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分析预测 资讯详情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带动中国林业大发展
2003-09-28 06:00:00 阅读 1439次 分享 0次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航空母舰,是国家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工程覆盖了全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面积超过11亿亩,总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其投资之巨、建设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周期之长,堪称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是我国新世纪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壮举。 “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五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新世纪我国林业发展战略。“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是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战略途径。随着六大工程的全面启动,我国林业投资大幅度增加,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资源保护显著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及繁育工作进展顺利,大量社会资金注入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非公有制林业进一步显现发展活力,局部区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呈现良好势头。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让天然林休养生息 从1998年试点到2010年工程结束,国家投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资金将达到1064亿元。天保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工程建设要实现三大目标: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工程实施5年来,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13个省(区、市)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每年减少木材产量1239万立方米;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1853万立方米调减到2002年的1134万立方米,基本调减到位。累计营造林4665万亩,封山育林7170万亩。59.7万企业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 工程区天然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并开始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 ——工程区森林资源迅速回升。云南省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已增加森林覆盖率4个百分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蓄积量净增22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3.4个百分点。 ——局部地区生态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据监测,四川实施天保工程每年滞留泥沙量1.4亿吨。 ——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国有林区经济逐步走出“独木支撑”的困境,新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职工分流安置稳步推进。职工就业领域由主要从事木材生产转向森林经营管护和第三产业,林区群众的经济状况明显改善,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退耕还林工程:改善生态 农民增收 从1999年试点到今年,全国共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27亿亩,目前已累计完成2.07亿亩,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平均增加了1.3个百分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退耕还林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投资最多、政策性最强的一项林业重点工程,主要解决我国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工程覆盖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97个县,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退耕地造林2.2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3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5.4亿亩。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局部地区生态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状况明显减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直接从国家钱粮补助中增加了收入。工程实施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习惯,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退耕还林促进了大量资金和先进实用技术流向山区,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参与热情。 退耕还林工程在六大工程中任务量最大。去年和今年,工程造林任务占全国造林总任务的3/4,尤其是今年,在全年任务量达1.07亿亩并受“非典”疫情干扰的情况下,各地任务完成进度明显快于往年,一些工程省已经完成全年计划的90%以上。 退耕还林工程这项实现我国林业“三步走”奋斗目标的关键工程,已经成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已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工作来抓,广大农民群众更是把它作为“得人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来参与。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减轻京津地区风沙危害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状况,减轻风沙危害的重大举措。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省(区、市)的75个县(旗、市、区),工程区总土地面积为45.8万平方公里,规划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0.12万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558.65亿元,工程建设期10年。2001年—2010年,完成退耕还林3944万亩,造林营林7416万亩,草地治理1.59亿亩,修建水利配套设施11.39万处,小流域综合治理2.34万平方公里,安置生态移民18万人。工程建成后,将使工程区内林灌草植被覆盖率增加约11个百分点。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0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累计完成治理任务5442万亩,建设水利配套设施20123处,生态移民近万人。工程区已有近1/3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重点治理地区的沙化扩展趋势减缓,工程区植被盖度普遍提高了15%至20%,生态状况整体好转。 目前,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今年,5省(区、市)最大限度地克服了“非典”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截至目前已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304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83%,工程建设质量也较往年有较大提高。 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筑起华夏大地绿色长城 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林业生态工程,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长江、珠江、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二期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地区生态问题。 三北四期工程范围包括我国三北地区13个省(区、市)的596个县,计划在2001年—2010年,完成造林1.42亿亩,治理沙化土地1950万亩。工程建成后,将使工程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净增1.84个百分点。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范围涉及我国31个省(区、市)的有关地区,计划在2001年—2010年,完成造林2.7亿亩,改造低效防护林1.1亿亩,管护好现有森林5.6亿亩。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开始,至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2000年第一阶段结束时,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分析预测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带动中国林业大发展
0收藏0评论
2003-09-28 06:00:00  

阅读量:1439分享量:0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新时期林业建设的航空母舰,是国家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工程覆盖了全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面积超过11亿亩,总投资将超过7000亿元。其投资之巨、建设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周期之长,堪称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是我国新世纪再造秀美山川的伟大壮举。 “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五大转变,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新世纪我国林业发展战略。“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是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战略途径。随着六大工程的全面启动,我国林业投资大幅度增加,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资源保护显著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及繁育工作进展顺利,大量社会资金注入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建设,非公有制林业进一步显现发展活力,局部区域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呈现良好势头。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让天然林休养生息 从1998年试点到2010年工程结束,国家投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资金将达到1064亿元。天保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工程建设要实现三大目标: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工程实施5年来,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13个省(区、市)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每年减少木材产量1239万立方米;东北、内蒙古等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1853万立方米调减到2002年的1134万立方米,基本调减到位。累计营造林4665万亩,封山育林7170万亩。59.7万企业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 工程区天然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并开始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 ——工程区森林资源迅速回升。云南省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已增加森林覆盖率4个百分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蓄积量净增22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3.4个百分点。 ——局部地区生态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据监测,四川实施天保工程每年滞留泥沙量1.4亿吨。 ——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国有林区经济逐步走出“独木支撑”的困境,新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 ——职工分流安置稳步推进。职工就业领域由主要从事木材生产转向森林经营管护和第三产业,林区群众的经济状况明显改善,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退耕还林工程:改善生态 农民增收 从1999年试点到今年,全国共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27亿亩,目前已累计完成2.07亿亩,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平均增加了1.3个百分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退耕还林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投资最多、政策性最强的一项林业重点工程,主要解决我国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工程覆盖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97个县,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退耕地造林2.2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3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5.4亿亩。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局部地区生态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状况明显减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直接从国家钱粮补助中增加了收入。工程实施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习惯,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地方经济发展。退耕还林促进了大量资金和先进实用技术流向山区,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和参与热情。 退耕还林工程在六大工程中任务量最大。去年和今年,工程造林任务占全国造林总任务的3/4,尤其是今年,在全年任务量达1.07亿亩并受“非典”疫情干扰的情况下,各地任务完成进度明显快于往年,一些工程省已经完成全年计划的90%以上。 退耕还林工程这项实现我国林业“三步走”奋斗目标的关键工程,已经成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已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工作来抓,广大农民群众更是把它作为“得人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来参与。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减轻京津地区风沙危害 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状况,减轻风沙危害的重大举措。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省(区、市)的75个县(旗、市、区),工程区总土地面积为45.8万平方公里,规划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0.12万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558.65亿元,工程建设期10年。2001年—2010年,完成退耕还林3944万亩,造林营林7416万亩,草地治理1.59亿亩,修建水利配套设施11.39万处,小流域综合治理2.34万平方公里,安置生态移民18万人。工程建成后,将使工程区内林灌草植被覆盖率增加约11个百分点。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00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累计完成治理任务5442万亩,建设水利配套设施20123处,生态移民近万人。工程区已有近1/3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重点治理地区的沙化扩展趋势减缓,工程区植被盖度普遍提高了15%至20%,生态状况整体好转。 目前,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今年,5省(区、市)最大限度地克服了“非典”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截至目前已完成林业建设任务1304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83%,工程建设质量也较往年有较大提高。 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筑起华夏大地绿色长城 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林业生态工程,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长江、珠江、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二期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地区生态问题。 三北四期工程范围包括我国三北地区13个省(区、市)的596个县,计划在2001年—2010年,完成造林1.42亿亩,治理沙化土地1950万亩。工程建成后,将使工程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净增1.84个百分点。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范围涉及我国31个省(区、市)的有关地区,计划在2001年—2010年,完成造林2.7亿亩,改造低效防护林1.1亿亩,管护好现有森林5.6亿亩。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1978年开始,至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2000年第一阶段结束时,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