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纸再生之路越走越窄(二)
0收藏0评论
2006-09-25 06:00:00
阅读量:1318分享量:0
我国废纸回收环节不完善,废纸分类不健全,使得再生纸生产原料过度依赖进口,因而存在着价格偏高、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风险。目前,我国每年用于纸张进口的外汇,仅次于进口石油和钢铁,居第3位。据统计,2004年我国纸和纸板产量为4863.2万吨,当年进口废纸高达1230万吨,接近世界可供出口废纸的50%。
与此同时,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国产再生纸往往“相貌不佳”,市场竞争力堪忧。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仍未对再生纸进行明确定义,对生产相关纸张中的废纸种类,以及废纸原料所占比例均未做出规定。结果,含废纸量10%的可以叫做“再生纸”,80%的同样也是“再生纸”。至于再生纸市场只要理念不要质量的现象,更是普遍。灰头土脸,表面粗糙,纸质偏软……几乎成了国产再生纸的“形象定位”。在实际使用中,再生纸还容易产生静电,想打印一张往往好几张一起被卷进打印机。目前再生纸使用量较多的城市,往往是进口再生纸的比例要远高于国产再生纸。
引导别包办
废纸再造,是造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世界各国都将废纸再生利用,视为解决日益突出的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纸张生产和消费国,同时又是最大的废纸回收国和出口国,它已形成的“纸浆造纸-纸消费-废纸回收-废纸造纸”的“纸循环体系”,值得借鉴。
专家指出,发展再生纸产业,符合环境要求,政府应给予适当引导,但绝不能事事包办。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再生纸生产企业创立之初,不可避免地面临废纸资源不足,融资不畅,产品价格偏高等问题,政府出资金、给政策,无可厚非。如果造纸企业一味盲目跟风、重复建设,产品销售“不找市场找政府”,很可能会重蹈过去不少国有企业倒闭的覆辙。
政府重视再生纸使用,带头采购,当然不错,但这绝不等于包销。美国环保署(EPA)于1989年6月实施了“联邦政府采购纸张及纸品需含回收废纸之指导方针”,该方针只规定联邦政府所属单位预算采购1万美元以上的纸张及纸品,必须有一定比率的再生纸,但没有规定采购特定纸厂的产品。目前,我国再生纸市场供不应求,现有再生纸生产企业利润丰厚,但随着各地再生纸项目纷纷投产,情况很快就会发生变化。
另外,还应尽快出台废纸分类标准,推进废纸标准化分类。美国废旧材料再利用工业协会曾颁布专门的废纸分拣标准,对49类废纸的品名、内质、含水率、杂质含量等,均做了详细规定。根据这些标准分拣的各种废纸质量,供应商可以按不同的价格提供给各造纸厂。这样一来,“美标废纸”就能够以质量稳定、价格适中而成为世界各地造纸商青睐的“俏货”,反过来又促进了美国的废纸回收利用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发达的“纸循环经济”。目前,我国废纸分类标准仍是空白。
专家认为,对于废纸回收体系,政府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打天下”。上海应当借鉴国外做法,由专业的队伍对废纸进行分类收集,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个辐射长三角的废纸交易市场,使废纸交易更加透明化,从而防止垄断,避免恶性竞争。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