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行业:八月遭遇环境门槛(二)
0收藏0评论
2006-11-03 07:00:00
阅读量:2047分享量:0
草浆造纸,环境污染在所难免;木浆造纸,森林资源难以保障。中国造纸业进退维谷。同时我们有不能放任扩大进口,将自己的基础产业假手于人。那么出路在何方?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当然也应该学会两条腿走路:环境污染,治理;资源短缺,发掘。
在环境治理方面,各地已经开始重视起来。更令人可喜的是:一些科研力量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改进速度,也同时为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正因如此,一批新技术即将或正在应用于造纸生产的第一线:比如黑液生产木质素,蚯蚓处理造纸废泥,醋菌纤维造纸法等等。客观上政府处罚力度大,也使很多企业一改往日由政府上门推荐技术的做派,已经转为积极主动联系转让先进技术的企业和个人,这也是技术得以快速成长和推广的原因所在。
这些技术中出现了不少完全不用化学制剂的技术,也就是说,它可以对现在的污染进行“绿色处理”;另外,还有技术为造纸废料找到了再生利用的高效高价好途径,这些可以从经济利益上驱动企业治理污染。
另一面,发展林纸一体化,已是势在必行,这一点在业内各龙头企业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有知名企业发出“得林浆者得天下”的呼声,更有甚者不惜重金抢先签下两家林场。这无疑透出了一个讯号:中国纸业要想走出一条高端路线,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那么一定要走“林纸”路线。
然而对于采用什么树种发展人工林,尤其对于适宜在南方种植的桉树速生丰产林,目前存在相当争议。一些从事动植物和环保研究的专家认为,桉树人工林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解焱就认为:“桉树原生在澳大利亚,它的生存特性和生态习性跟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物种是协调的。但是一个物种一旦离开原产地到了异国他乡,它原来那些优良的生物学特性(比如适应性强)就有可能变成有害的特性。它对异地的原生物种有极大的排它性,生长迅速,其他物种都不能和它一起生存。”
西南林学院副院长杨宇明教授也认为:“中国种植桉树的历史并不算长,但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已确实存在,只是不同地区程度不同而已。归纳起来,对于桉树人工林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三点:吸取水分过多、破坏地力、排它性。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首席专家陈少雄则认为:“巴西是目前世界各国中桉树发展最快、人工造林水平最高、利用率最高的国家,种的桉树远比我们多,什么问题也没有。这说明不是桉树本身的问题,而是经营的问题。那些反对种桉树的专家不是桉树专家,看了几个林地就匆匆下结论,科学的态度是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发挥它的优势、克服它的劣势。”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