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民间资本造林营林渐成气候
0收藏0评论
2002-03-28 07:00:00
阅读量:1973分享量:0
江西省宜春市从去年开始大刀阔斧改革林业经营体制,国有集体林地不能流转、林业税费重、营林成本高等窒息社会力量投资林业积极性的瓶颈被一一打通,民间资本造林营林在当地逐渐形成气候。据统计,不到一年,全市有49万多亩国有、集体林地的经营权通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向大户集中。其中万亩以上的特大户4户,1000亩以上的大户43户,100亩以上的重点户495户。
宜春是江西的林业大市,由于过去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真正分离,山林不能流转,管理层次多,征收的税费重,造林营林无利可图。去年初,宜春市铜鼓县率先推出林业经营体制改革,对国有、集体商品林,稳定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租赁、买断山林经营。全县公开拍卖经营权的国有林达 6.8万亩,租赁经营的1.2万亩,3.43万亩集体林也通过同样的方式实现了转让。宜春市政府及时总结完善铜鼓经验,趁热打铁把林业改革推向全市,相继出台《关于深化山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调动社会积极性发展商品林的决定》,随即又颁布实施细则,首次以政策的形式肯定了林地经营权可以按市场规则流转。
理顺倒佳的利益分配制度,让林地投资者在营林收入中得到大头,是宜春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个市从大幅降低林业税费和征收标准入手,切实减轻经营者负担。提出了新造商品林的农业特产税只征收一次,税率由17.6%下调到8%等各种新规定。根据新标准,落实了经营权的林地投资者收入占林产品销价的比重,可由35%提升到60%以上。
宜春市推行营林体制改革,为民间资本大举进入林业打开了通道,越来越多的能人大户把目光投向林地开发。铜鼓县茶山林场职工汪新贵,以105.2万元的价格买断本场2.6万亩林地50年的经营权,又投资30多万元开辟林区防火隔离带,修通了林区公路。今年他还将筹资260多万元,改造近万亩残次竹林,新建速生丰产林2000亩。
林业经营体制改革不仅启动了宜春本地民间资本的投入,还引来了市外、境外资本的参与。香港嘉昌公司在奉新县买断8.55万亩湿地松,经营权达50年,接着又在樟树市投资620多万元,开发速生丰产林38万亩,成为第一家进入宜春“绿色产业”的外资公司。由德国霍曼内特公司控股的宜春中纤板厂也把自己的“第一车间”延伸到山地,从今年起以每年6万亩的速度开发湿地松、榉木、杨树等速生丰产林,总面积达80万亩。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