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纸再生之路越走越窄(一)
0收藏0评论
2006-09-25 06:00:00
阅读量:1858分享量:0
政府大力推广,市场前景看好,再生纸这块“大蛋糕”,引得国内造纸企业纷纷转产上马。但专家同时指出,再生纸产业存在一些看不见的风险,应警惕千军万马都来挤“独木桥”。
借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东风”,再生纸成了造纸行业的“新宠”。
记者昨天从市委研究室获悉:上海开伦集团酝酿投入1700万元资金,建设一个再生办公纸生产基地,据说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可达10万吨。另据了解,北京今年也计划投资10亿元,新建一条年产9万吨的再生纸生产线。
目前,全国再生纸生产规模8万吨。预计到2010年,我国再生纸年产量将超过60万吨。
看得见的市场
“选择了再生纸,就选择了环保。”顶着这样一个时髦的光环,再生纸在我国许多大城市轻松扩容。
2000年8月份,北京市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在全市推广使用再生纸。目前,北京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名片全部采用再生纸印制,北京市奥组委各部门的办公用纸也全部是再生纸。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会务用纸全部采用再生纸,再生纸的推广由此不断升温。
在上海,再生纸推广使用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再生纸使用量逐年上升,并且供不应求。市委研究室专家道良德介绍,2003年全市再生纸使用量8吨,2004年达到70吨,其中50吨用于政府公报。据统计,2005年全市已经有40多家党政机关使用再生纸,再生纸的使用量达到200吨,社会需求更是达到了1000吨。专家预计,随着教育、出版界开始规模化使用再生纸,明年上海再生纸使用量预计达1万吨左右。专家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要大量使用再生纸,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我国是纸张消费大国,但纸浆供应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为5600万吨,消费量5930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预计2010年,我国纸品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将达到7000万吨至8000万吨。然而,我国又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自1998年开始,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内木材的采伐受到严格限制,这种现实决定了国产木材纤维供应将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生产再生纸,是造纸业的大势所趋。
与再生纸需求量猛增相比,再生纸生产规模扩张速度较慢。供不应求,使再生纸的利润普遍高于普通纸。目前,全国再生办公纸生产企业只有3家———北京第七造纸厂,年产量1万吨;山东淄博板纸股份有限公司,年产量2万吨;齐河冠军纸业有限公司,年产量为5万吨。以北京第七造纸厂为例,该企业生产的再生纸主要供应北京地区,其他省市要购买,需提前5个月预订,而且供货量十分有限,还经常断货。市纸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昌玲透露,目前我国再生纸平均每吨利润在500元左右。
看不见的风险
政府大力推广,市场前景看好,再生纸这块“大蛋糕”,引得国内造纸企业纷纷转产上马。专家指出,再生纸产业存在一些看不见的风险,应警惕千军万马都来挤“独木桥”。
大量再生纸项目蜂拥而上,很可能遭遇产业链上游“血”流不畅的风险。废纸是再生纸产业的“血液”。目前,我国废纸回收率仅为30%,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2001年世界废纸平均回收率已达46%,德国达到了71%。以上海为例,每年产生废纸160万吨,其中75%可以回收利用,然而本地利用的每年只有40万吨左右。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