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林业重点工程统计公报(下)
0收藏0评论
2006-09-05 06:00:00
阅读量:1981分享量:0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由三北防护林四期、长江流域防护林二期、沿海防护林二期、珠江流域防护林二期、平原绿化二期和太行山绿化二期6个工程组成。实施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他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
2005年,完成造林面积21.7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79万公顷,飞播造林1.00万公顷;营造防护林的比重达到76.18%,比2004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52.83万公顷,与2004年持平,其中本年新封山育林面积9.82万公顷,在本年新封山育林面积中,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占74.82%;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8510公顷。全年完成投资8.5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12亿元,占48.36%。群众投工投劳折合资金3.84亿元。
“十五”期间,已累计完成建设任务303.11万公顷,其中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72.10万公顷,累计完成新封山育林面积131.01万公顷,累计完成的建设任务占工程规划总任务的31.91%;5年来,累计完成投资49.91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5.70亿元,分别仅占三北四期规划总投资、中央投资总额的14.10%和10.21%,完成的投资额与三北四期规划总投资相比差距较大。
(二)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长江、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以及太行山绿化和平原绿化二期工程)是林业重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较早开展的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2005年,工程顺利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2005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5.03万公顷,其中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6.59万公顷、沿海防护林工程2.27万公顷、珠江防护林工程3.07万公顷、太行山绿化工程2.85万公顷,平原绿化工程0.25万公顷。在全部造林面积中,人工造林完成13.76万公顷,飞播造林1.27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84.65万公顷,其中本年新封14.59万公顷;在本年新封中,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面积8.96万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完成1.44万公顷。
2005年,5项防护林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0.73亿元,其中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完成5.36亿元、沿海防护林工程2.30亿元、珠江防护林工程0.92亿元、太行山绿化工程1.46亿元,平原绿化工程0.69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49.95%、21.46%、8.51%、13.62%和6.46%。在总投资中,国家投资完成5.00亿元。群众投工投劳折合资金0.72亿元。
“十五”期间,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43.96万公顷;完成投资89.8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0.96亿元,国家投资占总投资的45.60%。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2005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继续稳步推进。全年新建自然保护区25个,新增保护面积121万公顷,全国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699个,总面积达1.20亿公顷,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2.50%,比2004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1089个(3111.59万公顷),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237个(3398.64万公顷),荒漠生态类型保护区30个(3727.74万公顷),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89个(88.38万公顷),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254个(1662.19万公顷),各种类型保护区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5.95%、28.35%、31.09%、0.74%和13.87%。全国林业系统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7个,面积0.72亿公顷。有效保护了我国90.6%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以及40%的天然湿地、20%的天然林,在改善我国生态状况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国自然保护小区达到45439个,总面积1474万公顷。大熊猫、朱椤⑵帐显羚等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许多珍稀的野生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截至2005年末,国家已划定禁猎(伐)区1803个,总面积为9134万公顷。湿地示范区面积208万公顷。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718个,珍稀野生植物培植基地617个,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5013个。野生动物园24个,狩猎场157个。全国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人员37,9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932人。2005年工程完成投资5.1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45亿元。
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自2001年正式启动实施以来,累计新建自然保护区790个,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1821万公顷,新增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89%。累计完成投资20.8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1.28亿元,国家投资占54.10%。大熊猫、朱椤⒔鹚亢铩⒗匣ⅰ⒉亓缪颉⒗伎浦参铩⑺仗等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取得新进展,部分物种初步摆脱了灭绝的危险,收集和保存了367种濒危野生动物和116种濒危野生植物基因资源样品。组织开展了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和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初步查清了资源底数。湿地保护区总数达到237个,面积3399万公顷;开展了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建设,45%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30处湿地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面积达358万公顷。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
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是一项兼具生态功能的林业产业基础工程。工程继续按照“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一手抓规模增长,一手抓质量管理,工程发展态势良好。
全年共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1.67万公顷,完成低质用材林改培0.58万公顷,共计2.25万公顷。在全部造林面积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0.95万公顷,迹地造林面积0.25万公顷。在造林面积中,农户、外资、龙头企业成为速生丰产林建设的主体,占速生林造林总量的97.46%。在造林和改培面积中,纸浆原料林0.47万公顷,人造板原料林0.45万公顷,大径级用材林0.95万公顷,其他工业原料林0.38万公顷,所占比重分别为20.73%、20.04%、42.37%和16.86%。树种以杨树、泡桐最多,面积占47.21%。全年工程完成投资1.54亿元。
“十五”期间,共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35.70万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18.67万公顷。按培育目的分,纸浆原料林7.61万公顷,人造板原料林11.00万公顷,大径级用材林6.08万公顷,其他工业原料林11.01万公顷。工程的实施和建设,进一步缓解了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促进了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实现了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
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抓紧研究后续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后续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提升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巩固和扩大工程建设成果,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