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分析预测 资讯详情
杉木神秘蒸发:湖南江华特大木材走私案调查
2002-02-22 07:00:00 阅读 1955次 分享 0次
  南方周末10月26日讯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是通向广东和广西的门户。以盛产优质杉木而闻名。一种说法是,江华杉木打“喷嚏”,广东木材市场的价格就“打摆子”。   为保护江华的杉木,国家每年只许可该县砍伐和运输约10万立方米杉木,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通过与广东毗邻的江华三江尾木材检查站流向广东。   但最近几年,远远超过国家配额数量的优质杉木被从数千平方公里的林区里砍伐出来,神秘地从江华瑶族自治县各木材检查站的栏杆下“蒸发”掉了。 它们去了哪里?如何通过那么多关节?   随着江华特大木材走私专案组的调查,多年来在该县如影子般神秘的走私现象,正在逐渐变得清晰。一个前走私者的自白   从广东连州往西北行进,穿过一个山口,就进入江华瑶族自治县。这个山口是该县东部山区通往广东的惟一通道。   在江华,我们的调查是从一个前走私者开始的。此人曾是江华林业部门的职员,他在犹豫良久后才鼓起勇气揭开当地木材走私的黑幕。   “我是走私木材的受益者。”他坦言,他承认自己在几年里“倒腾”了1000多立方米木材。而这“在江华只是小意思”,那些比他更牛的人,“走私的数额我比都不敢比”。   他说,1000立方米木材指的是加工后的成品木条或者杉木方。一立方米成品,需要2立方米的原木,换句话说,需要直径12厘米左右、树高8米的杉树24棵左右。每棵树的成长期都超过24年。他痛心地说,从他的手里就放倒了最少2·4万棵杉树。   “而一立方米杉树原木在当地仅仅卖到200元左右,”他说,“走私者们的确是在迫不及待地掠夺。”   这位后悔的青年回忆说,自己在小的时候看到过当地大批木排沿冯河顺流而下,直奔洞庭湖。这个情景曾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里。   “这些都已成为回忆了。”他叹息。貌似严密的监控程序   在理论上,应该说江华县砍伐、运输和销售木材的运作程序是严格的。记者得到了一份详细的林业机构操作清单,看不出任何可以让走私者介入的可能:首先,江华县林业机构按照法律规定,根据当地林业资源状况,在全县境内进行伐区资源调查;然后根据采伐申请,依照国家给予的采伐定额,核定每个乡镇村组的采伐数量、强度和界限;厉害的是,木材被采伐后,在下山和运输的过程中还有严格的验收监督程序。   木材检查站的横杆,威严地横在公路上,应该能让企图走私的人害怕的。一般人没有能力将这个横杆挪开,有的人就可以。   冲破规矩的第一个环节,是木材的采伐。   在伐区,采伐分两种,自采和开标,问题出在后者。“哪些人能中标?不是谁给的价钱高就是谁,而是比谁的能力大,权势大。”知情人说。   最常见的模式是,有关部门核准你可采伐100立方米,但这些数字往往被改掉,超范围,超量,砍上200立方米。   在1996年以前,还有一种被默认的暗箱操作。比如,该县某村有20亩山林可以砍伐,估计能出材200立方米,但是林业调查员认定书上说,这么大地方仅能出130立方米,那么实际出材后剩余部分70立方米,就可以由村里加价卖给走私者了。   第二个环节是木材销售。   当地部分木材是自销的,林农当然是谁价高卖给谁,走私者借此大肆地进入,而执法机构的监控相对较弱,主要依靠木材检查站来进行监督。   木材商当然看到了省力的办法,就是找把关人,拉他下水。一位知情的前林业职工承认:“没有人不喜欢钱,这里是贫困县,职工的工资都不高。我那时走私,也是因为看到满山遍野都是树,拿出去就是钱,可是别人拿不走,想拿走,必须过关。我们有这个能力。”木材商的生财之道   江华县打击木材走私,有人开玩笑说木材商是“冤枉”的。   首先,收购来的木材卖给谁,有的时候不是木材商说了算,而是有“高人”指点。许多木材商采取挂靠,合股等手段,和一些比村官和调查员职位更高的人合作生意。于是他的载货汽车可以越来越大,超载的部分越来越多,过关时更加顺畅。   我们从走私者那里得到一个数据:在江华,1立方米的成品木材,购买价含税费在内约400元左右。而到了广东的普宁,却达到了840元左右。逃避税费的走私木材的获利,可以计算出来。    而“有本事”的木材商不仅有钱,而且在当地享有非凡的声望。流传于当地的一个例子是,一天江华县某机关领导骑摩托车在路上违章,交警要处罚,某领导说“我是某某领导”,但是交警一点也不给面子,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说“我是木材商某某的爹”,交警闻言立即放行。   而他的儿子,是在江华和广东普宁极具知名度的木材商,广泛而复杂的关系使他的名声大振。此人曾经是县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主要的林区水口、码市、贝江等重要木材集散基地,他是最大的商人之一,在湘江乡,国家的伐木定额是1万立方米左右,他的份额达六成。从暴力闯关到“和平过关”   林业部门的官员说,江华县的木材走私,几年来经历了从暴力闯关到“和平过关”的变化。   几年前,木材商的走私受到当地执法部门的打击。能够安然闯关的走私者不多。当时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各木材检查站,是林业职工不愿意去的地方。那些木材商往往雇佣地痞,在暴打检查人员之后野蛮地冲出江华县境。但是,木材商很快看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随着关卡防备力量的加强,他们的成功率在降低。   当他们发觉暴力冲关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后,便开始走“和平过关”的路子。有意思的是,从此之后,木材检查站成了当地整个林业系统最热门的部门。上级部门不得不对全县所有的木材检查站的工作人员经常轮换。 一个新名词“包关”出现了。      所谓的“包关”,即木材商找到了中间人,根据他和检查站之间的关系以及货物的多少,确立不同的包关费,他们保证走私车辆能顺利出关。   “他们从来不当场交易,”一个林业官员说,“因此我们即使知道他们正在犯罪,但是你没有证据。”   “而内部人走私更容易了,打个招呼就出去了。究竟有多少木材走私车是由检查站内部人员直接放走的,没有人弄得清楚。”一位当地官员说。   据知情人估计,在2000年,有将近4万立方米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分析预测

杉木神秘蒸发:湖南江华特大木材走私案调查
0收藏0评论
2002-02-22 07:00:00  

阅读量:1955分享量:0

  南方周末10月26日讯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是通向广东和广西的门户。以盛产优质杉木而闻名。一种说法是,江华杉木打“喷嚏”,广东木材市场的价格就“打摆子”。   为保护江华的杉木,国家每年只许可该县砍伐和运输约10万立方米杉木,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通过与广东毗邻的江华三江尾木材检查站流向广东。   但最近几年,远远超过国家配额数量的优质杉木被从数千平方公里的林区里砍伐出来,神秘地从江华瑶族自治县各木材检查站的栏杆下“蒸发”掉了。 它们去了哪里?如何通过那么多关节?   随着江华特大木材走私专案组的调查,多年来在该县如影子般神秘的走私现象,正在逐渐变得清晰。一个前走私者的自白   从广东连州往西北行进,穿过一个山口,就进入江华瑶族自治县。这个山口是该县东部山区通往广东的惟一通道。   在江华,我们的调查是从一个前走私者开始的。此人曾是江华林业部门的职员,他在犹豫良久后才鼓起勇气揭开当地木材走私的黑幕。   “我是走私木材的受益者。”他坦言,他承认自己在几年里“倒腾”了1000多立方米木材。而这“在江华只是小意思”,那些比他更牛的人,“走私的数额我比都不敢比”。   他说,1000立方米木材指的是加工后的成品木条或者杉木方。一立方米成品,需要2立方米的原木,换句话说,需要直径12厘米左右、树高8米的杉树24棵左右。每棵树的成长期都超过24年。他痛心地说,从他的手里就放倒了最少2·4万棵杉树。   “而一立方米杉树原木在当地仅仅卖到200元左右,”他说,“走私者们的确是在迫不及待地掠夺。”   这位后悔的青年回忆说,自己在小的时候看到过当地大批木排沿冯河顺流而下,直奔洞庭湖。这个情景曾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里。   “这些都已成为回忆了。”他叹息。貌似严密的监控程序   在理论上,应该说江华县砍伐、运输和销售木材的运作程序是严格的。记者得到了一份详细的林业机构操作清单,看不出任何可以让走私者介入的可能:首先,江华县林业机构按照法律规定,根据当地林业资源状况,在全县境内进行伐区资源调查;然后根据采伐申请,依照国家给予的采伐定额,核定每个乡镇村组的采伐数量、强度和界限;厉害的是,木材被采伐后,在下山和运输的过程中还有严格的验收监督程序。   木材检查站的横杆,威严地横在公路上,应该能让企图走私的人害怕的。一般人没有能力将这个横杆挪开,有的人就可以。   冲破规矩的第一个环节,是木材的采伐。   在伐区,采伐分两种,自采和开标,问题出在后者。“哪些人能中标?不是谁给的价钱高就是谁,而是比谁的能力大,权势大。”知情人说。   最常见的模式是,有关部门核准你可采伐100立方米,但这些数字往往被改掉,超范围,超量,砍上200立方米。   在1996年以前,还有一种被默认的暗箱操作。比如,该县某村有20亩山林可以砍伐,估计能出材200立方米,但是林业调查员认定书上说,这么大地方仅能出130立方米,那么实际出材后剩余部分70立方米,就可以由村里加价卖给走私者了。   第二个环节是木材销售。   当地部分木材是自销的,林农当然是谁价高卖给谁,走私者借此大肆地进入,而执法机构的监控相对较弱,主要依靠木材检查站来进行监督。   木材商当然看到了省力的办法,就是找把关人,拉他下水。一位知情的前林业职工承认:“没有人不喜欢钱,这里是贫困县,职工的工资都不高。我那时走私,也是因为看到满山遍野都是树,拿出去就是钱,可是别人拿不走,想拿走,必须过关。我们有这个能力。”木材商的生财之道   江华县打击木材走私,有人开玩笑说木材商是“冤枉”的。   首先,收购来的木材卖给谁,有的时候不是木材商说了算,而是有“高人”指点。许多木材商采取挂靠,合股等手段,和一些比村官和调查员职位更高的人合作生意。于是他的载货汽车可以越来越大,超载的部分越来越多,过关时更加顺畅。   我们从走私者那里得到一个数据:在江华,1立方米的成品木材,购买价含税费在内约400元左右。而到了广东的普宁,却达到了840元左右。逃避税费的走私木材的获利,可以计算出来。    而“有本事”的木材商不仅有钱,而且在当地享有非凡的声望。流传于当地的一个例子是,一天江华县某机关领导骑摩托车在路上违章,交警要处罚,某领导说“我是某某领导”,但是交警一点也不给面子,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说“我是木材商某某的爹”,交警闻言立即放行。   而他的儿子,是在江华和广东普宁极具知名度的木材商,广泛而复杂的关系使他的名声大振。此人曾经是县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主要的林区水口、码市、贝江等重要木材集散基地,他是最大的商人之一,在湘江乡,国家的伐木定额是1万立方米左右,他的份额达六成。从暴力闯关到“和平过关”   林业部门的官员说,江华县的木材走私,几年来经历了从暴力闯关到“和平过关”的变化。   几年前,木材商的走私受到当地执法部门的打击。能够安然闯关的走私者不多。当时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各木材检查站,是林业职工不愿意去的地方。那些木材商往往雇佣地痞,在暴打检查人员之后野蛮地冲出江华县境。但是,木材商很快看到了这样做的危险性,随着关卡防备力量的加强,他们的成功率在降低。   当他们发觉暴力冲关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后,便开始走“和平过关”的路子。有意思的是,从此之后,木材检查站成了当地整个林业系统最热门的部门。上级部门不得不对全县所有的木材检查站的工作人员经常轮换。 一个新名词“包关”出现了。      所谓的“包关”,即木材商找到了中间人,根据他和检查站之间的关系以及货物的多少,确立不同的包关费,他们保证走私车辆能顺利出关。   “他们从来不当场交易,”一个林业官员说,“因此我们即使知道他们正在犯罪,但是你没有证据。”   “而内部人走私更容易了,打个招呼就出去了。究竟有多少木材走私车是由检查站内部人员直接放走的,没有人弄得清楚。”一位当地官员说。   据知情人估计,在2000年,有将近4万立方米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