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2382分享量:0
桉树原产澳大利亚及附近岛屿。桉树1890年开始引入我区,至今已有110多年历史。我区大面积发展桉树人工林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1981-1989年,以中澳技术合作-东门造林项目为依托,引进大批桉树树种和种源,开展了100多项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此基础上,我区继续开展深入研究。目前,我区已建立了我国最大的桉树基因库、我国最大的桉树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出桉树优良新品种及优良无性系100多个,发表科研论文150多篇,出版专著2部,取得科技成果21多项,其中《良种桉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综合技术开发》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东门桉树引种改良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15项成果获国家林业部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桉树技术的进步,使桉树人工林的主伐年龄从过去的16年缩短到6年,单位面积年生长量从过去的0.3立方米/亩.年,提高到1.0-1.2立方米/亩.年,经济效益提高了10倍以上。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速度加快。至2005年,我区桉树面积达到53.36万公顷,约占全国桉树人工林面积的30%;林分蓄积量1001.37万立方米,超过了全国的1/3。广西桉树人工林技术水平高,面积大,产量高,奠定了“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的格局。目前,我区桉树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2367万公顷)2.25%,占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460万公顷)3.65%,占全区森林面积(1247万公顷,含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4.28%。“十五”期间,是我区桉树人工林发展速度最快时期,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2.5倍,林分蓄积量增加了3.6倍。
表1. 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统计表
年度 |
1977 |
1980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面积(万ha) |
4.32 |
4.80 |
5.76 |
7.20 |
14.88 |
53.36 |
蓄积(万m3) |
55.08 |
42.63 |
66.71 |
290.07 |
216.49 |
1001.37 |
我区桉树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南宁、玉林、钦州、北海等。这4个市的桉树面积达26.07万公顷,占全区的49%。
表2 广西各市桉树人工林分布表 单位: 万公顷
单位 |
南宁 |
玉林 |
钦州 |
北海 |
贺州 |
贵港 |
崇左 |
面积 |
8.66 |
8.37 |
4.73 |
4.31 |
4.01 |
3.75 |
3.42 |
单位 |
来宾 |
百色 |
梧州 |
防城港 |
河池 |
柳州 |
桂林 |
面积 |
3.17 |
2.92 |
2.62 |
2.55 |
2.08 |
1.99 |
0.78 |
在中等经营水平下,我区桉树人工林木材产量1995年为52.3 m3/ha,2005年达到75.3 m3/ha。10年间增长了43.98%。
表3. 广西桉树人工林生产力水平变化情况
年 度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成熟林产量(m3/ha) |
46.8 |
52.3 |
61.8 |
75.3 |
年均产量(m3/ha) |
7.8 |
8.7 |
10.3 |
12.6 |
二、社会上对桉树人工林争论的焦点问题
三、我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趋势
当前位置:中国木材网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家看市 >> 正文
广西桉树人工林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2012-7-23 7:53:00 来源:中国木材网-转 字体大小显示选择【大 中 小】
桉树人工林发展迅速,主要是由于具有几方面的比较优势。
一是适应性强。桉树能够在贫瘠土壤和干旱气候条件下生长。在我区最早大面积种植桉树的东门林场,1965年建场时由于林地都是荒地,土壤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找不到合适的树种人工造林,最后发现桉树能在这些贫瘠的退化土地上生长成材,所以进行大规模种植。在南非,由于降雨量少(<800mm),很难找到能大量生产木材的树种,最后选择了桉树。印度大量干旱地区,由于林地破坏时间长,最后也不得不种植桉树。
二是容易繁殖。桉树树种之间容易杂交培育出超过亲本的杂交种。由于桉树种类多,能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类型,所以树种选择余地较大,目前大量用于桉树人工林的树种主要为20个左右。桉树比较容易组织培养和扦插育苗,所以我国目前用于生产上种植的主要为这些选育出的杂种无性系的组培苗和扦插苗,占整个造林的95%以上,大大地提高了良种的使用率和木材材性的一致性。
三是生长快、产量高。桉树树高生长每年可达5米以上,胸径生长可达到4厘米以上,林分蓄积量可达30立方米/公顷/年。桉树的纸浆林轮伐期一般在5-7年,最短3年半。在巴西,桉树人工林由于集约栽培和良种选育,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30立方米/公顷/年提高到本世纪初的40立方米/公顷/年。我国通过合理施肥,也能提高桉树林产量50-250%。
四是桉树更新能力强。桉树在砍伐后,可以萌芽更新2代。第二代萌芽更新林由于能利用原有的根系,产量比第一代种植林还高。第三代萌芽林产量略低于第一代林。由于不需要重新种植,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减少了对土壤耕作的频度,有利于保持水土。
五是桉树用途广。能提供很多的木材和非木材产品。桉树的木材是很好的人造板原料,目前已利用桉树木材生产纤维板和胶合板。桉树是很好的纸浆材。桉树基本密度大(0.5克/立方厘米),得浆率较高(0.25吨/立方米),优于杨树和桦木。桉树的叶子可以提炼桉油,用于日用化工。桉树木材能生产很好的木炭。桉树是优良的蜜源树种和观赏树种。
六是投资效益高。在目前经济技术水平条件下,每亩桉树投资600元,造林后6年采伐,采伐时出材6立方米,每立方米木材售价600元(总产值3600元),投入产出比为1:6。这样的投资效益比任何树种都高。
桉树的大面积种植,给种植者带来了很多好处,但随着大面积营造桉树人工林,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也引起了一些争论。1983年,Shive和Bandyopadhyay(1983,1985)研究了印度Karnataka地区的桉树人工林后认为,桉树在该地区的种植,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该地区的生态亦有不良影响,而林业部门却持相反的观点,由此暴发的争议导致农民种植桉树的积极性大为减弱,并且波及全球其他国家,使桉树发展不得不在争论中前进。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专门组织专家研究了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效应问题,Davidson和White于1993年在粮农组织的桉树问题专家评议会(曼谷)上发表了他们的专门综述,结论是桉树种植后所导致的生态问题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坏。很多媒体反映的问题并不是桉树本身带来的,而是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2000年以来,我国社会上有一些人担心大面积种植桉树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争论不断。争议的焦点是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如“桉树是不是抽水机”,“桉树是不是耗肥机”,“桉树林是不是绿色沙漠—林下不见草,林上不见鸟”、“桉树林是不是有毒”等。针对社会上争论的这些问题,国家林业局2004年下半年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的生态专家、桉树专家专题研究讨论,王豁然、杨明胜、徐大平等有关专家认为桉树不是生态灾害树种,可在我国华南地区大力发展。针对近年来桉树生态问题在我区引起的争论,自治区林业局、贺州市政府和广西林学会于2006年6月13-14日在贺州市联合兴办了“广西(贺州)桉树发展论坛。参加这次论坛的有国内外著名林业专家、学者,自治区林业局、贺州市、八步区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八步区各乡镇领导和桉树发展重点村干部群众代表等,共230多人。本届论坛收共到论文31篇,特邀国内外桉树著名专家28人,其中,18位专家分别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现将有关专家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桉树人工林是不是“抽水机”的问题。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的桉树专家员徐大平博士近年参加完成了中澳技术合作“桉树与水”研究项目。根据他们在广东湛江等地的研究结果,桉树利用水资源的效率较高,与松树、相思相比,桉树树冠截流少,树木蒸腾耗水同其它主要造林树种相当或小于其它树种,林下植被蒸腾和截流、土壤水分蒸发区别不大。可以肯定,在南方沿海地区种植桉树人工林不会对地下水产生影响,也不会减少地表水。桉树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是抽水机。同其它林分一样,桉树人工林有一定的水源涵养功能。有人认为,桉树种植区地下水位下降快,这与种植桉树有关。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白嘉雨教授认为,地下水位的影响因素很多,它不仅与林分密度、土壤环境等有关,而且与人口增长对水份的利用增加有关,况且地下水是一个连续流动的整体,1-2个井位观察结果难以解释变化的全过程。很多地方地下水下降是一个普遍现象,桉树种植区有,没有种植桉树的地方也有,主要是连续干旱、地下水过度开采、非法毁林等造成地下水下降。
(二)关于桉树人工林是不是“耗肥机”的问题。徐大平博士的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具有很强的土壤养分利用能力,可消耗较少的养分而生产较大的生物量,与很多农用物和树木相比,其养分消耗只有1/2-1/10,所以在贫瘠土壤上,桉树可以不施肥而生长。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桉树对土壤肥力的消耗不比其它树种高。但是,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桉树种植过程中,确实存在地力衰退问题。导致地力衰退的主要原因有3个:全垦整地,全树利用,施肥少或不能平衡施肥。也就是说,造成桉树人工林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桉树本身,而是不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营造的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得到有效维持。大部分桉树人工林多代经营后,土壤肥力没有下降,部分经营水平高的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还在提高。这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改进了整地方式,将全垦整地改为深松整地。二是选用了尾叶桉等优良品种,凋落物多,容易腐烂回归土壤。三是施肥比较普遍,地力及时得到补充。
(三)关于桉树人工林是不是有毒的问题。印度个别学者在实验室高浓缩的条件下,发现某些种类的桉树同其它植物种类一样,有化感物质存在。这被认为桉树有化感作用。徐大平博士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降雨量超过1200mm,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盖度、丰度超过邻近的灌丛地、农业用地和荒地,与松树林地基本一致。他们认为,我国南方地区雨量丰富,桉树能够同绝大多数林下植物共生,桉树林冠叶面积指数小,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与松树和相思树相比,更适宜林下植物生长。在自然条件下,桉树能否抑制部分植物生长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八步区林科所桉树试验林。该试验林面积90亩,2002年种植,目前桉树生长良好,桉树林下植物生长郁郁葱葱,原有什么种植种类,现在就有什么植物种类,覆盖度比以前高,山沟还不断流出清清的泉水。在信都5万亩桉树丰产林示范基地,与会代表看到林下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盖度也很高,有些地块杂灌木长得几米高,与桉树共生共荣。
(四)关于桉树人工林对地理景观的影响问题。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我国著名桉树专家王豁然研究员在其研究论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审视桉树人工林与生物多样性》中指出,广西原生植被大约100年前开始消失,森林植被片断化。广西自然景观的改变主要是由于现代农业发展、城市化和高速公路修建引起的。桉树人工林对局部景观有影响,目前,这种影响主要是积极的;桉树人工林在地区尺度上对地理景观没有影响,因为桉树人工林在人工林总体中所占比例很小,目前还不到5%。桉树人工林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广西要想完全恢复原有的自然景观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五)关于桉树病虫灾害控制问题。有人认为桉树是外来树种,桉树病虫害可能会给桉树人工林造成致命的一击。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科技处处长庞正轰教授1990-2005年的跟踪监测研究,认为我国目前发现桉树病虫害315种(其中,病害30种,虫害285种),比1990年有较大增长,但尚未形成像马尾松毛虫这样的优势种,优势种是否能够形成,或在何时形成还难以预测。广西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站长李贵玉高工和广西林科院吴耀军高工等的研究表明,目前危害最严重的是青枯病。桉树青枯病病原为茄拉氏生理小种1号,该病菌在高温高湿和大风条件下容易爆发成灾,在具备发病条件下,感病无性系发病率可达30-90%。桉树青枯病的初侵染源为带菌土壤、带菌苗木和农家肥。目前,国内外没有防治桉树青枯病的有效措施。主要采用选用抗病品种(系)、培育无病苗木、全理布局桉树品种等办法进行预防。在虫害中,危害比较严重有白蚁、油桐尺蠖、白裙赭夜蛾等。目前,桉树病虫害问题不是很突出。但是,随着桉树人工林的不断发展,桉树病虫害问题在局部地区将表现突出,并可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对桉树病虫害问题不能掉以轻心。
(六)关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问题。广西林科院副院长、我国著名桉树专家项东云教授在全面分析我国桉树人工林发展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桉树人工林要实现可持续经营,必须坚持如下几条原则。一是坚持分类经营原则,桉树人工林只能在商品林区内发展,不能在生态公益林区内发展,不能以牺牲天然林、防护林的代价来发展桉树人工林。二是坚持适地适树适无性系的原则,根据造林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正确选择造林树种和无性系,充分发挥树种的遗传特点和优势。三是坚持使用高质量苗木的原则。要改造现有苗圃设施和育苗方式,提高苗木质量,建立苗木质量监督体系,确保造林能够采用优质苗木。四是坚持科学营林的原则。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整地方式,防止水土流失;要注意对水资源保护,保留生物多样性缓冲带和生物通道;要科学合理施肥;要注意防治病虫害;要注意保留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采伐剩余物要尽可能回归林地。
其他专家分别就桉树人工林的发展规模、产业化经营模式、林粮间作模式、林作物经营理念、杂交育种和木材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次论坛,通过专家与有关领导、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群众的交流互动,澄清了当前在桉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偏见和误解。专家们认为:
(一)为了解决我国林产品供求矛盾问题,南方林区应大力发展桉树人工林,这是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桉树人工林对地力和水资源的消耗不比松树、杉木等树种高。
(三)桉树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比其他人工林大。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生态问题,主要原因不在于桉树本身,而在于经营方式不够科学。发展桉树人工林要合理规划,科学经营,实行标准化作业,严格控制水土流失、病虫灾害和火灾,做到桉树人工林与原有植被和谐相处。
(四)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桉树人工林在自然条件下有化感作用。也就是说,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桉树对土地、其他作物和人类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五)与巴西、葡萄牙等先进国家相比,我区桉树技术还较低,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六)要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应当进一步加强桉树良种培育、无性系繁殖、高效栽培和森林论证等基础性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桉树技术水平。
(一)从土地资源看发展。根据2001年广西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结果。全区商品林地面积780.67万公顷(1.17亿亩),其中适合于发展桉树的林地279.33万公顷(北纬24.5度以下,海拔高500米以下、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1米以上、立地指数14以上)。除了现有经济林和竹林面积,适宜于种植桉树的土地有216.27万公顷(3244万亩)。因此,可用于发展桉树的土地资源还比较丰富。
(二)从生产力水平看发展。根据广西林业设计院2006年1—5月在桂南地区80个标准地调查结果,目前,广西桉树人工林,年均生长量为20-25立方米。比5年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自然条件相当的巴西相比(巴西的年均生长量为40-45立方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从市场需求上看发展。到2010年,我区浆纸和人造板生产共需消耗木材1530万立方米。其中,生产木浆200万吨,需消耗木材730万立方米;生产人造板600万立方米,需耗木材800万立方米。桉树市场需求量巨大。
到2010年,预计我区桉树人工林将发展到106.7万公顷(1600万亩),比2005年增加一倍。6年龄采伐,每公顷蓄积量120立方米、产材90立方米。年采伐17万公顷(225万亩),产材1600万立方米,可生产桉木浆240万吨、胶合板300万立方米、纤维板200万立方米。
到2015年,预计我区桉树人工林将发展到133.3万公顷(2000万亩)。6年龄采伐,每公顷蓄积量150立方米、产材112.5立方米。年均采伐21万公顷,年均产材2500万立方米,可生产桉木浆400万吨,胶合板500万立方米,纤维板300万立方米。
四、我区发展桉树人工林的主要对策
(一)正确认识,客观宣传。要客观地辩证地看待桉树问题。不要说桉树好,就好得不得了,不要说桉树有问题就全盘否定它,更不要人云亦云,道听途说。要相信桉树专家,多听他们的意见。要向各级领导、科技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公正客观地宣传桉树,使全社会能够正确认识桉树的本质和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正确地处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桉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政策引导,林工结合。坚持林工结合,实行林浆一体化经营,是解决营林与木材加工利用相结合,实现林业和工业双赢的最有效的途径。巴西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经验。建议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林浆一体化经营的发展路子,解决营林生产与林业科研相结合、林业与工业相结合等问题,延长林业生产经营的产业链,提升林业综合效益,增强林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三)合理规划,适度规模。根据我区林地资源、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按照分类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做好桉树人工林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发展桉树产业。
(四)科学经营,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地经营桉树人工林,坚持良种良法,推行森林认证,保护生物多样性,使桉树人工林与原生植被和谐相处;科学整地,防止水土流失;合理施肥,维持地力,实现桉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