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229分享量:0
活立木交易即指对生长在林地上活着的树木进行交易。现实中,一些公司往往采取交易时买卖双方不见面的做法,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记者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调查发现,一些民营造林企业采用活立木交易、托管合作造林等市场化造林模式,既能让投资者、经营者和土地出租者受益,又能使国家获得生态效益,对于拓展人们的投资渠道,吸引外资进入林业,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流动,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推动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同时,这种新模式存在一些风险,规范市场刻不容缓。
——活立木交易风起云涌
据调查,国家于2003年6月颁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后,我国的活立木市场流转走向了前台。文件明确提出“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活立木的市场流转进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各地已涌现出三种市场化交易方式:交易市场的交易方式、民间交易方式和托管合作造林的交易方式。
目前,交易市场的交易方式较有代表性的是由政府组建的林业要素市场,如福建省永安市林业要素市场,以及目前正在运营的政府监管、企业运作的专业活立木交易市场--通辽市活立木交易中心。这类市场由于是由政府直接主办或由政府直接监管,市场运作较为规范,市场价格相对合理。在这样的市场交易,林地所有者及投资者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民间交易方式形式多样,有林业公司与林权拥有者之间的交易,也有集体与个人之间的交易,还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这种操作完全是为实现商业化利益而进行的交易,随时随地发生。由于没有进行公开的市场化运作,所以没有受到普遍关注。目前,这种交易正呈上升趋势。
托管合作造林的交易方式,大多数由民办林业公司推出。造林公司承包、收购某地已有林地或新造林地,再将林地以单位面积出售给投资者,同时林木权属也流转给投资者,投资者再付费委托造林公司进行管理经营,到一定年限后,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利益分配。
据通辽市林业局局长马琢介绍,从《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出台以来,合作托管造林是最受关注的一种。国内成立了很多造林公司,投资速生丰产林,通辽地区就有40多家这样的企业。从现实的操作看,不同交易方式的社会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托管合作造林的交易方式,就是在社会上有普遍争议的一种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问题在于一些企业滥用了这种交易形式。因受利益驱使,一些企业在投资者对林业不了解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意夸大投资的回报率,隐瞒经营的实际状况,从而使投资者的风险加大。
民间交易方式尽管交易的辐射面较大,但由于是一对一互相认可的交易,因此社会影响小。但其潜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许多托管造林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承包或收购林地再进行委托合作造林的。如果托管造林公司不规范经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问题暴露后必然累及源头环节,伤及民间交易。
——规范市场的核心:政府监管与市场准入
《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颁布后,林业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然而,活立木流转市场建立时间短,人们对活立木生长的自然知识和市场行情知之甚少,媒体也很少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投资者的相关知识主要来自于林业公司的宣传。而一些林业公司在向投资人进行宣传时,背离了活立木生长的自然规律,有意缩短成材时间,夸大林木的生长量和出材量。活立木投资人在没有其它公共信息来源的情况下,容易听信商家的一面之词。一方处于非理性投资状态,那么另一方就很可能暗箱操作。比如,不按合同要求实现林权流转、一块林地卖给多个买主,夸大林木收益率,却未在合同中体现不能实现这一收益率林业公司应该承担的责任,隐瞒林木生长状况和根本不进行管护或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由于林业投资回报周期长,经营问题难以及时发现,一旦发现,往往是损失已变得难以挽回。
一些林业专家认为,要解决当前活立木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活立木市场的交易机制,而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政府监督与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一是对进入市场交易的林地核验,限制成活率较低的或预计成材率较低的活立木进入市场流转;二是没有取得林权资格的林地不能流转;三是通过对流转林地的管护队伍的等级验证,限制管护水平不高的林地在交易中心流转;四是限制价格虚高的活立木上市流转;五是在活立木投资人收益前,所担保的林地不允许进入市场流通。
通辽市活立木交易中心负责人郭连财说,如交易之前,活立木拥有者必须无条件地公开林地状况,林地所在地的林业主管部门出具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以往相同种类林木生长状况的资料作参考。交易后,活立木投资者有权按照《林权证》上所指定的GPS定位坐标范围考察林地,有权对林地价格产生疑义并提出自己的价格标准,有权对活立木权属过户后的林地管理者进行考察,有权选择新的林地管理者等等。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
据郭连财介绍,在实践中,诸多因素制约着活立木的流转。
一是税收政策不明确。国家已全部取消农业税,作为生长周期比农作物还长的林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如果没有优惠的税收政策,造林企业很难做大做强。比如,农民的土地是免税的,但活立木交易中心流转林地,每个流转过程都要交林业税、营业税、增值税等,存在重复纳税问题。
二是林权证的办理。目前,活立木交易的最大问题就是林权证的办理。交易中心买卖的目的是想让活立木的受益时间缩短。比如某人买了10亩八年期的林地,但他持有了五年想变现,经过林产评估公司的评估,就可以在活立木交易中心变现,使其受益时间缩短。但现实的问题是,一块林地每流转一次都要办理林权证,都要经70%以上村民签字、公示,加盖村、乡、林业站、林业局、县政府五个部门的印章,反复盖七次,办理一个林权证至少得用三个月时间。流转一块2000亩的林地,得先办出一个大林权证,按每10亩为一个售出单位,还得办200个小林权证。
三是砍伐问题。通辽市林业局副局长盛勤等人认为,现在老百姓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很高,当投资客户达到上百万甚至更多的时候,就面临砍伐的问题,如果砍伐问题解决不了,必然会造成社会问题,活立木还是流转不起来。
四是涉嫌非法集资的问题。采访中,许多民营造林企业负责人一再表达了想把活立木流转起来而又放不开手脚的无奈。因为活立木流转本身就是一种产权交易,大量采用社会闲散资金,会被扣上“涉嫌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等罪名。
因此,一些专家建议,各地要尽快成立政府监管下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推动活立木资产评估业启动,使之逐步走上完善与正规;出台与《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建立林业中介企业准入制度、资质认证制度和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同时,对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实行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严格考核,达不到标准的坚决拒于大门之外。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