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利用社会资本开始提速
0收藏0评论
2003-11-07 07:00:00
阅读量:2093分享量:0
日前,国家林业局与环球木材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布:由中、美、澳、英、法等8个国家的有关部门和企业为发起单位,采取国际会员制组织形式,在北京筹建一个国际木材综合交易市场的项目正式启动。在10月26日召开的“2003年(首届)中国林业与木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环球木材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炎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场,它的首期建筑面积将达到10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多美元。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黎祖交介绍,到2002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2%提高到16.55%,林业总产值达到4380亿元,林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人均森林占有面积和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0%和12%,而一个国家要保持良好而稳定的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应当达到或接近30%,所以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
面临压力森林蓄积量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据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累计向社会提供50多亿立方米的木材和80多亿根的竹材,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到了82亿人次,完成义务植树398亿株。2002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首次超过1亿亩,人工林保存面积达7亿亩,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已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6%提高到90年代末的16.55%,森林总面积扩大到23.8亿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125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发展。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林业与木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森林蓄积量仅占世界的2.9%,远远不能满足占世界22%人口生产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耗木材0.58立方米,而我国只达到0.29立方米,我国每年对林木及其制品的需求为3亿立方米以上,而现有森林资源的年合理供给量仅占需求量的60%左右。另一方面,在未来5至10年,全国人口年平均净增1100万左右,经济增速每年达7%以上,同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林业面临的木材需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据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黎祖交介绍,目前我国每年的木材需求量为3.7亿立方米,而2002年,我国国内的木材供应量只有1亿立方米,大部分依靠进口。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今年6月,国务院专门作出《关
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我国的林业定位赋予全新的含义;在9月底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把林业的发展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新时期我国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商机无限民企和外资“觊觎”中国林业
10月26日,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近2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与林木业企业家代表,国内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领导,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共同参加了首次举行的“中国林业与木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与会代表们一致对投资中国林业的巨大商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