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把脉意杨产业:杨树20年内无卖难
0收藏0评论
2005-10-10 06:00:00
阅读量:1695分享量:0
9月22~23日,第二届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论坛在丹阳闭幕。在论坛召开期间,记者就大家关心的一些话题采访了部分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
意杨20年内不会出现卖难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种植意杨的热潮。据统计,我省目前杨树种植总面积已达500多万亩,占全省现有林地面积的44.5%。在这股种植意杨热潮的背后,会不会出现卖难的问题?“在近20年内,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出现卖难。”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原司长寇文正解释说,“目前我国每年的商品材需求量在1.6亿立方米,而自产只有6000多万立方米,缺口达1亿立方米左右。我国现在每年进口的木材量在8000万立方米,仅次于石油和钢铁的进口量。而且,随着木业企业加工能力的逐步增加,这个缺口还会加大。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鼓励发展速生丰产林,加快人工造林步伐。”
长江中下游最适宜种意杨
据国家林业局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成祖介绍,我国适宜意杨生长的区域比较广泛,从淮河流域到湖南南部地区,都可以种植意杨,但最理想的种植区域还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泗阳县是我国意杨的最早引进栽植地,已有30年的历史。王成祖告诉记者,“现在已知的‘中国意杨王’就在泗阳县。这棵树高40米,胸径105厘米,单株立木材积11.3立方米,是我国意杨产业发展史上一块活的里程碑。
木材加工企业面临“洗牌”
据国家林业局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建介绍,近年来,我国以胶合板、密度板、刨花板为主的人造板加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年产量是世界第一位。去年,我国仅密度板产量就达1560万立方米。
孙建说,我国人造板加工业企业数量虽多,但总体上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许多还处于手工作坊式阶段,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为此,国家将采取措施,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淘汰一批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
“密度板的年产量在5万立方米以上、刨花板的年产量在8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今后的日子会好过一点。”孙建说,“今后企业应该做到原料的基地化、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的国际化、产品的品牌化,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