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分析预测 资讯详情
家具市场发展之路在何方(二)
2006-09-19 06:00:00 阅读 1242次 分享 0次
我国家具业抄袭成风如何防止此现象 中国家具业一直以来有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令人头疼的问题––抄袭,而且越来越让人无法忍受了!某知名家具品牌年初新推出橡木系列,一个月后市场上就涌出大量同款式产品,仿冒产品价格比正货低了三至五成,生意兴旺,正牌产品反而少人问津。该品牌负责人日前对外界无奈地说:“大家互相仿来仿去,结果分不清谁仿谁,知道别人仿了也很难告赢,告也告不完。不如也随波逐流大胆模仿,自己动手设计真是又傻又累。” 冒牌货价廉好卖过正货 橡木尤其是白橡,在今年的家具市场里非常流行,无论是实木产品,还是贴木皮家具,甚至连贴纸的家具都清一色地将宝押在了橡木身上。代理曲美、伊诺维绅等品牌的一位负责人说:“真正花大力气去做市场调研的并不多,但他们(抄袭厂家)通常的做法就是跟住知名厂家的设计进行模仿。” 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生产厂家持这样的生意经:“出国看展,买版抄版,国外的家具杂志提价几倍,也照样买下,只要抄到一个新款仿造,即使六七分像,也照样好卖。” 一张具有原创设计的伊诺维绅沙发床的价格一般都在5000元左右,但市场抄袭的产品价格却低至1000多元,这不禁让原创方大为光火。 伊诺维绅销售方代表蒙先生认为,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抄袭产品价格的低廉,而是抄袭到不到位,材料与做工能否保证,后者往往对品牌的杀伤力更大。他说,为了突出价格优势,抄袭产品都会在产品成本上做手脚。如在沙发床的布料、五金件、做工等方面偷工减料,模仿的产品虽然看上去大同小异,但质量却是天壤之别,这往往会大大降低消费者对沙发床的信任度。 抄袭风盛行事出有因 据了解,那些专门仿别人产品的厂家,为什么家具业的抄袭之风会如此盛行呢?北京家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永利认为,搞原创设计是一笔很大的投入,而大部分家具企业实力都不是很强,规模一般不大,没有设计能力,他们见哪种样式的产品卖得好,就去仿哪个。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仿制家具买账的行为也助长了中国家具业的仿制之风,比如,在广州珠江新城某洋品牌家居市场经营的家具样式很有特色,消费者索要了该市场的产品目录册后,便来到一条马路之隔的另一家建材市场,随便找个家具厂门店,对方就承诺能做出同样的家具,当然价格上却便宜了不少。 更大的问题是,即使有一些企业想搞原创,费了巨大的精力、财力,产品才出来就被别人仿冒了,甚至原创的产品还没大量上市,仿制的就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如此恶性循环,搞原创的就越来越少。 家具抄袭风除了厂家原因外,家具设计人员短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据了解,目前,国内家具设计师只有5000人左右,不少设计院校、设计师与厂家联系不紧密,有的设计“有市无价”或“有价无市”,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渠道不畅通。 家具的克隆时代 “我们与国外品牌家具同款同质,价格却低得多。”一支活跃的专业剽窃队伍穿梭于家具市场,给很多人带来困惑。这些人配备有比较专业的照相机、针孔摄像头等器材;有的还是学美术出身,在无法使用器材的场合能仅凭印象将新产品画个八九不离十。剽窃来的产品样式被迅速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给一些小厂家甚至是家具作坊,不久便以低廉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 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去家具品牌专卖店进行踩点观看或者直接购买。以销售欧式家具为主的欧罗巴近日就是由此而为之困扰。负责人于宁对于抄袭现象已经表示无奈而且听之任之,“太普遍了,前段时间就有一个南方客人在我们这里花了8万多购买了一款厅柜,后来才知道他是广州一家家具生产厂家的,专门过来购买产品,买回去以后从里到外进行仿冒。去年,我们这里就有一款橡木的CD架被模仿了,这款意大利的CD架不论是外观设计还是材料都属于顶级产品,价格在9万元左右,结果人家仿完以后,就变成5千多元了,外观上简直一模一样。” “原创”设计“掺水”严重,造成国外商家对此普遍恐惧,甚至打出“只买国外品牌,不卖国货”的现象。以达芬奇为例,2004年底新店开业的时候,门口立起了一块打假的牌子,上面写道“本店如发现国产家具一律奖励打假奖金10万元”。这样的打假牌子一出,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 其实本土家具产业如此经营也是无奈之举。据了解,当前国外品牌迅速云集中国,其外观设计和材料确实令国内品牌无法能及,中型企业本着实力雄厚的经济可以借其所长而有所发展,并且能够适应国际潮流,而对于小型企业来讲,他们没有设计技术优良的设计师,所以就没有能力去接受这个残酷的市场竞争,于此,造就了他们采用模仿的方式去进行非正规的家具设计方式。 洋家具抢滩中国市场 以欧洲品牌和美国品牌为首的洋家具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其价格的昂贵确实让人咋舌。比如以代理美式家具为主的达芬奇家居,2004年底于北京珠市口开业的旗舰店竟打出了“数十万元”的家具价格;而欧式品牌“NATUZZI”也不甘示弱,新进款式中的皮质床头柜也在4位数有余;号称“橱柜中的劳斯莱斯”的SieMatic给客户定做成型橱柜,一套也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价格确实令国人为之动容。 与国内家具的价格相比拟,“洋”家具确实有其“洋”的理由。据SieMatic负责人介绍,SieMatic在国外已经有了80年的销售历史,他们在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已有了自己的旗舰店,而这次落户中国,也是由于中国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形势。单说上海,2004年上海的家具消费量达到16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个价格是惊人的,如果说就美国现在的经济已经接近于饱和状态,那中国就相当于是一个已经苏醒的经济巨头,这就理所当然成为了国外品牌云集中国的理由。 据介绍,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是国外品牌的主要聚集地,他们以旗舰店的经营方式作为主打,这与国内品牌聚集建材城商铺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但是“宜家家居”、“百安居”等“洋建材城”的出现,给了他们沉重的竞争负担,这就存在着国内品牌必须拿出全新的经营方式去面对。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分析预测

家具市场发展之路在何方(二)
0收藏0评论
2006-09-19 06:00:00  

阅读量:1242分享量:0

我国家具业抄袭成风如何防止此现象 中国家具业一直以来有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令人头疼的问题––抄袭,而且越来越让人无法忍受了!某知名家具品牌年初新推出橡木系列,一个月后市场上就涌出大量同款式产品,仿冒产品价格比正货低了三至五成,生意兴旺,正牌产品反而少人问津。该品牌负责人日前对外界无奈地说:“大家互相仿来仿去,结果分不清谁仿谁,知道别人仿了也很难告赢,告也告不完。不如也随波逐流大胆模仿,自己动手设计真是又傻又累。” 冒牌货价廉好卖过正货 橡木尤其是白橡,在今年的家具市场里非常流行,无论是实木产品,还是贴木皮家具,甚至连贴纸的家具都清一色地将宝押在了橡木身上。代理曲美、伊诺维绅等品牌的一位负责人说:“真正花大力气去做市场调研的并不多,但他们(抄袭厂家)通常的做法就是跟住知名厂家的设计进行模仿。” 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生产厂家持这样的生意经:“出国看展,买版抄版,国外的家具杂志提价几倍,也照样买下,只要抄到一个新款仿造,即使六七分像,也照样好卖。” 一张具有原创设计的伊诺维绅沙发床的价格一般都在5000元左右,但市场抄袭的产品价格却低至1000多元,这不禁让原创方大为光火。 伊诺维绅销售方代表蒙先生认为,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抄袭产品价格的低廉,而是抄袭到不到位,材料与做工能否保证,后者往往对品牌的杀伤力更大。他说,为了突出价格优势,抄袭产品都会在产品成本上做手脚。如在沙发床的布料、五金件、做工等方面偷工减料,模仿的产品虽然看上去大同小异,但质量却是天壤之别,这往往会大大降低消费者对沙发床的信任度。 抄袭风盛行事出有因 据了解,那些专门仿别人产品的厂家,为什么家具业的抄袭之风会如此盛行呢?北京家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永利认为,搞原创设计是一笔很大的投入,而大部分家具企业实力都不是很强,规模一般不大,没有设计能力,他们见哪种样式的产品卖得好,就去仿哪个。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仿制家具买账的行为也助长了中国家具业的仿制之风,比如,在广州珠江新城某洋品牌家居市场经营的家具样式很有特色,消费者索要了该市场的产品目录册后,便来到一条马路之隔的另一家建材市场,随便找个家具厂门店,对方就承诺能做出同样的家具,当然价格上却便宜了不少。 更大的问题是,即使有一些企业想搞原创,费了巨大的精力、财力,产品才出来就被别人仿冒了,甚至原创的产品还没大量上市,仿制的就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如此恶性循环,搞原创的就越来越少。 家具抄袭风除了厂家原因外,家具设计人员短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据了解,目前,国内家具设计师只有5000人左右,不少设计院校、设计师与厂家联系不紧密,有的设计“有市无价”或“有价无市”,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渠道不畅通。 家具的克隆时代 “我们与国外品牌家具同款同质,价格却低得多。”一支活跃的专业剽窃队伍穿梭于家具市场,给很多人带来困惑。这些人配备有比较专业的照相机、针孔摄像头等器材;有的还是学美术出身,在无法使用器材的场合能仅凭印象将新产品画个八九不离十。剽窃来的产品样式被迅速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给一些小厂家甚至是家具作坊,不久便以低廉的价格出现在市场上。 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去家具品牌专卖店进行踩点观看或者直接购买。以销售欧式家具为主的欧罗巴近日就是由此而为之困扰。负责人于宁对于抄袭现象已经表示无奈而且听之任之,“太普遍了,前段时间就有一个南方客人在我们这里花了8万多购买了一款厅柜,后来才知道他是广州一家家具生产厂家的,专门过来购买产品,买回去以后从里到外进行仿冒。去年,我们这里就有一款橡木的CD架被模仿了,这款意大利的CD架不论是外观设计还是材料都属于顶级产品,价格在9万元左右,结果人家仿完以后,就变成5千多元了,外观上简直一模一样。” “原创”设计“掺水”严重,造成国外商家对此普遍恐惧,甚至打出“只买国外品牌,不卖国货”的现象。以达芬奇为例,2004年底新店开业的时候,门口立起了一块打假的牌子,上面写道“本店如发现国产家具一律奖励打假奖金10万元”。这样的打假牌子一出,引起了众多消费者的注意。 其实本土家具产业如此经营也是无奈之举。据了解,当前国外品牌迅速云集中国,其外观设计和材料确实令国内品牌无法能及,中型企业本着实力雄厚的经济可以借其所长而有所发展,并且能够适应国际潮流,而对于小型企业来讲,他们没有设计技术优良的设计师,所以就没有能力去接受这个残酷的市场竞争,于此,造就了他们采用模仿的方式去进行非正规的家具设计方式。 洋家具抢滩中国市场 以欧洲品牌和美国品牌为首的洋家具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其价格的昂贵确实让人咋舌。比如以代理美式家具为主的达芬奇家居,2004年底于北京珠市口开业的旗舰店竟打出了“数十万元”的家具价格;而欧式品牌“NATUZZI”也不甘示弱,新进款式中的皮质床头柜也在4位数有余;号称“橱柜中的劳斯莱斯”的SieMatic给客户定做成型橱柜,一套也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价格确实令国人为之动容。 与国内家具的价格相比拟,“洋”家具确实有其“洋”的理由。据SieMatic负责人介绍,SieMatic在国外已经有了80年的销售历史,他们在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已有了自己的旗舰店,而这次落户中国,也是由于中国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形势。单说上海,2004年上海的家具消费量达到160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个价格是惊人的,如果说就美国现在的经济已经接近于饱和状态,那中国就相当于是一个已经苏醒的经济巨头,这就理所当然成为了国外品牌云集中国的理由。 据介绍,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是国外品牌的主要聚集地,他们以旗舰店的经营方式作为主打,这与国内品牌聚集建材城商铺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但是“宜家家居”、“百安居”等“洋建材城”的出现,给了他们沉重的竞争负担,这就存在着国内品牌必须拿出全新的经营方式去面对。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