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浆纸一体化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一)
0收藏0评论
2006-09-14 06:00:00
阅读量:1755分享量:0
“林浆纸一体化”战略是近几年中国造纸界非常热门的话题,但凡一谈到中国造纸的原料问题,必谈到“林浆纸一体化”,中国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战略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决木浆原料短缺的问题,是包括国际纸浆供应商在内的所有业界人士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林浆纸一体化”背景
中国是个少林的国家,而且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均。根据1999-2003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中国森林面积总量为17491万公顷,覆盖率为18.21%,而世界平均为29.7%。此外,中国森林资源还呈现如下特点:
(1).分布不平均,东南部多,西南部少。中国五大林区(东北内蒙古、东南低山丘陵、西南高山、西北高山、热带)的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森林面积就约占80%,森林蓄积更占全国的90%以上,而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0%。
(2). 成过熟林比例低,可采资源不足,以用材林为例,其成过熟林面积仅占总用材林面积的12.9%
(3).生产力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每公顷蓄积量为84.73立方米(其中天然林为95.87立方米,人工林为46.59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00立方米
中国由于实行了多年的“以草为主”的原料方针,使得其造纸业与世界“木浆造纸”的潮流背道而驰,造成小纸厂遍地开花、装备落后、产品结构以中低档纸张为主且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90年代中期,中国进一步确定了“以木为主”的原料方针,造纸业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纸张生产和消费不断提高。但所需的木浆原料只能依赖进口,进口的量和值均连年快速增加,高进口依存度威胁了中国造纸业的战略安全。根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共进口各类木浆逾750万吨,比2000年的330万吨增加了127%;中国用于进口木浆、废纸和纸张的用汇已超过100亿美元,用汇量仅次于石油和钢铁列第三位。而且在未来可预见时间内,中国进口木浆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在此背景下,中国有关部门根据国外同业成熟的经验,提出中国造纸业实施“林浆纸一体化”战略是必然选择。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将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速生丰产造纸林基地500万公顷,新增木浆产量550万吨,将国产木浆比重从6%提高到15%,实现造纸工业与林业共同发展。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