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造林播绿荆楚大地
0收藏0评论
2006-01-24 07:00:00
阅读量:1793分享量:0
“驱车荆楚大地,你见到的最好的林子,大都是外资造林项目。”与记者盘点湖北省利用外资造林取得的成绩,该省林业局外资造林项目办公室主任王润章言语中透着兴奋。
王润章报出的一串串数据令人振奋:到去年底,湖北省实际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8.5亿元,带动国内配套资金5.8亿元,完成人工造林710万亩,其中营造商品林基地600万亩。与此同时,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无偿援助资金1.3亿元,营造生态林150万亩。外资造林项目覆盖了全省除咸丰、沙洋两县和武汉、黄石等大中城市城区以外的80个县市区。
去年启动的日本政府贷款造林项目,总投资7.6亿元,其中争取日本政府贷款5.2亿元,计划用2年到3年时间,在全省10个市的40个县市区完成人工造林205.93万亩,封山育林229.49万亩。该项目是迄今为止湖北投资规模最大、参与县市最多的外资造林项目。
据测算,仅已完成的5个世行贷款造林项目,预计可生产木材4000多万立方米、毛竹30多万吨、经济林果200多万吨,总收入可达200多亿元,纯收入100多亿元。“这等于是在荒山秃岭、河湖滩涂建起了一个实力雄厚、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王润章说。
杨首义是崇阳县石城镇汉兴村农民,5年前,他与人合伙,利用世行贷款,将村里一片叫跑马岭的荒山改造成郁郁葱葱的雷竹园。到2005年8月,竹园实现产值12万余元,按投资比例,他分得红利2.38万元。
外资造林不但绿化了荆楚大地,而且把改善生态与促进脱贫相结合,使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数据显示,仅世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一个项目,就覆盖项目地区75%的贫困乡村,带动16.18万人脱贫。
更为重要的是,外资造林拓宽了林业融资的渠道,促进了造林观念和机制的转变。“大山里的农民,如今也敢大胆利用外资,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王润章感叹。
王润章说,林业以前一直是国家投资,外资造林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这种单一投入机制,逐渐成为我省林业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已成为我省商品林建设的主渠道。
外资造林“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造林者拥有林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突破了过去单一公有制林业的所有制形式,形成了民营林业、股份制林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林业,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造林的积极性。
外资造林实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和报账制,确保了造林质量。造林项目只有在经过严格的检查验收,质量符合标准后,造林主体才能按实有造林面积,通过报账获得造林资金。“过去那种‘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再见不到了。”王润章深有感触。
外资造林还带来造林方式、造林技术以及管理理念的变革。王润章介绍,外资造林实行项目合同制,项目规划由下而上,让农民参与,栽什么树,农民自己说了算;提倡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要求造林时不炼山、不全垦,严格控制水土流失;重视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通过利用外资造林,加快了全省造林绿化的步伐,推进了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开启了我省林业对外开放的大门。”王润章说。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