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587分享量:0
在原料上涨,出口市场贸易壁垒不断等形势下,我国的家具业即将步入新一轮洗牌期,初步预计今年将有10%左右的家具企业遭淘汰。
有报道称,据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关负责人透露,去年我国家具出口增速高达35%,但是同期,国内市场的内销额却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而且由于国内企业内耗严重,2006年家具行业预计将有10%左右的企业被迫出局。
家具企业外有“追兵”内有“拦路虎”
欧委会早在9月14日已正式受理了德国、意大利的家具制造商提交的对我国软体家具反倾销调查的申诉,立案调查几成定局。为防范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从百届广交会传来的消息,已有部分参展的中国家具出口企业把价格提高5%—10%,应诉措施也在实施之中。
而近一阶段,国家频频出台对家具出口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法规,也直接导致家具企业的战略调整。出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省的考虑,中国将降低一些产品的出口增值税回扣,某些皮制品的返还率,将由原本的13%降到8%,而丝绸、家具成品(皮制或布)及部分木制品则由原来的13%降到11%。此外,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将于11月22日起执行。部分资源稀缺型产品及低层次、有毒有害、低附加值的产品,如红木家具都被列入了禁止进出口贸易的名单。
家具企业积极应对“外来敌手”搜狗的同时,来自国内的成本压力也在进一步加大。有行家预计,今年木材价还将上涨5%~10%。据分析,进口原木价格上扬,原因之一与美元疲软、欧元升值有直接关联;其二是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等木材出口地国家进一步加强对木材资源控制,同时大力推行森林认证,造成进口木材趋紧;三是油价飞涨导致运费上升。而国产木材涨价则与开征消费税等因素有关。
广东省家具协会秘书长王克表示,由于我国是少林国家,树木供应量在一定时期内相对恒定。因此木材价格的波动对木制家具的价格影响非常明显。预计一些品牌企业最可能首先调整价格,不排除一些不规范的家具小工厂为维持低价,以假充真,偷工减料,蒙骗消费者的现象。“这些压力下,资金实力不足、市场销售网络不稳定的中小家具企业,很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微利时代的来临 “我国家具企业在制造成本不断高涨的同时,在销售环节上却互相杀价,进而导致行业利润不断下滑。”据分析,“今年我国内地的家具外销有望出现45%的增长,但是提起反倾销的国家依然在不断增多,出口压力依然较大。而对比的是,国内销售方面基本保持20%增长,由于供大于求的总体情况不会改变,在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下行业利润进一步降低。”
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以及营销市场的不断规范,家具制造业暴利时期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过去,纯利润高达30%—40%,甚至更多,现在的企业普遍利润也只有15—20%,而有些企业的个别产品,利润竟然只有5%—10%。
微利时代尤如一场寒流,它使那些管理不善,成本较高,只有暴利之下才有生存空间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将在饥寒交迫中被清除出局。
而支持下来的企业,必须依靠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去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必须依靠生产、营销等方面的进一步调整而注入新的动力。
前几年,很多家具厂对ISO9000几乎不屑一顾,而今天,已经有更多的厂家,甚至百人的小厂开始学习、推广、搞认证、搞培训,工作有声有色。许多家具企业重金聘请专家担任企业顾问,或由家具业的顾问公司进行整体托管。这些机构每年都为许多家具企业进行顾问服务,使企业的内部管理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在市场的微利时代谁最先看清楚形势,谁最先采取措施,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面对此次涨价风波,某知名办公企业的老总就曾向记者表示,家具产品提价只是迫于无奈的应对手段,而真正能够保证企业利润的有效措施是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木材使用量、新材料新工艺的创新、精细化管理等等,都可能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给企业创造提升的契机。
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
在本次“家具涨价”专题搜狐网的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不约而同的提到,“内外交困”的局面对大企业来讲不一定是坏事。“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标准,超一流企业卖品牌”,品牌塑造毫无疑问已经是家具企业的共同追求。
以广东为例,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家具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方,其家具产量占全国70%,出口额占全国一半。广州、东莞、顺德和中山,都是家具业非常发达的几个城市。然而,伴随着国内外不利因素的集中涌现,家具业也该思考行业的光明出路了。
近年来,国际家具业发展迅猛。从世界家具业看,传统的国际家具制造强国牢固地占据着全球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当然,以中国为首的包括东南亚、波兰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家具行业快速紧跟,也逐渐占据了国际上近三成的市场份额。
但是,一个不容置疑且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国偌大的家具行业至今的的确确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寡头,家具业在国内的竞争实际上还属非高端的竞争。在珠三角,情况也基本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是品牌塑造缺乏主动性。过去的家具企业更多地在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做得多,说得少。而大部分企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后,却又面临“升级换代”的困境。因此,珠三角家具如果仅靠低廉的价格是无法走出更光明之路的,必须整合资源,在目前开始重视质量和设计的基础上,必须也只能孜孜不倦地塑造品牌才是终极目标。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