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设备面临新挑战
0收藏0评论
2005-08-24 06:00:00
阅读量:2057分享量:0
从2005年全球人造板工业发展的趋势看,形势不容乐观,欧洲和北美地区人造板工业面临需求不旺、原料短缺、木材涨价、产品降价之困境,刨花板工业重组势在必行。我国人造板工业同样处于困境,人造板工业是资源高度依赖型产业,处于资源驱动阶段,主要表现在大量利用森林资源,以生产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林产品为主,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原料基地的建设和环境认证、资源可持续发展认证,方能处于不断良性发展状态。从发展趋势看,人造板产品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新技术发展引起市场份额重新分配,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产业集群度的增加,研发能力不断提升,规模化经营将成为主流。
当前,广东与广西地区人造板工业产业集群正悄然形成,但是技术集群远没有形成,应跳出传统的加工模式,以高科技为先导,走增值加工之路,针对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现状,瞄准国际科技最前沿,走一条全新之路。我国人造板工业根本出路就在于科技创新,应以产品创新为龙头,以工艺创新为依托,以制造和应用创新为保证。目前,广东与广西地区人造板工业快速发展,但是,资源短缺、成本增加、售价低迷、应用狭窄、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稳,许多企业处于举步为艰之地步,提出适合我国国情、振兴广东与广西地区人造板工业的新思路显得意义十分重大。
一、现存问题
当前,我国人造板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世界胶合板比例为35%左右,近几年发达国家胶合板呈负增长,其原因主要是原料的限制;世界刨花板比例为42%左右,产量居人造板之首;世界纤维板比例为23%左右。而我国则是,胶合板比例偏大,2003年占46.2%;2004年占38.5%;从消费看,胶合板约占40%;刨花板比例偏小,2003年占12.0%;2004年占11.8%;纤维板比例逐年增加,2003年占24.8%;2004年占28.7%;近几年,细木工板增长较快,2003年占13.6%;2004年占16.2%;OSB、复合板、水泥刨花板比例偏小;特厚板和薄板比例偏小;防潮、防蛀、阻燃等功能板比例更少;深加工产品比例较小;后成型板及专用板种均有待开发。
应用领域狭窄,应用技术有待开发。我国家具用人造板约占79%,建筑用人造板占15~22%,与国外差距较大,应用技术与相应的规范亟待建立;人造板的毒性、调湿性、调温性、尺寸稳定性、阻燃性等性能评价方法亟待建立。
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合格率较低。多数胶合板企业停留在国际20世纪70年代水平,绝大多数小胶合板企业属技术落后型;多数刨花板企业达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2004年产品合格率为66.7%;多数湿法硬质纤维板企业仅为国际20世纪60年代水平,2004年产品合格率为80%左右;多数MDF企业达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2004年MDF合格率为69%;多数产品甲醛释放量较高,厚度偏差大,吸水厚度膨胀率较大。
资源短缺,产业集中度低。林木育种、造林、加工、流通等环节严重脱节;进口木材逐年困难;人造板工业快速发展,加之造纸和生物质能源工业的发展,结构性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发达国家人造板工业集中度大于80%,我国胶合板、刨花板和纤维板工业集中度分别为32.7%、65.8%和63.4%,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处于企业多、规模小的状态。
二、产品创新
回顾材料加工的历史,经历了结构材加工、功能材料加工的阶段,目前正在向智能材料加工迈进。美国、日本、德国和我国已开展此方面的前期工作,在金属、塑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已有实质性突破。木材是具有生命体特征最大的天然植物材料,是大自然经过上亿年进化演变、恩赐给人类最完美的材料。广东与广西地区人造板工业目前仍然以传统人造板产品为主,近几年来,MDF(HDF)和刨花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人造板工业产品创新是改变目前现状的突破口,产品创新应分3个层次,即产品结构创新、产品功能创新和产品环境协调性创新。
产品结构创新。产品结构创新十分关键,它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加工模式的突破口,针对人造板工业的特点,今后广东与广西地区的人造板工业发展方向有:(1)产品结构应从普通板材向多结构形式方向发展。有发展前景的产品为:中空状桶型胶合板;中空状桶型LVL;异性结构刨花板;局部强化不等截面人造板等。(2)产品结构应走界面层设计和结构设计之路。界面层设计是合成新材料的关键,今后应在合金人造板;定型人造板;超轻强化人造板;木塑复合人造板等产品上加快工业化进程。
产品功能创新。(1)最大限度发挥木材自身的功能,制备功能性人造板,如:1)木材径切面纹理具有理想的生命协调性,早晚材间隔变化反射与人类心理变化合拍,给人以亲切、平和之感,即在人造板表面尽量采用径切面是科学之举;2)一些木材气味可击活人类脑细胞,使人精力倍增,可提高工作效率,即在人造板中加入这样的材料,可制备具有击活脑细胞功能的人造板。(2)利用各种材料的特异功能,制造新型人造板。如,利用木材的呼吸功能、灭菌功能、感应功能制备自适应性智能材料;利用稀土材料与具有土性或木性的天然植物材料复合,同时注入其它材料,构成特异功能的新材料。有前途的产品有:自发光木材;感温木材;调湿木材;导电木材;灭菌木材;陶瓷木材等。
环境协调性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无论对企业的发展及产品的竞争力还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技术创新可以在三个不同层次上进行,即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1)末端治理技术创新,它是直接附加于现有生产过程,因而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但其绿色程度不高,不是绿色技术的重点。(2)绿色工艺创新。对生产工艺进行创新,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越低,绿色程度越高,越是理想的绿色技术。(3)绿色产品创新。在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制造、销售、消费、报废处理)全过程都能预防与减少环境污染,包括产品更新,生产低废、少废、可回用的产品等。绿色制造领域研究的主要原则是强调采用能减轻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制造过程,包括减少有害废弃物和排放物,降低能量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增加操作安全性等。简言之,绿色制造应是在不牺牲质量、成本、可靠性、功能或能量利用率的前提下,努力减少工业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要实现绿色制造目标,必须使用绿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