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资讯详情
“政商企”破局成都家具瓶颈
2006-04-28 06:00:00 阅读 1134次 分享 0次
成都家具去年产值达22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第三,家具正成为成都市经济的新增长点,然而在成绩的背后还潜藏着束缚成都家具企业发展壮大的众多瓶颈。今年2月,成都市质监局武侯分局在查处成都市某知名家具企业时,发现该家具公司在加工过程中擅自无证生产纳入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装饰板。该公司总经理向执法人员透露,这种现象在成都家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这引起了成都市质监局的重视,3月13日,便于政府沟通企业、商会的“政商企”的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应运而生,这在成都市政府机构中属于首创,是成都市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又一新亮点,解决了“政商企”三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昨日,成都家具企业对话质监局的官员,并补上了一堂贴近企业发展的法律课,而这样的培训还将延续到其它行业,这无疑为成都企业的发展点燃了一盏明灯。 家具老板和消费者的困惑 陈老板是成都市双流县中和镇一家小型家具厂的老板,手下拥有20余名工人包括木匠、油漆工。简朴的衣着和那粗言粗语,你很难把他同一个百万富翁联系在一起,他以前就是一个木匠。 据他介绍,以往家具企业很少,由于家具的销售往往供不应求,买家具的都是跑上门来要货,工人也经常昼夜加班,而如今低端家具的竞争太激烈,稍有不慎还会出现亏本。 成都家具行业像陈老板所面临的情况还为数不少,他们纷纷在微利中打起了残酷的价格战。陈老板告诉记者,“我们最害怕的莫过于没有生意只好停工,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人都辞退,因为你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可以招聘到那么多的熟练工。”加之现在家具行业都存在普遍垫资的现象,陈老板没有了以前那样的洒脱。以往他仅找一家木材加工厂提供木材,而如今他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干起一条龙的服务。据他实话透露,为了能节约成本,往往使用较为低质的木材和油漆,只有这样才能在价格战中获取微薄的利润。 这些小型家具企业的生存环境堪忧,而另一方面也理所当然地屡屡出现家具甲醛超标的现象,大部分购买能力不强的消费者成了这些产品的受害者。提起家具里面是否含有甲醛?四川省质检院免费检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屡屡接到这样的投诉,大部分搬进新房的消费者都担心家具的甲醛超标。消费者为购买家具而犹豫不定,而小型家具企业却面临着生死之劫,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今年2月24日,成都市质监局接到武侯分局传来的一份关于“家具生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的产品”的请示,原来掀起这场波澜的是成都市武侯区一家大型的家具企业。该企业老板在接受处罚的时候,却向执法人员道出,许多家具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淡漠,这是目前成都家具企业的行业弊病。 这顿时引起了成都市质监局杜开宗局长的高度重视。成都市质监局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到,该公司的老板还专门来到成都市质监局解释这一件事情。为此,成都市质监局召开了专门的会议,研究讨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今年3月13日下午,成都市质监局杜开宗局长带领领导班子前往成都市工商业联合会,在那里一场别开声面的讨论展开,从此首次在政府部门创造了“政商企”的全新合作平台,解决了政府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行业弊病束缚产业发展 成都市白丝街某家具商场生意清淡,只要有人登门,营业员都会热心地询问顾客。底楼一家来自深圳的家具品牌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提供家具的使用说明书,而那营业员表露出一副漠不关心的神情。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现在家具的竞争太激烈,这家家具商场也即将关门。面对家具的使用说明书,成都本土的一些知名企业也依然以不好张贴等理由,没有提供家具的使用说明书。该家具商场不远处就是成都市锣锅巷家具市场,该市场销售的家具很难找到有家具使用说明书的,这些家具主要来自成都周边的小家具企业。 面对家具使用说明书执行难的问题,成都天子真皮沙发有限公司的一位女营业员这样告诉记者,“张贴和悬挂家具的使用说明书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制度贵在执行。”成都市好世纪家具商场办公室的一位女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8年前,家具行业是非常火爆的,而如今小型的家具企业正在走下坡路,一些企业甚至干脆离开成都到沿海发展。 成都家具企业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发展软肋?成都知名家具品牌企业成都更新家具公司的宋总经理告诉记者,家具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不高、创新意识淡漠等方面的问题,这与执法力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都不愿意看见家具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如今有些企业都先后转战沿海”,他认为,面对这样的问题,企业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同时政府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环境。 目前,成都家具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既有依靠传统手工作业的小厂,也有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种类齐全、技术和艺术含量不断提高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小中大三类企业的比例分别为3:6:1。可以看出众多的中型企业面临着迈向大型企业的发展瓶颈,而数量不少的小型企业仍渴望发展壮大。 成都市质监局副局长陈沙宁告诉记者,成都有加工家具的传统,而且是全国第三大家具生产基地,从作坊转变是一个过程,家具行业存在一些不规范因素,成都的家具企业应当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增强行业自律意识。他认为,企业要建立规章制度,完善质量控制点,以提高全员素质和质量意识,进而打造成都家具行业重点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执行强制标准存在不足 昨日上午,成都市近100家知名家具企业的老板和管理人员陆陆续续出现在成都市质监局六楼会议室,参加由成都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家具质量法规方面的培训。据悉,目前成都部分家具企业在执行有关家具生产企业的强制性标准、认证认可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误区和不足。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前来参加培训的家具企业老板来得并不是那么的准时,10点钟后依然有企业代表姗姗来迟,通过家具企业老板和中层管理人员的表现,我们可以想象目前成都家具企业依然存在的行业弊病。 如今家具行业的贴牌扼杀了自主品牌,同质化竞争太严重已经阻碍着创新,而家具企业的人员素质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型企业本着实力雄厚的经济可以借其所长而有所发展,并且能够适应国际潮流,而对于小型企业来讲,他们没有设计技术优良的设计师,所以就没有能力去接受这个残酷的市场竞争,为此他们造就了采用模仿的方式去进行非正规的家具设计。据调查,成都大部分家具企业都在承揽为知名家具企业“贴牌”的生意,这类生产商缺乏设计能力。据四川家具商会有关人士介绍,从综合质量上来比较,成都可能只有两三家企业的产品能与广东等地的企业抗衡,排前10名的企业可能与广东家具制造企业平均水平相差2到3年,四川的整体水平与之相比相差至少5至10年。因此,成都品牌家具制造企业急需成立自己专业的家具设计研发中心,进行原创设计研发,从而不断开发出自己的品牌,以实际措施与“贴牌”、“克隆”现象决裂。 家具企业出路在品牌 长期以来,由于单打独斗、设备落后、设计能力不高、家族式管理、售后服务不完善等因素,使成都家具难以形成地域品牌优势,一些企业甚至干脆贴出“深圳造”或“香港造”的标签,以此来抬高自己的价格和地位。如今家具市场已从单纯的加工工厂时代转而进入注重产业集群优势,成为谋求企业品牌经营与发展的新时期。显然,这种行为并不能改变成都家具劣势,成都家具企业要从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突围,显然要走品牌发展之路。 “家具行业作为一项传统产业,整体数量多而规模偏小,存在管理水平低下、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束缚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成都市质监局质量管理处处长刘枫指出,这些原因往往造成一些家具企业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等方面的情况。 显然家具企业要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就得从这些因素进行改进。刘枫指出,家具企业不仅要提升管理水平和企业综合素质,扩大企业规模,更要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而且一定要面向市场,又要突出产品自身的特点。他把这种优势形容为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特点包括家具的式样、质地、加工工艺、产品所包含的技术含量以及产品的品位等。 中国家具业实行“零关税”,预示着洋家具、沿海家具品牌将大举入侵西部,本土家具如何应对竞争危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在原材料成本涨价的影响下要把质量做得更好,对成都的家具企业来讲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质量报记者彭文春报道 记者手记 成都家具需要精神 从木材到家具,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并不是每个工匠都能重组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家具,这里面甚至包含着艺术的成分。如今,人们越来越看重家具的设计、装饰美化作用,不再是仅仅关注家具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家具的风格、品牌和环保性能等。 2005年中国家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家具消费处于低水平,人均年家具消费8.6美元,国内家具行业也步入了微利时代。由于国内许多家具企业没有出口权,所以只能在国内市场展开“厮杀”,带来的教训是相当惨痛的。 为节约成本,有些企业置国家制定、标准不顾,不惜使用含有甲醛的劣质材料。这种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侵犯消费权益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如何逃避检查。 而也有一些企业,因为在新产品的研发不够,缺乏高端人才,因而随时都面临着技术断奶的危险。为了生存,他们派出“暗探”,大肆抄袭别人畅销的产品。没有文化内涵,没有技术支撑,粗制滥造,成了成都家具乃至四川家具发展壮大的软肋。 家具行业未来的竞争完全是实力的较量,小型家具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是价格的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企业的关门倒闭。 能从产品看见企业的精神和文化,这是很多企业都希望的,企业首先要加强质量管理,树立品牌意识,要走以质取胜之路,而且还要时刻掌握市场的规律,紧跟市场和时代的脉搏,加强产品的设计更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那么,成都家具将不再是“成都制造”,而是具有产业规模和优势的“成都创造”。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政商企”破局成都家具瓶颈
0收藏0评论
2006-04-28 06:00:00  

阅读量:1134分享量:0

成都家具去年产值达22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名列第三,家具正成为成都市经济的新增长点,然而在成绩的背后还潜藏着束缚成都家具企业发展壮大的众多瓶颈。今年2月,成都市质监局武侯分局在查处成都市某知名家具企业时,发现该家具公司在加工过程中擅自无证生产纳入国家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装饰板。该公司总经理向执法人员透露,这种现象在成都家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这引起了成都市质监局的重视,3月13日,便于政府沟通企业、商会的“政商企”的长效交流合作机制应运而生,这在成都市政府机构中属于首创,是成都市开展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又一新亮点,解决了“政商企”三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昨日,成都家具企业对话质监局的官员,并补上了一堂贴近企业发展的法律课,而这样的培训还将延续到其它行业,这无疑为成都企业的发展点燃了一盏明灯。 家具老板和消费者的困惑 陈老板是成都市双流县中和镇一家小型家具厂的老板,手下拥有20余名工人包括木匠、油漆工。简朴的衣着和那粗言粗语,你很难把他同一个百万富翁联系在一起,他以前就是一个木匠。 据他介绍,以往家具企业很少,由于家具的销售往往供不应求,买家具的都是跑上门来要货,工人也经常昼夜加班,而如今低端家具的竞争太激烈,稍有不慎还会出现亏本。 成都家具行业像陈老板所面临的情况还为数不少,他们纷纷在微利中打起了残酷的价格战。陈老板告诉记者,“我们最害怕的莫过于没有生意只好停工,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人都辞退,因为你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可以招聘到那么多的熟练工。”加之现在家具行业都存在普遍垫资的现象,陈老板没有了以前那样的洒脱。以往他仅找一家木材加工厂提供木材,而如今他为了控制成本,不得不干起一条龙的服务。据他实话透露,为了能节约成本,往往使用较为低质的木材和油漆,只有这样才能在价格战中获取微薄的利润。 这些小型家具企业的生存环境堪忧,而另一方面也理所当然地屡屡出现家具甲醛超标的现象,大部分购买能力不强的消费者成了这些产品的受害者。提起家具里面是否含有甲醛?四川省质检院免费检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屡屡接到这样的投诉,大部分搬进新房的消费者都担心家具的甲醛超标。消费者为购买家具而犹豫不定,而小型家具企业却面临着生死之劫,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今年2月24日,成都市质监局接到武侯分局传来的一份关于“家具生产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的产品”的请示,原来掀起这场波澜的是成都市武侯区一家大型的家具企业。该企业老板在接受处罚的时候,却向执法人员道出,许多家具企业的法律法规意识淡漠,这是目前成都家具企业的行业弊病。 这顿时引起了成都市质监局杜开宗局长的高度重视。成都市质监局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到,该公司的老板还专门来到成都市质监局解释这一件事情。为此,成都市质监局召开了专门的会议,研究讨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今年3月13日下午,成都市质监局杜开宗局长带领领导班子前往成都市工商业联合会,在那里一场别开声面的讨论展开,从此首次在政府部门创造了“政商企”的全新合作平台,解决了政府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行业弊病束缚产业发展 成都市白丝街某家具商场生意清淡,只要有人登门,营业员都会热心地询问顾客。底楼一家来自深圳的家具品牌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提供家具的使用说明书,而那营业员表露出一副漠不关心的神情。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现在家具的竞争太激烈,这家家具商场也即将关门。面对家具的使用说明书,成都本土的一些知名企业也依然以不好张贴等理由,没有提供家具的使用说明书。该家具商场不远处就是成都市锣锅巷家具市场,该市场销售的家具很难找到有家具使用说明书的,这些家具主要来自成都周边的小家具企业。 面对家具使用说明书执行难的问题,成都天子真皮沙发有限公司的一位女营业员这样告诉记者,“张贴和悬挂家具的使用说明书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制度贵在执行。”成都市好世纪家具商场办公室的一位女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8年前,家具行业是非常火爆的,而如今小型的家具企业正在走下坡路,一些企业甚至干脆离开成都到沿海发展。 成都家具企业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发展软肋?成都知名家具品牌企业成都更新家具公司的宋总经理告诉记者,家具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不高、创新意识淡漠等方面的问题,这与执法力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都不愿意看见家具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如今有些企业都先后转战沿海”,他认为,面对这样的问题,企业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同时政府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利于企业发展的软环境。 目前,成都家具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既有依靠传统手工作业的小厂,也有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种类齐全、技术和艺术含量不断提高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小中大三类企业的比例分别为3:6:1。可以看出众多的中型企业面临着迈向大型企业的发展瓶颈,而数量不少的小型企业仍渴望发展壮大。 成都市质监局副局长陈沙宁告诉记者,成都有加工家具的传统,而且是全国第三大家具生产基地,从作坊转变是一个过程,家具行业存在一些不规范因素,成都的家具企业应当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增强行业自律意识。他认为,企业要建立规章制度,完善质量控制点,以提高全员素质和质量意识,进而打造成都家具行业重点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执行强制标准存在不足 昨日上午,成都市近100家知名家具企业的老板和管理人员陆陆续续出现在成都市质监局六楼会议室,参加由成都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的家具质量法规方面的培训。据悉,目前成都部分家具企业在执行有关家具生产企业的强制性标准、认证认可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误区和不足。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前来参加培训的家具企业老板来得并不是那么的准时,10点钟后依然有企业代表姗姗来迟,通过家具企业老板和中层管理人员的表现,我们可以想象目前成都家具企业依然存在的行业弊病。 如今家具行业的贴牌扼杀了自主品牌,同质化竞争太严重已经阻碍着创新,而家具企业的人员素质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型企业本着实力雄厚的经济可以借其所长而有所发展,并且能够适应国际潮流,而对于小型企业来讲,他们没有设计技术优良的设计师,所以就没有能力去接受这个残酷的市场竞争,为此他们造就了采用模仿的方式去进行非正规的家具设计。据调查,成都大部分家具企业都在承揽为知名家具企业“贴牌”的生意,这类生产商缺乏设计能力。据四川家具商会有关人士介绍,从综合质量上来比较,成都可能只有两三家企业的产品能与广东等地的企业抗衡,排前10名的企业可能与广东家具制造企业平均水平相差2到3年,四川的整体水平与之相比相差至少5至10年。因此,成都品牌家具制造企业急需成立自己专业的家具设计研发中心,进行原创设计研发,从而不断开发出自己的品牌,以实际措施与“贴牌”、“克隆”现象决裂。 家具企业出路在品牌 长期以来,由于单打独斗、设备落后、设计能力不高、家族式管理、售后服务不完善等因素,使成都家具难以形成地域品牌优势,一些企业甚至干脆贴出“深圳造”或“香港造”的标签,以此来抬高自己的价格和地位。如今家具市场已从单纯的加工工厂时代转而进入注重产业集群优势,成为谋求企业品牌经营与发展的新时期。显然,这种行为并不能改变成都家具劣势,成都家具企业要从从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突围,显然要走品牌发展之路。 “家具行业作为一项传统产业,整体数量多而规模偏小,存在管理水平低下、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束缚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成都市质监局质量管理处处长刘枫指出,这些原因往往造成一些家具企业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理解和执行不到位等方面的情况。 显然家具企业要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就得从这些因素进行改进。刘枫指出,家具企业不仅要提升管理水平和企业综合素质,扩大企业规模,更要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而且一定要面向市场,又要突出产品自身的特点。他把这种优势形容为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特点包括家具的式样、质地、加工工艺、产品所包含的技术含量以及产品的品位等。 中国家具业实行“零关税”,预示着洋家具、沿海家具品牌将大举入侵西部,本土家具如何应对竞争危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在原材料成本涨价的影响下要把质量做得更好,对成都的家具企业来讲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质量报记者彭文春报道 记者手记 成都家具需要精神 从木材到家具,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并不是每个工匠都能重组出让人赏心悦目的家具,这里面甚至包含着艺术的成分。如今,人们越来越看重家具的设计、装饰美化作用,不再是仅仅关注家具的实用性,还要考虑家具的风格、品牌和环保性能等。 2005年中国家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家具消费处于低水平,人均年家具消费8.6美元,国内家具行业也步入了微利时代。由于国内许多家具企业没有出口权,所以只能在国内市场展开“厮杀”,带来的教训是相当惨痛的。 为节约成本,有些企业置国家制定、标准不顾,不惜使用含有甲醛的劣质材料。这种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侵犯消费权益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如何逃避检查。 而也有一些企业,因为在新产品的研发不够,缺乏高端人才,因而随时都面临着技术断奶的危险。为了生存,他们派出“暗探”,大肆抄袭别人畅销的产品。没有文化内涵,没有技术支撑,粗制滥造,成了成都家具乃至四川家具发展壮大的软肋。 家具行业未来的竞争完全是实力的较量,小型家具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是价格的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企业的关门倒闭。 能从产品看见企业的精神和文化,这是很多企业都希望的,企业首先要加强质量管理,树立品牌意识,要走以质取胜之路,而且还要时刻掌握市场的规律,紧跟市场和时代的脉搏,加强产品的设计更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那么,成都家具将不再是“成都制造”,而是具有产业规模和优势的“成都创造”。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