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帮木业“三路”开源
0收藏0评论
2005-07-15 06:00:00
阅读量:2097分享量:0
一向森林资源匮乏、木材产量极低的木材消费大省江苏,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却神奇地靠扩种林木、综合利用和外补资源这“三路”开源,构筑起苏帮木业发展的新平台。经“高强度”整合的1200多家大中型木材企业,年加工木材1300多万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36.2%;木材工业产值320亿元,占全国的1/4。苏帮木业独特的“三路”开源发展战略,值得同行深思和借鉴。
原料自给,“扩种林木”建基地
一马平川的苏北和丘陵山地的苏南,如今你不得不惊叹那青翠欲滴的“绿”:人在树下走,车在林中行。就连那一座座村庄,也都淹没在那“绿岛”之中。江苏森林覆盖率已由过去不足2%,上升到现在的18%,森林蓄积4673万立方米,年产木材350万立方米。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林大教授王明庥对扩种林木如数家珍:对木材需求的扩大激发了江苏人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营造成片林850万亩,其中杨树占60%以上,有效地保护了天然林。苏帮木业企业充当了造林的主力军,近几年有近50亿元的投资,每年成片造林都在120万亩以上,已冒出造林公司310家,新增林业产值56个亿。江苏最大的造林公司“大海”动态投资30亿元,建成100万亩速生杨基地和200万立方米木业加工基地。
朱忠汉董事长说,不久前又花60万元买断的“秘密武器”在历来植树造林“禁区”长江滩涂上成功造林7万多亩,从中国林科院引种的新品种耐水“725”已“克隆”出100多亿株,“定向培育”的意杨“家族”足有20种,有专门做建筑模板的、做胶合板的、做科技木的,近来还引种同样速生材的杂交鹅掌楸、美国黑核桃等,使生态发展更平衡。“东海”大手笔造林4100多亩,新近投资5000多万元推广长得快、木质好的“土耳其杨”和“35杨”等6个新品种,开挖土石方1500多万立方米,开挖大小沟1100多条,打大口井200多口。
在“东海”,各种新颖先进的种植技术,让笔者大开眼界,有能自己爬树修枝的“电动剪刀”,有小巧便捷的手提“挖坑机”、“挖根机”等,方便了种树。“天丰”与国内著名木企母企业结成产业联盟,在意杨最适宜栽植的北纬33℃大丰市,投资建设成片林1.2万亩,还将种条无偿给当地林场农场扦插,签订合同一年后回购,进行循环轮种,为科技含量高的人造板母企业提供优质原料。
苏帮木业造林热情高涨,“东盾”、“精勤”、“金莲”、“盐阜”等龙头企业相继投资造林都已超过亿元。紧步后尘的上百家中型木企纷纷与林农联手,开发“三荒(荒山、荒滩、荒地)”和“三边”,“定向收购”成材每立方米比现价高200元至250元。
科技创新,
“综合利用”提档次
日前,苏帮木业支持的由南林大学参与杨树研究前沿课题,全球首次完成杨树全基因组测序,进而通过群体和数量遗传学的手段用遗传工程的手段进行基因重组,完成一般作物几千年的改良进程。在苏帮木业园,软木硬化技术研发不断出新成果,为杨木、杉木等开辟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科技木的发展,代替了部分热带珍贵树种;还有LVL、OSB等潜在发展市场,以及防腐处理的木材比重年增幅达7%,使木材综合利用率高达90%以上,年节省370万立方米的木材资源。
创造了“三重”循环利用的经验,一是企业构筑“小循环”。像“湖光”投资2500万元上了后续再利用项目,将废弃杂树的枝桠材、薪材、间伐材及麦秸、甘蔗渣等收集作原料,经机器粉碎加工成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和利用“三废”的国家鼓励推广项目的产品,年产中密度板6万立方米,创利税1600万元。二是园区构筑“中循环”。“盐城”努力引进具有“节点”作用的项目,拉长园区产业链和物质循环链,实现“链式发展”。如新“招商选资”项目印尼“金光”林浆纸板一体化木材综合利用生产线“落地生根”,造林62.5万亩产木板→20万吨机械磨木浆→50万吨文化用纸,总投资高达80亿元。三是社会构筑“大循环”。“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等这些综合利用理念,正被苏帮木业全面接受。“东海”在全县范围通过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及源头、过程和末端控制,实现了木材资源利用最大化。“补链”引入世界名企新加坡“宏杨”和台湾“百怡”,新增深加工能力17万立方米,生产的高级杨木板成为畅销海外的“绿色产品”,使当地盛产的杨木身价猛增数十倍。
放眼全球,
“外补资源”促发展
国内装修榉木是大众看好的“当家花旦”,居然半数多来自苏北丰县,而它原产地早从我国秦岭变成了欧洲阿尔卑斯山脉。难怪有业界人士说,丰县如果着点凉,好些老外准保要打喷嚏。来到占地百万平方米的丰县木业商城,加工区厂房连绵,销售区车辆如流,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正大口吞吐着成垛成堆的大径级进口原木,日交易量达850立方米,年成交额达10亿元。材种也由榉木扩展到奥古曼、黑胡桃、红胡桃和沙比莉等“装修新贵”,神通广大的连非洲原始森林的巨大原木也能搞到手。
“外补资源”什么最重要?老总卢启武坦言:是辨识和抓住机遇。去法国和德国捣腾木材时,他不仅对国内外相关政策、关税及资源供求情况作了透彻研究,还选择一场风暴灾害刚过作出击时机。他说:“谁认得准、下手快,谁生存发展机会就大,这和动物世界一个理。”
对苏帮木业“外补资源”快步融入世界木业圈,中国林产协会会长张森林说:“这是‘政府打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结果,一批率先尝试跨国商务的木企当居头功。”邳州是我国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基地,600多条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原木800万立方米、成品板材400万立方米,其近半数原料从俄罗斯、马来西亚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进口,有效地保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邳州人在家上网可了解天下行情。他们还“以外引外”在官湖镇投资6.9亿元,建成年交易额30亿元的木业国际贸易城,源源不断地把从广州、天津、连云港和张家港等口岸进口的木材分销南北木企。邳州现有120多家子企拥有自营出口权,今年头4个月出口板材额达5000万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同比增幅达34%。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40%,并与山东临沂一起占有我国板材市场的半壁江山。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