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市整治人造板行业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一)
0收藏0评论
2006-10-31 07:00:00
阅读量:1202分享量:0
河北省邢台市人造板材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2005年以前,存在着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利税低、管理不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邢台人造板行业的发展。从2005年4月开始,邢台市对人造板行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整治前基本情况
邢台市是全国四大板材集散地之一。整治前,生产企业1033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量1.53亿张,年产值23.3亿元,整个行业利税不足0.9亿元;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现象比较普遍,曾一度被称之为“黑心板”,许多产品在重庆、四川等地被封杀,纷纷退出市场。2004年,经国家抽检,邢台人造板产品质量合格率仅为24.4%,特别是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
在经营管理上,邢台人造板行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企业主受小农意识影响,缺少发展眼光,短期行为严重;二是投入小、产出低,基本都是半成品的衬板,属于密集型、低附加值式的半手工生产集群,无力开拓创新;三是产品及生产模式同化度高,企业间盲目效仿,追逐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大都是一厂一线一机一锅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四是技术人员短缺,缺少必要工序,又无自检能力,产品质量很难保证;五是加工场地小,生产厂区、车间拥挤不堪,动力设备不加防护,潜在隐患多;六是同行压价,相互倾轧,偷工减料,恶性竞争严重。
二、整治措施及成效
2003年至2004年,邢台市先后开展过3次人造板市场整治,由于整治部门单一,协调联动不够,行政手段不强,组织准备不充分,效果均不理想。
(一)政府重视,思路清晰。
邢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人造板市场整治工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质监、林业、工商、公安、环保、监察、供电、新闻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政府主管秘书长专职负责;人造板生产集中的两县一区(邢台县、南和县和开发区)都成立了治理整顿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治方案,市政府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
确定了整治工作的基本思路:即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以生产许可证必备条件为切入点,以全部断电、集中整治为手段,靠行政手段对现有企业进行全面清理;然后区分不同情况、逐一筛选,保留一部分优势企业,淘汰一部分落后企业,使符合条件的发展壮大,整改无望的彻底关闭;通过强制整改、帮扶办证、规范提高等措施,使企业短期内全面提高;然后运用行政手段,引导督促企业把科学管理落实到各个生产环节,推进企业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管理上等级、经济上效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进资金技术、改造生产设备等手段,促使企业融合提高,扩大生产规模,实行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大跨度提升。
(二)部门协调,责任明确。
政府统一组织,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职能部门互相配合:电力部门切断生产动力电;工商部门核查营业执照;税务部门核查税务登记证;环保部门负责核查环保证明;土地部门负责核查土地使用证;林业部门负责核查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和运输证;公安部门负责治安、刑事侦察;质监部门负责对企业进行整改、许可证受理和质量监管。 市、县、乡镇政府是治理整顿的责任主体,对整治负总责,及时调度、解决整治中出现的问题。邢台市特别安排监察部门作为领导小组的成员,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工作不力或造成负面影响的,严格追究责任。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