾”是造成中国橱柜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制造商和经销商在实践中遇到重重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发生在橱柜行业中奇怪现象的根源。

  (二)经销商的反思和改革:

  应重新解读橱柜。橱柜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生活设施,需要在各种不同房型的厨房内完成设计和安装,这一设计和安装能力,是十分具体的。

  应重新解读经销商的职责。设计和安装的能力,是橱柜经销商必需具备的能力。排除依赖心理,才能将这些职责予以高度重视。

  应该将经销商的销售、设计、安装形成迎合于生产化的、适合于通用和标准产业化的运营体系。首先解决卖什么?怎么卖?怎么设计?采购、生产、运输、验收、集成安装才能顺理成章的形成“工商流水线”作业。
 经销商的销售、设计、采购等行为,与制造商是否能保障品质?保障准确性?提高产能效率、降低成本?休戚相关,将直接影响经销商的成本、利润和安装成功率。

  经销商规范销售和设计职责的好处:

  可以打好“商业平台”,可以拷贝,可以复制的基础,运营不再受到人为因素的制约。不再受到特殊性和“所谓技术壁垒”的限制,人才可以快速深入,形成规律并应用规律以后,可以充分发挥人才的其它优势。

  掌握了橱柜经销商必然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流程化运营,摆脱不可预见的突出茅盾的困扰,可以全力以赴介入商务拓展。

  改善展示和销售、销售和设计之现状,即可获得降低40-60%不等的成本,在性价比上,占有先机。改善前端销售、设计和采购方式,可以获取归类清晰、条理分明、完全包装的“部品部件”,方便于验收和终端安装,提高了效率。

  (三)具备条件的制造商不会放弃“产业创新”的机会:

  是规范经销商的销售、设计、采购方法呢?还是被动的、苦恼的维持现状?制造商之间,也有不同的考虑,是由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基础所产生截然不同的抉断,形成了二种不同的“工商合作体系”。

  维持现状,根本茅盾不能解决:绝大多数公司,不太欢迎“产业化”,产业化以后,太透明了,由于基础条件限制,不足以发挥产能效率。因此,运用“商业技巧”和“十分抽象的商业口号”,进行经销商的导向和发展。这一陈旧的“经销商”发展方法,尽管不能解决“根本茅盾”。但是在特定的初级阶段期间,经销商还没有普遍明白之际,也能获取商业利益,创造限于“表象”的繁荣。

  弃短利而脱胎换骨,遵循客观规律。一:部份觉醒以后,认可这一必由这路的经销商首先得益,并且持续不断的看到了脱颖而出的光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二:随着产业化的完善,部份经销商从“一点不理解”到“有所理解”,无疑有了长足的进步,足以说明,正确的道理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三:新加入的经销商没有陈旧概念的影响,容易接受产业化的规律性运营。四:即使尚未理解,但是“高性价比”的成本实惠,对经销商产生巨大的诱惑。五:经销商普遍认可:橱柜工商这间的合作内容和方法已经非变不可,不变没有出路。

  根据量变质量的原理,今天的数字对比,不能代表明天,也不能衡量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否?大凡产业定型和定位的基础,离不开以下五个衡量标准前提:

  “工商之间”形成统一、通用、标准的运营体系,并且各自理解自己的职责,各自尽到自己的职责,是突破橱柜行业瓶颈的关键问题。尽管大脑总是代表屁股表态和讲话,并左右自己的言行,尽管还有相当部份经销商尚未对这一“症疾”引起高度重视,先行者,必然是最终的赢家。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即可显山露水。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其他杂文

橱柜经销商反思和改革 解决症疾是正道
0收藏0评论
2009-01-05 16:23:18  

阅读量:2139分享量:0

  橱柜经销商与其它商品的经销商存在本质差异。经销电脑、电视机、电冰箱,经销烟酒,经销汽车等等商品,不需要设计,不需要集成组装等服务。而橱柜经销商肩负“不同厨房”的设计和终端安装职责。因此,橱柜经销商对这一职责的理解和能力的形成,往往决定经营状态的好坏。

  中国橱柜自从进入连锁加盟经营初级阶段以来,自少有八、九年的历程,如果反思一下“工商协作”的过程和细节,总结一下得失和可行性,只要有亲身经历和感受,一定会对“连锁经营”的实质内容产生强烈的“改革欲望”。实践得知:经销商现状及品牌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职责不明等,使经销商的正常经营和拓展受到限制。

  (一)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症疾,才能理顺“工商”:

  即使“品牌制造商”自己独立进行全程服务,“市场销售、设计”与“生产安装”的前后配合,也存在严重“脱节”,这就是橱柜行业普遍存在的“症疾”。就普遍现象而言,品牌制造商并没有完整的、前后可以参照的、统一而通用的体系,没有共同的“销售、设计、生产、安装”的商品对象,没有形成围绕这一对象进行层层服务的“规律”。

  制造商面对仅限于“品牌”及“产品”合作的经销商,不具有行政权力。制造商的运营要求以及规范销售、设计的专业要求,只仅仅是一厢情愿,经销商的工作感受所不能理解,也难以引起共识和共鸣。

  “工商之间”的工作性质所产生的分歧和认识上的不同角度,是中国橱柜“商业平台不能扩大”、“低效率、高成本”的主要屏障。经销商没有将自己的销售和设计与制造商的生产紧密联系起来,甚至,有部分经销商从未关心自己所加盟的品牌“工业基础如何”?“工业装备如何”?“生产方法和理念如何”?“今后的行业发展趋势及该品牌的工业化前景”如何?

  出于不同角度的“工商”之间所形成的不同认识,是产生“前后脱节”的主要原因。如果经销商的“展示和销售”、“销售和设计”始终不能迎合产业化“体系和规律”的需要?如果始终不能与生产、包装、发运紧密相联?那么,经销商的营运不会正常。经销商所获得的产品(部品部件)质量不会稳定,成本不会合理,安装成功率也不会得到提高。

  在经销商前端“制约”的前提下,品牌制造商的生产秩序不会正常,不再需要“重型生产线”,产能效率不会提高,质量也不会稳定,发运“半成品”的准确性不会很高,品牌没有实质意义,扩张受到严重制约。

  以上“症疾”是造成中国橱柜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制造商和经销商在实践中遇到重重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发生在橱柜行业中奇怪现象的根源。

  (二)经销商的反思和改革:

  应重新解读橱柜。橱柜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生活设施,需要在各种不同房型的厨房内完成设计和安装,这一设计和安装能力,是十分具体的。

  应重新解读经销商的职责。设计和安装的能力,是橱柜经销商必需具备的能力。排除依赖心理,才能将这些职责予以高度重视。

  应该将经销商的销售、设计、安装形成迎合于生产化的、适合于通用和标准产业化的运营体系。首先解决卖什么?怎么卖?怎么设计?采购、生产、运输、验收、集成安装才能顺理成章的形成“工商流水线”作业。
 经销商的销售、设计、采购等行为,与制造商是否能保障品质?保障准确性?提高产能效率、降低成本?休戚相关,将直接影响经销商的成本、利润和安装成功率。

  经销商规范销售和设计职责的好处:

  可以打好“商业平台”,可以拷贝,可以复制的基础,运营不再受到人为因素的制约。不再受到特殊性和“所谓技术壁垒”的限制,人才可以快速深入,形成规律并应用规律以后,可以充分发挥人才的其它优势。

  掌握了橱柜经销商必然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流程化运营,摆脱不可预见的突出茅盾的困扰,可以全力以赴介入商务拓展。

  改善展示和销售、销售和设计之现状,即可获得降低40-60%不等的成本,在性价比上,占有先机。改善前端销售、设计和采购方式,可以获取归类清晰、条理分明、完全包装的“部品部件”,方便于验收和终端安装,提高了效率。

  (三)具备条件的制造商不会放弃“产业创新”的机会:

  是规范经销商的销售、设计、采购方法呢?还是被动的、苦恼的维持现状?制造商之间,也有不同的考虑,是由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基础所产生截然不同的抉断,形成了二种不同的“工商合作体系”。

  维持现状,根本茅盾不能解决:绝大多数公司,不太欢迎“产业化”,产业化以后,太透明了,由于基础条件限制,不足以发挥产能效率。因此,运用“商业技巧”和“十分抽象的商业口号”,进行经销商的导向和发展。这一陈旧的“经销商”发展方法,尽管不能解决“根本茅盾”。但是在特定的初级阶段期间,经销商还没有普遍明白之际,也能获取商业利益,创造限于“表象”的繁荣。

  弃短利而脱胎换骨,遵循客观规律。一:部份觉醒以后,认可这一必由这路的经销商首先得益,并且持续不断的看到了脱颖而出的光明而坚定自己的信念。二:随着产业化的完善,部份经销商从“一点不理解”到“有所理解”,无疑有了长足的进步,足以说明,正确的道理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三:新加入的经销商没有陈旧概念的影响,容易接受产业化的规律性运营。四:即使尚未理解,但是“高性价比”的成本实惠,对经销商产生巨大的诱惑。五:经销商普遍认可:橱柜工商这间的合作内容和方法已经非变不可,不变没有出路。

  根据量变质量的原理,今天的数字对比,不能代表明天,也不能衡量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否?大凡产业定型和定位的基础,离不开以下五个衡量标准前提:

  “工商之间”形成统一、通用、标准的运营体系,并且各自理解自己的职责,各自尽到自己的职责,是突破橱柜行业瓶颈的关键问题。尽管大脑总是代表屁股表态和讲话,并左右自己的言行,尽管还有相当部份经销商尚未对这一“症疾”引起高度重视,先行者,必然是最终的赢家。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即可显山露水。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