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资讯详情
2008米兰国际家具展我们该思考什么?
2008-05-07 16:36:04 阅读 1923次 分享 0次

信息来源:珠江商报    本刊专家撰稿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刘晓红博士文

  一年一度的米兰国际家具展(SaloneInternationaledelMobilediMilano)又如期在世界的设计之都———意大利的米兰开幕了,全世界的家具人像穆斯林到麦加朝拜一样,潮水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里纷至沓来。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上千个中国的观众。

  作为一个“参展者”,不仅仅是“看展者”,参加了本次盛会,对这次米兰展也许有了更多的体会;尤其是本人作为春季广州国际民用家具展的评委,刚刚看完中国的家具展,再看米兰展,也多了一些不由自主地比较,产生了较强的对比和冲击。下面我就将我的一点看展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在本届米兰家展上我们留下了遗憾

  米兰国际家具展创办于1961年,每年一届,至今已有47届了。一直以来,都被称为世界三大展览之一,犹以设计著称。现在米兰国际家具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展览,包括国际灯具展、装饰配套展、卫星沙龙展等系列展览。它是全世界家具、配饰、灯具流行的风向标。

  今年的米兰展在超过220000平方米的场地上,由国际家具展览会(SalonedelMobile),欧洲厨具展览会(Eurocucina),国际办公家具展览会(SaloneUfficio),国际卫浴展览会(SalonedelBagno),国际装饰配套展览会(SalonedelComplementodArredo)及为年轻设计师而设的卫星沙龙(SaloneSatellite)六大部分组成。前五个展是商业性的,由企业组成,而卫星沙龙就是一个创新设计的展示中心,由展览会和政府部门联合为年轻设计师和团队以及世界各地的设计院校搭建的竞技舞台。由于它的非商业性、年轻化和没有任何限制的设计创新特质,使得每次在这个舞台上都会新星辈出,并成为下一届展会的主角。这就是意大利政府的可持续人才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成果,同时也为每次的展会。

  添色不少,增强展览的可看性。今年的展会,一共有2159个参展商,其中524个参展商来自国外,但没有一个中国家具参展商。这让中国人多少有点尴尬。泱泱家具大国,出口第一大国,竟然在重要的国际舞台上没有中国的一席之地,令人尴尬。

  其实,欧洲人,一方面看不起我们,一方面又害怕中国人。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拿出一流的设计和一流的产品作为进入米兰的入场券。展会上参展的都是比较固定的商家,主要是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知名的企业。由于意大利家具展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他们也设定了较高的门槛来保证展览的质量和水平。上届米兰国际家具展的参观者人数超过了27万(意大利本土105621名,国际165203名),比七年前多了10万多,今年估计会少了一点,主要是各国经济的滑坡和低迷。

  相比之下,我们广州家具展和上海家具展的单次展位面积也都在20几万平方米,但到场的参观人数远没有米兰的多,大概就是几万人,参展的国外企业也就是三四十家,远没有米兰的外商多。从这几个数据也可以看出米兰在世界家具领域的霸主地位,从中也反映出我们的家具展会,在硬件上已经与国际一流不相上下,而核心的软件———参展商的水准和展览会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离世界一流的距离还很远。

  一个以设计为主题为家具灵魂寻找家园的展览

  从进入米兰展的展馆开始,人们就不由自主地东张西望,外边露天酒吧,小卖店,雕塑和水池,每一个环境和设施都透着不同凡响的设计和时尚。进入展馆后,更是让你目不暇接地看着一个个风格迥异的展位,一个个个性鲜明,差异化非常明显的产品。每一件产品都被制作得严丝合缝,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或光洁如玉,或粗狂豪放,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让你挑不出毛病,只是觉得恰到好处,精致典雅。这里有大牌的企业,更有众多的小企业,但它们各具千秋,各展风采。他们在产品制作上没有明显地的差距,差别仅在于个性的程度,新技术应用的多少,展位规模、产品的丰富程度有所不同。不像我们的企业,一流与三流的企业,除了上面提的方面不同,在产品品质上也差距明显,而且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说实话,我们国内一流企业的产品,不说设计,仅说制造的品质,与意大利就要差很远,也就相当于他们三流企业的产品,或者还要低一个层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当然我们的售价也是他们的1/5左右,或更低。当然,价格不仅与产品品质有关,更与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有直接的关系。在品牌上的差距,不仅是家具行业的软肋,更是中国制造的软肋。我想,没有精良的制造做保证,品牌之梦也是遥遥无期的。

  米兰的设计灵魂是无处不在的,它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和花哨的形式,而是让你在驻足中,行走时去感受的。那些经典、高贵、高品质的华丽词藻更多的是让你在品味过之后油然而生的,而不用自己的过分标榜。产品就是他们的语言,就是那些华丽的形容词。

  而在国内每届展览会上,总有很多家具企业绞尽脑汁,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招数,人体模特,美女表演,活人橱窗,发布会等等,招揽参观者,但进去后看他的产品,很多粗燥的不能入眼,这其中包括一些大牌的企业。他们可以花几百万请明星做广告,搞这些花哨的仪式,但要投入10万块钱搞技术创新,花1万块钱搞培训却是很舍不得的。

  这就是意大利与中国最可怕的差距,不是差在资源上,也不是差在人的差异上,而是差在观念上,差在文化上。我们一贯以来重形式,轻内涵;重硬件,轻软件;重物质,轻人文;重宣传,轻产品。这种渗透骨子的观念不改,看一百次米兰展,也永远学不到米兰展的精髓。

  样式和图案都是可以抄来的,那种精致和高贵,和那种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是永远也抄不到的,这种鉴赏力和创造力必须靠自己从血液和骨子里游离出来,渗透出来,才可以赋予到产品上。他们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因此,也必须从精神层面去获得。

  走马观花一趟,总体感觉今年的设计,比较冷静,没有很多非常标新立异的极为时髦和怪诞的产品,更多的都是极其生活化的功能性很强的产品,但有了更多的装饰,彩绘,镂花,镶嵌,多种材料的复合,光影效果,极其普遍,而且高光的材质明显要高过亚光的材质,这也许是因为经济的暗淡,须要用家具亮丽的色彩抹去人们心中的阴影吧。装饰题材更多以花草虫鱼鸟兽的图案为主,使家具更贴近自然,加上很多绿色植物的装点,更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外国评论家说,在该次展会上,一些世界知名的“深谙技术的设计人才没有将技术运用在产品设计中,以设计出那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被称为‘未来主义家具’的极为时髦考究的产品。相反,他们选择了反映原生态美学和适者生存理论的风格样式。”这段话,也是对这次展览流行趋势的一个说明。

  米兰展是新材料的发布会和应用展示会

  纵观家具发展史,每一次家具的重大变革大多都由于材料的革命而引发的。作为“风向标”的米兰展毋庸置疑地必然是一个新材料的发布会。家具材料飞速突破传统材料的界限,向生物性、高分子合成材料快速拓展,其主要趋势是更加具有环保,耐用,原材料来源广,视觉新奇,可回收利用,易于制造以及重量轻型等特征。各种印刷技术,印染技术,涂装技术,竞相辉映,互相交融。因此,在家具展上,几乎汇集了所有时尚元素和新技术的交叉应用。这也可以反映出国外比较成熟的高质量上游产业,如化工行业,机械加工行业,金属行业,印染行业,纺织行业,并且他们之间有着畅通的交流和渗透。一方面说明其它产业能够积极地拓展领域,主动为家具行业服务;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家具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善于发现新材料,并且通过设计师主动把他们应用到家具产品中。同样是亚克力,其实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但中国每年的使用量却只有几十吨而已,大多用于建筑上,用于家具和家居用品上的极少。而在米兰家具展上,各种形态、图案、颜色和质地的亚克力产品比比皆是,非常抢眼和时尚。尤其制作的椅子和桌子晶莹剔透,浑然一体,色泽纯正艳丽,结构牢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即使是很多传统的材料,如木材,也通过染色、涂装和模压、镂花、弯曲等工艺方法,面貌焕然一新。

  很多合成的新材料,如天然木材纤维、石粉、植物的叶子等,通过与高分子材料的化合,甚至加入纳米材料,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又能通过浇注、挤出、模塑等方式进行造型,增加了很多制造的便利性;同时也对传统的天然材料进行了一定的改性,克服了天然材料的变异性。

  而我们的家具材料,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材种上,主要就是人造板,木材、皮革,以及少数的金属和玻璃,而且处理方法也比较落后,如皮革的处理,染色,印花,压花等,水平和范围极其有限;大多数玻璃都是平面的,能够进行三维和多维的曲面处理的可弯曲玻璃板种和弯曲技术都很有限,从而遏制了设计的空间。木材,多维度地加工,也受到技术和设备地限制,应用有限,因而造型必然比较传统和过时。人造板,尤其是高质量的胶合板在我国家具和饰品上的应用极其有限,主要是设计师了解胶合板的比较少,因此也很少会应用到设计中来,从而就阻碍了人造板和胶合板弯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技术进步的动因往往都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和利益的刺激。

  材料上的薄弱,对中国家具行业提出了很严峻地挑战。不在材料上突破,家具产业很难走上可持续的道路,而且创新设计,会成为一句空话。假如我们不主动地与其他材料产业结合,联合开发适合家具产品和饰品的新材料;假如我们的设计师仅仅局限在家具领域,而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设计事务,就很难了解到新材料,更不可能把它们带到行业中来。我们目前的问题恰恰就在这里。设计师大多住厂,而且很少出去跑市场,也更少有机会参与其他行业和公司的设计事务和交流活动,因此必然就制约了创作的源泉,也遏制了新材料应用的速度和程度。

  这种设计师的生存方式一天不改变,中国的家具设计想有大的突破,希望渺茫。中国比较著名的家具设计师朱小杰,黄建辉,温浩等之所以不断推陈出新,都源于他们既作为设计师,也是公司董事长,能够与世界交流,并能把很多新材料和新概念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从而奠定了自己的设计地位,也赢得了在国际上的一些声望和地位。

  新技术的竞技传播在这里拉开帷幕

  家具不再是一类具有存储、凭依和睡眠功能的器具,更是包含了文化、艺术和审美情趣,以及时尚元素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成为服务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方面的艺术品,而且这种审美层面的精神功能在逐渐占据主流。这些人们期望的艺术品,假如没有了新技术做支撑,即使有新材料,也难于实现新的功能,展现新的面貌,呈现精美的艺术和技术品质。

  这个技术,包括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工艺技术,装饰技术,展示技术,管理技术等;他可以覆盖每一个领域,机械设备、金属、化工、服装、珠宝、林业、美术、印刷、光电等等。所以每一件精美的家具,是综合技术能力的体现,不是靠单一一种技术能够实现的。技术是很容易传播的,但技术能力却是难以复制的,也需要一个国家,一个行业在多个层面的投入、交流、研究和攻关,才可以做到的,也非一个企业就能快速获取的。因此,就技术层面,我们与米兰和整个欧洲的家具行业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也不是靠进口设备就能够弥补的。我们差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技术,更差的是技术能力。

  例如,家具的涂装,很容易出现很多缺陷,由于材料与涂料的复杂性,涂装是每个企业最头疼的事情。这就需要综合的技术能力,如材料的干燥,零部件的打磨,涂装设备,涂料的性能和工艺参数,温度和湿度,通风,只要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油漆就有问题。我们往往在每一个环节都有漏洞,以至于最后的涂装总是不断返工,最终产品也经不起严格的推敲。而在意大利,由于有很细的专业化分工,加上专业的设备和一套稳定的技术,产品的涂装犹如麦当劳的炸薯条一样,稳定和高品质,从而避免了时时困扰我们的油漆常见问题。这种技术能力不是靠买一台先进的涂装设备就能解决的,需要从原材料开始,每一个工艺环节都能在先进技术的指导和约束下,才能在终端的涂装效果上看到品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追赶意大利,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危机的意识和创新的行动。

  在今天这个以技术领先为强者的时代,再不花大气力,大投入去研发和转化先进的技术,培养企业的技术能力,仅靠模仿和抄袭度日,路会越走越窄。

  米兰展是绿色的节约型的生态展

  在米兰展馆里,我们几乎没有闻到刺鼻的甲醛,也没有闻到其他的苯类、醇类的挥发性气体的味道。不能说空气就是绝对干净的,但至少感觉是良好的。我想,欧洲的企业已经自觉地在履行自己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因为,在这个成熟的工业化国家,不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你是无法生存的,也是不道德的。因此,好像见不到维权和检测机构进驻展馆,这也许算是一个绿色产业的证明吧。

  米兰家具展的参展商的展位设计,更多是以设计取胜,以少取胜,展厅大多开敞,通透,隔断也都是通过模块化的轻质材料建成,如流苏,类似剪纸的有各种图案的纸质、革质和皮质拉花做装饰幕墙,又时尚,又经济。灯光极其讲究,展示艺术极其高超,整个展位内,没有太多的东西,一切都井井有条,或华丽,或乡村,或温馨,或像花圃,体现着不同的风情,体现出较强的生态观念,节约材料,重复利用,靠设计营造环境,降低成本,提高品位。

  而在我们的家具展览会上,很多企业大兴土木,甚至盖一个宫殿,几座房子,用料多而大,很多都无法重复使用,而且展后要全部拆除,变成垃圾。这种极尽浪费之势现在有所好转,但相比意大利,还是要风行的多。这本身就不是一种生态的思想和做法,对企业也是劳民伤财。其实,意大利的参展费用不一定比我们少,也许他们花在设计费上的钱比我们多,在材料和人工上的花费会少于我们。

  我们年年都去看展,为什么好的地方我们不能学习他们呢?无论是中国的观众,还是外国的观众,看展览最看重的是精美独特的家具,并被放在合适的地方和合适的背景下,使她锦上添花。所有的饰品和布置都是为家具服务的。我们能不能在展位布置上再多一点艺术性和经济性呢?

  观展感言

  米兰家具展,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近,每一届的展会我们都能置身其中,同呼吸共感受,大鸣大放地看和饥渴地索取。远,中国家具要赶上米兰,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我们或许可以从米兰展上把看到的新品抄回来在国内推广,但是文化的积淀和创意的源泉是我们永远无法抄回来的,唯有我们自己真心地热爱生活,热爱家具,热爱我们的文化和全世界的文化遗产,用爱和钻研,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去设计和制造家具,我们才可能用我们的眼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方式去诠释生活,诠释家具,才可能用优秀的独特的设计与世界平等对话,才可能真正被人看得起。

  我想,这是一个需要几代人、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实现的梦想,这远比申报中国名牌困难得多,光荣得多。走出去,才知道山外有山。中国人,能让航天飞船在宇宙中翱翔,就一定能让中国家具折服世界。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2008米兰国际家具展我们该思考什么?
0收藏0评论
2008-05-07 16:36:04  

阅读量:1923分享量:0

信息来源:珠江商报    本刊专家撰稿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刘晓红博士文

  一年一度的米兰国际家具展(SaloneInternationaledelMobilediMilano)又如期在世界的设计之都———意大利的米兰开幕了,全世界的家具人像穆斯林到麦加朝拜一样,潮水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里纷至沓来。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上千个中国的观众。

  作为一个“参展者”,不仅仅是“看展者”,参加了本次盛会,对这次米兰展也许有了更多的体会;尤其是本人作为春季广州国际民用家具展的评委,刚刚看完中国的家具展,再看米兰展,也多了一些不由自主地比较,产生了较强的对比和冲击。下面我就将我的一点看展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在本届米兰家展上我们留下了遗憾

  米兰国际家具展创办于1961年,每年一届,至今已有47届了。一直以来,都被称为世界三大展览之一,犹以设计著称。现在米兰国际家具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展览,包括国际灯具展、装饰配套展、卫星沙龙展等系列展览。它是全世界家具、配饰、灯具流行的风向标。

  今年的米兰展在超过220000平方米的场地上,由国际家具展览会(SalonedelMobile),欧洲厨具展览会(Eurocucina),国际办公家具展览会(SaloneUfficio),国际卫浴展览会(SalonedelBagno),国际装饰配套展览会(SalonedelComplementodArredo)及为年轻设计师而设的卫星沙龙(SaloneSatellite)六大部分组成。前五个展是商业性的,由企业组成,而卫星沙龙就是一个创新设计的展示中心,由展览会和政府部门联合为年轻设计师和团队以及世界各地的设计院校搭建的竞技舞台。由于它的非商业性、年轻化和没有任何限制的设计创新特质,使得每次在这个舞台上都会新星辈出,并成为下一届展会的主角。这就是意大利政府的可持续人才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成果,同时也为每次的展会。

  添色不少,增强展览的可看性。今年的展会,一共有2159个参展商,其中524个参展商来自国外,但没有一个中国家具参展商。这让中国人多少有点尴尬。泱泱家具大国,出口第一大国,竟然在重要的国际舞台上没有中国的一席之地,令人尴尬。

  其实,欧洲人,一方面看不起我们,一方面又害怕中国人。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拿出一流的设计和一流的产品作为进入米兰的入场券。展会上参展的都是比较固定的商家,主要是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知名的企业。由于意大利家具展在国际上的地位,因此,他们也设定了较高的门槛来保证展览的质量和水平。上届米兰国际家具展的参观者人数超过了27万(意大利本土105621名,国际165203名),比七年前多了10万多,今年估计会少了一点,主要是各国经济的滑坡和低迷。

  相比之下,我们广州家具展和上海家具展的单次展位面积也都在20几万平方米,但到场的参观人数远没有米兰的多,大概就是几万人,参展的国外企业也就是三四十家,远没有米兰的外商多。从这几个数据也可以看出米兰在世界家具领域的霸主地位,从中也反映出我们的家具展会,在硬件上已经与国际一流不相上下,而核心的软件———参展商的水准和展览会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离世界一流的距离还很远。

  一个以设计为主题为家具灵魂寻找家园的展览

  从进入米兰展的展馆开始,人们就不由自主地东张西望,外边露天酒吧,小卖店,雕塑和水池,每一个环境和设施都透着不同凡响的设计和时尚。进入展馆后,更是让你目不暇接地看着一个个风格迥异的展位,一个个个性鲜明,差异化非常明显的产品。每一件产品都被制作得严丝合缝,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或光洁如玉,或粗狂豪放,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让你挑不出毛病,只是觉得恰到好处,精致典雅。这里有大牌的企业,更有众多的小企业,但它们各具千秋,各展风采。他们在产品制作上没有明显地的差距,差别仅在于个性的程度,新技术应用的多少,展位规模、产品的丰富程度有所不同。不像我们的企业,一流与三流的企业,除了上面提的方面不同,在产品品质上也差距明显,而且产品雷同现象严重。

  说实话,我们国内一流企业的产品,不说设计,仅说制造的品质,与意大利就要差很远,也就相当于他们三流企业的产品,或者还要低一个层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当然我们的售价也是他们的1/5左右,或更低。当然,价格不仅与产品品质有关,更与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有直接的关系。在品牌上的差距,不仅是家具行业的软肋,更是中国制造的软肋。我想,没有精良的制造做保证,品牌之梦也是遥遥无期的。

  米兰的设计灵魂是无处不在的,它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和花哨的形式,而是让你在驻足中,行走时去感受的。那些经典、高贵、高品质的华丽词藻更多的是让你在品味过之后油然而生的,而不用自己的过分标榜。产品就是他们的语言,就是那些华丽的形容词。

  而在国内每届展览会上,总有很多家具企业绞尽脑汁,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招数,人体模特,美女表演,活人橱窗,发布会等等,招揽参观者,但进去后看他的产品,很多粗燥的不能入眼,这其中包括一些大牌的企业。他们可以花几百万请明星做广告,搞这些花哨的仪式,但要投入10万块钱搞技术创新,花1万块钱搞培训却是很舍不得的。

  这就是意大利与中国最可怕的差距,不是差在资源上,也不是差在人的差异上,而是差在观念上,差在文化上。我们一贯以来重形式,轻内涵;重硬件,轻软件;重物质,轻人文;重宣传,轻产品。这种渗透骨子的观念不改,看一百次米兰展,也永远学不到米兰展的精髓。

  样式和图案都是可以抄来的,那种精致和高贵,和那种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是永远也抄不到的,这种鉴赏力和创造力必须靠自己从血液和骨子里游离出来,渗透出来,才可以赋予到产品上。他们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因此,也必须从精神层面去获得。

  走马观花一趟,总体感觉今年的设计,比较冷静,没有很多非常标新立异的极为时髦和怪诞的产品,更多的都是极其生活化的功能性很强的产品,但有了更多的装饰,彩绘,镂花,镶嵌,多种材料的复合,光影效果,极其普遍,而且高光的材质明显要高过亚光的材质,这也许是因为经济的暗淡,须要用家具亮丽的色彩抹去人们心中的阴影吧。装饰题材更多以花草虫鱼鸟兽的图案为主,使家具更贴近自然,加上很多绿色植物的装点,更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外国评论家说,在该次展会上,一些世界知名的“深谙技术的设计人才没有将技术运用在产品设计中,以设计出那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被称为‘未来主义家具’的极为时髦考究的产品。相反,他们选择了反映原生态美学和适者生存理论的风格样式。”这段话,也是对这次展览流行趋势的一个说明。

  米兰展是新材料的发布会和应用展示会

  纵观家具发展史,每一次家具的重大变革大多都由于材料的革命而引发的。作为“风向标”的米兰展毋庸置疑地必然是一个新材料的发布会。家具材料飞速突破传统材料的界限,向生物性、高分子合成材料快速拓展,其主要趋势是更加具有环保,耐用,原材料来源广,视觉新奇,可回收利用,易于制造以及重量轻型等特征。各种印刷技术,印染技术,涂装技术,竞相辉映,互相交融。因此,在家具展上,几乎汇集了所有时尚元素和新技术的交叉应用。这也可以反映出国外比较成熟的高质量上游产业,如化工行业,机械加工行业,金属行业,印染行业,纺织行业,并且他们之间有着畅通的交流和渗透。一方面说明其它产业能够积极地拓展领域,主动为家具行业服务;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家具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善于发现新材料,并且通过设计师主动把他们应用到家具产品中。同样是亚克力,其实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但中国每年的使用量却只有几十吨而已,大多用于建筑上,用于家具和家居用品上的极少。而在米兰家具展上,各种形态、图案、颜色和质地的亚克力产品比比皆是,非常抢眼和时尚。尤其制作的椅子和桌子晶莹剔透,浑然一体,色泽纯正艳丽,结构牢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即使是很多传统的材料,如木材,也通过染色、涂装和模压、镂花、弯曲等工艺方法,面貌焕然一新。

  很多合成的新材料,如天然木材纤维、石粉、植物的叶子等,通过与高分子材料的化合,甚至加入纳米材料,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又能通过浇注、挤出、模塑等方式进行造型,增加了很多制造的便利性;同时也对传统的天然材料进行了一定的改性,克服了天然材料的变异性。

  而我们的家具材料,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材种上,主要就是人造板,木材、皮革,以及少数的金属和玻璃,而且处理方法也比较落后,如皮革的处理,染色,印花,压花等,水平和范围极其有限;大多数玻璃都是平面的,能够进行三维和多维的曲面处理的可弯曲玻璃板种和弯曲技术都很有限,从而遏制了设计的空间。木材,多维度地加工,也受到技术和设备地限制,应用有限,因而造型必然比较传统和过时。人造板,尤其是高质量的胶合板在我国家具和饰品上的应用极其有限,主要是设计师了解胶合板的比较少,因此也很少会应用到设计中来,从而就阻碍了人造板和胶合板弯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技术进步的动因往往都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和利益的刺激。

  材料上的薄弱,对中国家具行业提出了很严峻地挑战。不在材料上突破,家具产业很难走上可持续的道路,而且创新设计,会成为一句空话。假如我们不主动地与其他材料产业结合,联合开发适合家具产品和饰品的新材料;假如我们的设计师仅仅局限在家具领域,而没有涉及其他领域的设计事务,就很难了解到新材料,更不可能把它们带到行业中来。我们目前的问题恰恰就在这里。设计师大多住厂,而且很少出去跑市场,也更少有机会参与其他行业和公司的设计事务和交流活动,因此必然就制约了创作的源泉,也遏制了新材料应用的速度和程度。

  这种设计师的生存方式一天不改变,中国的家具设计想有大的突破,希望渺茫。中国比较著名的家具设计师朱小杰,黄建辉,温浩等之所以不断推陈出新,都源于他们既作为设计师,也是公司董事长,能够与世界交流,并能把很多新材料和新概念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从而奠定了自己的设计地位,也赢得了在国际上的一些声望和地位。

  新技术的竞技传播在这里拉开帷幕

  家具不再是一类具有存储、凭依和睡眠功能的器具,更是包含了文化、艺术和审美情趣,以及时尚元素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成为服务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方面的艺术品,而且这种审美层面的精神功能在逐渐占据主流。这些人们期望的艺术品,假如没有了新技术做支撑,即使有新材料,也难于实现新的功能,展现新的面貌,呈现精美的艺术和技术品质。

  这个技术,包括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工艺技术,装饰技术,展示技术,管理技术等;他可以覆盖每一个领域,机械设备、金属、化工、服装、珠宝、林业、美术、印刷、光电等等。所以每一件精美的家具,是综合技术能力的体现,不是靠单一一种技术能够实现的。技术是很容易传播的,但技术能力却是难以复制的,也需要一个国家,一个行业在多个层面的投入、交流、研究和攻关,才可以做到的,也非一个企业就能快速获取的。因此,就技术层面,我们与米兰和整个欧洲的家具行业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也不是靠进口设备就能够弥补的。我们差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技术,更差的是技术能力。

  例如,家具的涂装,很容易出现很多缺陷,由于材料与涂料的复杂性,涂装是每个企业最头疼的事情。这就需要综合的技术能力,如材料的干燥,零部件的打磨,涂装设备,涂料的性能和工艺参数,温度和湿度,通风,只要一个方面出现问题,油漆就有问题。我们往往在每一个环节都有漏洞,以至于最后的涂装总是不断返工,最终产品也经不起严格的推敲。而在意大利,由于有很细的专业化分工,加上专业的设备和一套稳定的技术,产品的涂装犹如麦当劳的炸薯条一样,稳定和高品质,从而避免了时时困扰我们的油漆常见问题。这种技术能力不是靠买一台先进的涂装设备就能解决的,需要从原材料开始,每一个工艺环节都能在先进技术的指导和约束下,才能在终端的涂装效果上看到品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追赶意大利,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危机的意识和创新的行动。

  在今天这个以技术领先为强者的时代,再不花大气力,大投入去研发和转化先进的技术,培养企业的技术能力,仅靠模仿和抄袭度日,路会越走越窄。

  米兰展是绿色的节约型的生态展

  在米兰展馆里,我们几乎没有闻到刺鼻的甲醛,也没有闻到其他的苯类、醇类的挥发性气体的味道。不能说空气就是绝对干净的,但至少感觉是良好的。我想,欧洲的企业已经自觉地在履行自己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因为,在这个成熟的工业化国家,不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你是无法生存的,也是不道德的。因此,好像见不到维权和检测机构进驻展馆,这也许算是一个绿色产业的证明吧。

  米兰家具展的参展商的展位设计,更多是以设计取胜,以少取胜,展厅大多开敞,通透,隔断也都是通过模块化的轻质材料建成,如流苏,类似剪纸的有各种图案的纸质、革质和皮质拉花做装饰幕墙,又时尚,又经济。灯光极其讲究,展示艺术极其高超,整个展位内,没有太多的东西,一切都井井有条,或华丽,或乡村,或温馨,或像花圃,体现着不同的风情,体现出较强的生态观念,节约材料,重复利用,靠设计营造环境,降低成本,提高品位。

  而在我们的家具展览会上,很多企业大兴土木,甚至盖一个宫殿,几座房子,用料多而大,很多都无法重复使用,而且展后要全部拆除,变成垃圾。这种极尽浪费之势现在有所好转,但相比意大利,还是要风行的多。这本身就不是一种生态的思想和做法,对企业也是劳民伤财。其实,意大利的参展费用不一定比我们少,也许他们花在设计费上的钱比我们多,在材料和人工上的花费会少于我们。

  我们年年都去看展,为什么好的地方我们不能学习他们呢?无论是中国的观众,还是外国的观众,看展览最看重的是精美独特的家具,并被放在合适的地方和合适的背景下,使她锦上添花。所有的饰品和布置都是为家具服务的。我们能不能在展位布置上再多一点艺术性和经济性呢?

  观展感言

  米兰家具展,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近,每一届的展会我们都能置身其中,同呼吸共感受,大鸣大放地看和饥渴地索取。远,中国家具要赶上米兰,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我们或许可以从米兰展上把看到的新品抄回来在国内推广,但是文化的积淀和创意的源泉是我们永远无法抄回来的,唯有我们自己真心地热爱生活,热爱家具,热爱我们的文化和全世界的文化遗产,用爱和钻研,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去设计和制造家具,我们才可能用我们的眼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方式去诠释生活,诠释家具,才可能用优秀的独特的设计与世界平等对话,才可能真正被人看得起。

  我想,这是一个需要几代人、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实现的梦想,这远比申报中国名牌困难得多,光荣得多。走出去,才知道山外有山。中国人,能让航天飞船在宇宙中翱翔,就一定能让中国家具折服世界。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