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685分享量:0
走进莲都区大港头镇河边村,村中会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你的目光,这就是房前屋后堆满的木料。这一道风景的制造者,就是这个村的支柱产业——木制品加工业。
对木制品加工业,大多数河边村村民都怀有浓浓的深情。因为是它,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变化,让他们摆脱贫困;同样是它,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希望,托起他们致富梦。
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浪潮风起云涌,一直以来在田地上安分守己的河边人心灵也被触动了。守着人均六七分田地,能摆脱贫穷,走向富裕吗?
一些胆大的村民纷纷走出村子,到外面闯世界。其中有几个来到青田小群木折椅市场。经过市场洗礼后,这几个人回家乡也办起了工厂,生产板料和木折椅。当时的村双委成员见了,认为这是一个促进劳动力转移,实现村民增收的好办法,就积极加以扶持。村里一方面积极引导,鼓励村民将自家的田地出租给办厂的企业,一方面积极努力,为企业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用电便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黄丽森曾当过村里的电工,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随着企业的增多,村里的变压设备、线路都跟不上,经常跳闸。为了不影响企业生产,村里连续几年将村集体资金用于变压设备、线路的改造上,先后花了三四百万元。并先后投入20多万元村集体资金办起水厂,为打工者的孩子就学提供方便。只要是能促进企业发展的好措施,村双委就积极采用。
良好的环境,不仅促进了本村人创业,还吸引到了众多外乡人来这里办厂。据介绍,目前村里的木制企业已有60多家,其中50多家的企业老板来自外地。
木制品加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受益最大的无疑是河边村民。整个产业的企业共租用了村里100多亩田地,100多人进厂当了工人,60多家企业吸引了近1500名外地人来打工,促进了村里租房、饮食等三产的发展。据统计,去年,河边村农民人均收入5021元。
在良好氛围中,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企业产品从原来的板料和木折椅,到木制沙发、餐桌。从毛坯,到成品。从内销,到外销。据不完全统计,河边村木制品加工业的年产值已有6000多万元。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