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分析预测 资讯详情
内需推动国内建材业增加
2002-06-24 06:00:00 阅读 1932次 分享 0次
未来几年,我国建材行业的整体市场前景还是较为看好,具体的市场空间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扩大的财政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住宅建设将是主要的市场来源。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保持在10%左右,总投资规模将可能比“九五”增长60%。其中,住房体制改革将使住宅建设成为国内经济的重要投资热点。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全国城镇每年将新建住宅3亿多平方米;全国农村平均每年将建设住宅7亿平方米。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速度,到2010年全国将建成1200个城市、2.5万-3万个小城镇,预计每年还将需要建造2亿多平方米公共和生产性建筑。这样,未来每年总共将新增建筑面积在12-14亿平方米左右。此外,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国家在近几年还会进一步加大对道路、桥梁、水坝、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将会有30%左右用于购买各类建筑材料,从而给建材行业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2、西部大开发。从2000年开始逐步在西部地区新开工的“十大工程”,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项目,总长4200多公里,横跨八省一市、总投资1200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对相关地区建材行业的积极影响是空前的。 3、产业结构调整及整顿市场秩序的政策措施。国家有关调整建材产业结构、整顿建材市场秩序的政策措施也在某种意义上开拓了一些建材产品的市场空间。国家经贸会公布了关停的“五小”企业名单,包括小水泥厂422户、小玻璃厂362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工艺相对较先进、质量相对较好的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得到显著的增加。 4、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观念的变化。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观念的变化,对建材的需求会产生影响。一方面,高品质的水泥、玻璃、石材等传统建材的应用领域会不断扩大,由此带来对其产品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各种功能独特、性能优越的新型建材如塑料门窗、地板、新型墙体等会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其市场空间会得到开拓。 影响2002年建材行业的不利因素 (一)对能源价格的严重依赖。在水泥的制造成本中,煤耗和电耗分别占到了水泥熟料的30%-40%;重油,约占玻璃制造成本的30%;煤气/天然气构成的燃料成本同样占到了陶瓷产品制造成本的约30%。一次性能源煤炭和油料,构成了以水泥、玻璃和陶瓷为主体的建材工业的主要燃材料。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最终将影响到建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仍较多。世界经济特别是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减缓,对我国经济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出口影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效应将有所降低,民间投资仍难有明显增长,投资后劲不足的矛盾将逐渐显现。这将使建材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宏观背景。 加入WTO对建材行业的影响 总体来说,建材行业属于资源型、高能耗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发达国家已被列入限制发展的产业。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对建材的关税水平平均降到了17.8%,虽略高于平均水平(所有行业的平均关税为15.3%),但绝对水平并不算高,而且,由于建材产品大都体大价低,要求有一个合理的运销半径,国内发展建材业具有劳动力、能源资源及运销方面的优势,因此,加入WTO后对建材行业的影响不会很大。 对主要子行业的影响 (1)水泥。目前,水泥的进口关税仅为8%,加入WTO对其影响不大。 (2)玻璃、玻纤织物。玻璃极其制品关税已降为14%、18%,关税水平仍较高,但由于我国的生产能力已居世界第一,产品的竞争力相对较强,因此,加入WTO后所受冲击不大,而且出口会进一步增加。 (3)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很高,其中,卫生陶瓷为45%,建筑陶瓷为25%。加入WTO后降低关税对其的影响相对较大。目前进口产品已经占到国内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市场的较大份额,如关税大幅降低,则进口会进一步增加,这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威胁是相当大的。 (4)新型建材。我国大部分新型建材产品的关税水平不是很高,但从总体来看,国内产品在技术和性能上还是相对落后于国外同类产品。因此加入WTO对国内市场会有一定冲击。 建材工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产业政策及其趋向 建材工业“十五”规划,提出了今后建材行业总的指导方针,即控制总量、结构调整、提高技术、节能环保、提高产品质量。 (1)今后重点发展的产品。到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1.2-1.3亿吨,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20%,水泥散装率达到30%。浮法玻璃产量达到1.6亿重量箱,占玻璃总产量的比重为80%以上,其中优质浮法玻璃产量5000-6000万重量箱,占浮法玻璃的比重达到30%以上,玻璃深加工率达30%。新型墙体材料产量3000亿块标准砖,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重为40%。池窑拉丝玻璃纤维产量达到23万吨,占玻璃纤维总产量的比重为60%。玻璃钢机械化成型率为40%以上。 (2)建材行业的技术目标。使新增加的生产能力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体是:积极发展日产8000吨以上超大型水泥生产线,形成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体系;全面提高“洛阳浮法”玻璃技术水平;玻璃加工技术装备及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引进年产2-3万吨规模的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装备以及电子级玻纤布生产技术;新型墙体材料技术与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3)建材行业中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高行业的集中度。2002年起,将积极推进企业的资产重组,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因此,建材行业2002年必然会出现一轮企业兼并的高潮。 (二)行业的政策倾斜 (1)在鼓励投资的政策(贴息、债券)中,继续将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重大技改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目录。 (2)支持优势骨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有效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分析预测

内需推动国内建材业增加
0收藏0评论
2002-06-24 06:00:00  

阅读量:1932分享量:0

未来几年,我国建材行业的整体市场前景还是较为看好,具体的市场空间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1、扩大的财政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住宅建设将是主要的市场来源。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保持在10%左右,总投资规模将可能比“九五”增长60%。其中,住房体制改革将使住宅建设成为国内经济的重要投资热点。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全国城镇每年将新建住宅3亿多平方米;全国农村平均每年将建设住宅7亿平方米。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速度,到2010年全国将建成1200个城市、2.5万-3万个小城镇,预计每年还将需要建造2亿多平方米公共和生产性建筑。这样,未来每年总共将新增建筑面积在12-14亿平方米左右。此外,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下,国家在近几年还会进一步加大对道路、桥梁、水坝、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将会有30%左右用于购买各类建筑材料,从而给建材行业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2、西部大开发。从2000年开始逐步在西部地区新开工的“十大工程”,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项目,总长4200多公里,横跨八省一市、总投资1200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对相关地区建材行业的积极影响是空前的。 3、产业结构调整及整顿市场秩序的政策措施。国家有关调整建材产业结构、整顿建材市场秩序的政策措施也在某种意义上开拓了一些建材产品的市场空间。国家经贸会公布了关停的“五小”企业名单,包括小水泥厂422户、小玻璃厂362户。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工艺相对较先进、质量相对较好的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会得到显著的增加。 4、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观念的变化。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观念的变化,对建材的需求会产生影响。一方面,高品质的水泥、玻璃、石材等传统建材的应用领域会不断扩大,由此带来对其产品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各种功能独特、性能优越的新型建材如塑料门窗、地板、新型墙体等会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其市场空间会得到开拓。 影响2002年建材行业的不利因素 (一)对能源价格的严重依赖。在水泥的制造成本中,煤耗和电耗分别占到了水泥熟料的30%-40%;重油,约占玻璃制造成本的30%;煤气/天然气构成的燃料成本同样占到了陶瓷产品制造成本的约30%。一次性能源煤炭和油料,构成了以水泥、玻璃和陶瓷为主体的建材工业的主要燃材料。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最终将影响到建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仍较多。世界经济特别是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减缓,对我国经济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出口影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效应将有所降低,民间投资仍难有明显增长,投资后劲不足的矛盾将逐渐显现。这将使建材市场面临更加严峻的宏观背景。 加入WTO对建材行业的影响 总体来说,建材行业属于资源型、高能耗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发达国家已被列入限制发展的产业。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对建材的关税水平平均降到了17.8%,虽略高于平均水平(所有行业的平均关税为15.3%),但绝对水平并不算高,而且,由于建材产品大都体大价低,要求有一个合理的运销半径,国内发展建材业具有劳动力、能源资源及运销方面的优势,因此,加入WTO后对建材行业的影响不会很大。 对主要子行业的影响 (1)水泥。目前,水泥的进口关税仅为8%,加入WTO对其影响不大。 (2)玻璃、玻纤织物。玻璃极其制品关税已降为14%、18%,关税水平仍较高,但由于我国的生产能力已居世界第一,产品的竞争力相对较强,因此,加入WTO后所受冲击不大,而且出口会进一步增加。 (3)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很高,其中,卫生陶瓷为45%,建筑陶瓷为25%。加入WTO后降低关税对其的影响相对较大。目前进口产品已经占到国内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市场的较大份额,如关税大幅降低,则进口会进一步增加,这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威胁是相当大的。 (4)新型建材。我国大部分新型建材产品的关税水平不是很高,但从总体来看,国内产品在技术和性能上还是相对落后于国外同类产品。因此加入WTO对国内市场会有一定冲击。 建材工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产业政策及其趋向 建材工业“十五”规划,提出了今后建材行业总的指导方针,即控制总量、结构调整、提高技术、节能环保、提高产品质量。 (1)今后重点发展的产品。到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1.2-1.3亿吨,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20%,水泥散装率达到30%。浮法玻璃产量达到1.6亿重量箱,占玻璃总产量的比重为80%以上,其中优质浮法玻璃产量5000-6000万重量箱,占浮法玻璃的比重达到30%以上,玻璃深加工率达30%。新型墙体材料产量3000亿块标准砖,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重为40%。池窑拉丝玻璃纤维产量达到23万吨,占玻璃纤维总产量的比重为60%。玻璃钢机械化成型率为40%以上。 (2)建材行业的技术目标。使新增加的生产能力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体是:积极发展日产8000吨以上超大型水泥生产线,形成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体系;全面提高“洛阳浮法”玻璃技术水平;玻璃加工技术装备及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引进年产2-3万吨规模的电子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装备以及电子级玻纤布生产技术;新型墙体材料技术与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3)建材行业中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高行业的集中度。2002年起,将积极推进企业的资产重组,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因此,建材行业2002年必然会出现一轮企业兼并的高潮。 (二)行业的政策倾斜 (1)在鼓励投资的政策(贴息、债券)中,继续将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重大技改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目录。 (2)支持优势骨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有效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