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更多市场动态 资讯详情
南非依靠人工林成为木材出口国
2002-09-06 06:00:00 阅读 1685次 分享 0次
南非国土总面积1.221亿公顷, 1990年人口3806.7万。二战之前, 所需木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二战后, 大力开展工业造林。70年代后期, 人工林突破百万公顷, 接近国土总面积的1%, 不但实现了木材自给, 而且从1977年起开始出口木材。1992-1994年期间, 南非木材产品年均出口值5.5亿美元,占同期世界木材产品总出口值1053亿的0.5%。 南非现有人工林130万公顷, 年产木材1600-2000万m3; 木材产品出口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5%。人工林林业已成为南非富有活力的产业, 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它保证了12万余人就业, 其中6.4万受雇于造林, 5.8万从事木材加工。林业、木材业职工及其家属总人口达70万以上, 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8%。 在二战后短短二、三十年里, 南非从木材进口国跃变为出口国, 主要应归功于造林成功。 一、造林目标明确并坚持盈利原则 台湾林业界著名人士曾探问南非造林成功的秘密, 回答是: “吃够了进口木材困难之苦!” 南非造林目标非常明确, 培育方法有独到之处, 没有一处造林是盲目进行的。从造林树种选择、株行距、造林密度、经营程序到采伐利用、更新再造林, 都是定向的。南非现在所使用的林木生长模型, 可预测收获时的生产量, 易如一般农作物。 南非林业主管机关每年对全国各地区生产林地的林木资源、原木加工工业现状与原木需求以及经济效益, 都进行详细具体调查并编成年度报告。以此为根据预测未来木材需求, 进而制定各地区造林生产目标, 造林重点并非一成不变。南非坚持这样做已很多年。 黑荆树曾是南非最重要的造林树种, 1960年时造林面积共达32万公顷,以后因栲胶生产衰退, 1983年黑荆树人工林就已缩减为15万公顷, 1994年大约为10万公顷。1966年前, 南非杨树木材从美国、加拿大进口。开展杨树造林以后, 1969年南非的3家火柴厂所需的杨树木材已完全自给。由于杨树木材的市场小, 从此杨树造林就没有什么发展, 现在(1994/1995年)杨树人工林比1969年还减少了1800公顷。 南非林业主管部门坚持经济分析, 每年公布实测的造林经济效益数据,让造林者心中有数。每年采伐一部分人工林, 其收入必须大于采伐运输、再造林、培育、管理等费用, 即必须要有利可图。南非林业经济服务处1996年公布的有关主要树种人工林1995年经济效益数据表明: 松树、桉树、黑荆树的平均年生长量各为14.6, 15.1, 18.8吨/公顷/年; 平均皆伐年龄各为29.3, 9.1, 10.9年; 实际销售价各为100, 127, 184兰特/吨。在销售价中, 总生产费用所占比重(%)各为46, 67, 61; 其中采伐运输费占31, 49, 40%; 造林栽植、抚育、森保费用合计占15, 18, 21%。在销售价中, 管理费所占比重(%)各为: 25, 19, 18; 最后, 在销售价中, 税、息前纯利比重(%)各达到29, 14, 21。   二、优越的造林条件   南非全国分为四个行政区, 人工林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带。国有林、公有林仅占26.5%(34.3万公顷), 公司林、私有林占73.5%(95.2万公顷)。松树占人工林面积50%, 桉树占41%, 黑荆树占8.3%, 其它树种占0.7%。   南非工业造林有得天独厚的立地及社会环境: 1. 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31.2人, 我国为122.1人), 大面积集中造林的土地平缓; 2. 无台风为害, 树木生长良好; 3. 土壤深厚, 适宜林木生长; 4. 劳力充足; 5. 林地内林道密度高, 造林成本低。   三、科学的造林技术和经营   南非政府非常重视林业试验研究。中央林业与水利部直接领导林业科学研究总所, 在业务上互相配合、支持, 以达到推广技术的目的。总所下设4个林业试验场, 均配备一流专家主持, 开展专项试验工作。平时, 生产业务部门不断提出问题要求科研部门解决。试验场的实验林地都设在林区内, 这样布局既有利于扩大试验规模, 又便于各地业务人员观摩。   南非虽主要依靠二战后造林根本扭转了木材供应局面, 但造林知识的积累却早就受到重视。例如, 1938年以来, 南非林业科研人员撰写的技术丛书与编印的刊物, 直接分送到业务人员、林业公司及林农手中, 因此管理部门、生产人员的林业知识、技术水准较高。   南非林业经营和造林技术的下列方面值得借鉴:   1. 划分造林立地带, 开展适地适树造林降雨及气温对林木生长影响很大。南非面积广大, 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经调查划分为冬雨带、全年降雨带、夏雨带3个地带。在各立地带内, 以适地适树原则种植少数引进成功的树种, 因此各带的造林树种非常单纯。各带林业科研试验及业务人员可专心致力于各自带内的树种, 研究其育苗造林技 术与经营技术体系, 并全力加以推广, 提高林地生产力。   2. 全力推动林木育种工作   南非林木育种研究始于1957年, 起步虽较晚, 但由于研究与事业并进,发展极快。现在每年5000多万株松树造林苗木都由改良种子培育而成。由于造林用种子均采自种子园, 所以林木材积生长与材质改良已获得平均20%的增益。   由于长期有计划大量引进商业用材树种, 至今供试树种已不下百余种。广泛的树种试验其目的是储备补充树种防患未然, 一旦发生大灾害必须改变造林树种时, 能有所依据和选择。   南非已进行种源试验的树种多达80余种, 其中松树类35种, 桉树类30种。种源试验的目的在于选择优良树种为种子园增加材料。   南非已执行170个子代测定计划。 子代测定结果可以获得母本与子代间之遗传率及遗传增益, 作为选种及种子园择优的依据。   全国已有林木种子园850公顷。1965-1993年期间, 已建立第三代种子园, 计划到2012-2024年期间设立第六代种子园。   3. 行之有效的栽植、疏伐、修枝作业体系   早在70-80年前, 南非林业前辈就从事松树人工林研究。根据试验结果, 南非提倡采用幼龄强度疏伐与集约修枝的经营体系。这是南非今日造林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1)合理的栽植密度 南非研究栽植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已很多年,并确认: 生产锯材原木的松、桉栽植距离为2.7×2.7米, 即每公顷栽植1370株最理想; 生产坑木、造纸材则采用2.4×2.4米株行距, 即每公顷1750株。栽植密度因生产目标不同而异。   (2)疏伐作业 南非重视疏伐, 其技术研究成果为各国所应用, 其特点是早期实施强度疏伐。疏伐次数因栽植株行距及生产目标不同而异, 疏伐时间依林龄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更多市场动态

南非依靠人工林成为木材出口国
0收藏0评论
2002-09-06 06:00:00  

阅读量:1685分享量:0

南非国土总面积1.221亿公顷, 1990年人口3806.7万。二战之前, 所需木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二战后, 大力开展工业造林。70年代后期, 人工林突破百万公顷, 接近国土总面积的1%, 不但实现了木材自给, 而且从1977年起开始出口木材。1992-1994年期间, 南非木材产品年均出口值5.5亿美元,占同期世界木材产品总出口值1053亿的0.5%。 南非现有人工林130万公顷, 年产木材1600-2000万m3; 木材产品出口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5%。人工林林业已成为南非富有活力的产业, 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它保证了12万余人就业, 其中6.4万受雇于造林, 5.8万从事木材加工。林业、木材业职工及其家属总人口达70万以上, 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8%。 在二战后短短二、三十年里, 南非从木材进口国跃变为出口国, 主要应归功于造林成功。 一、造林目标明确并坚持盈利原则 台湾林业界著名人士曾探问南非造林成功的秘密, 回答是: “吃够了进口木材困难之苦!” 南非造林目标非常明确, 培育方法有独到之处, 没有一处造林是盲目进行的。从造林树种选择、株行距、造林密度、经营程序到采伐利用、更新再造林, 都是定向的。南非现在所使用的林木生长模型, 可预测收获时的生产量, 易如一般农作物。 南非林业主管机关每年对全国各地区生产林地的林木资源、原木加工工业现状与原木需求以及经济效益, 都进行详细具体调查并编成年度报告。以此为根据预测未来木材需求, 进而制定各地区造林生产目标, 造林重点并非一成不变。南非坚持这样做已很多年。 黑荆树曾是南非最重要的造林树种, 1960年时造林面积共达32万公顷,以后因栲胶生产衰退, 1983年黑荆树人工林就已缩减为15万公顷, 1994年大约为10万公顷。1966年前, 南非杨树木材从美国、加拿大进口。开展杨树造林以后, 1969年南非的3家火柴厂所需的杨树木材已完全自给。由于杨树木材的市场小, 从此杨树造林就没有什么发展, 现在(1994/1995年)杨树人工林比1969年还减少了1800公顷。 南非林业主管部门坚持经济分析, 每年公布实测的造林经济效益数据,让造林者心中有数。每年采伐一部分人工林, 其收入必须大于采伐运输、再造林、培育、管理等费用, 即必须要有利可图。南非林业经济服务处1996年公布的有关主要树种人工林1995年经济效益数据表明: 松树、桉树、黑荆树的平均年生长量各为14.6, 15.1, 18.8吨/公顷/年; 平均皆伐年龄各为29.3, 9.1, 10.9年; 实际销售价各为100, 127, 184兰特/吨。在销售价中, 总生产费用所占比重(%)各为46, 67, 61; 其中采伐运输费占31, 49, 40%; 造林栽植、抚育、森保费用合计占15, 18, 21%。在销售价中, 管理费所占比重(%)各为: 25, 19, 18; 最后, 在销售价中, 税、息前纯利比重(%)各达到29, 14, 21。   二、优越的造林条件   南非全国分为四个行政区, 人工林主要分布于东北部、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带。国有林、公有林仅占26.5%(34.3万公顷), 公司林、私有林占73.5%(95.2万公顷)。松树占人工林面积50%, 桉树占41%, 黑荆树占8.3%, 其它树种占0.7%。   南非工业造林有得天独厚的立地及社会环境: 1. 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31.2人, 我国为122.1人), 大面积集中造林的土地平缓; 2. 无台风为害, 树木生长良好; 3. 土壤深厚, 适宜林木生长; 4. 劳力充足; 5. 林地内林道密度高, 造林成本低。   三、科学的造林技术和经营   南非政府非常重视林业试验研究。中央林业与水利部直接领导林业科学研究总所, 在业务上互相配合、支持, 以达到推广技术的目的。总所下设4个林业试验场, 均配备一流专家主持, 开展专项试验工作。平时, 生产业务部门不断提出问题要求科研部门解决。试验场的实验林地都设在林区内, 这样布局既有利于扩大试验规模, 又便于各地业务人员观摩。   南非虽主要依靠二战后造林根本扭转了木材供应局面, 但造林知识的积累却早就受到重视。例如, 1938年以来, 南非林业科研人员撰写的技术丛书与编印的刊物, 直接分送到业务人员、林业公司及林农手中, 因此管理部门、生产人员的林业知识、技术水准较高。   南非林业经营和造林技术的下列方面值得借鉴:   1. 划分造林立地带, 开展适地适树造林降雨及气温对林木生长影响很大。南非面积广大, 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经调查划分为冬雨带、全年降雨带、夏雨带3个地带。在各立地带内, 以适地适树原则种植少数引进成功的树种, 因此各带的造林树种非常单纯。各带林业科研试验及业务人员可专心致力于各自带内的树种, 研究其育苗造林技 术与经营技术体系, 并全力加以推广, 提高林地生产力。   2. 全力推动林木育种工作   南非林木育种研究始于1957年, 起步虽较晚, 但由于研究与事业并进,发展极快。现在每年5000多万株松树造林苗木都由改良种子培育而成。由于造林用种子均采自种子园, 所以林木材积生长与材质改良已获得平均20%的增益。   由于长期有计划大量引进商业用材树种, 至今供试树种已不下百余种。广泛的树种试验其目的是储备补充树种防患未然, 一旦发生大灾害必须改变造林树种时, 能有所依据和选择。   南非已进行种源试验的树种多达80余种, 其中松树类35种, 桉树类30种。种源试验的目的在于选择优良树种为种子园增加材料。   南非已执行170个子代测定计划。 子代测定结果可以获得母本与子代间之遗传率及遗传增益, 作为选种及种子园择优的依据。   全国已有林木种子园850公顷。1965-1993年期间, 已建立第三代种子园, 计划到2012-2024年期间设立第六代种子园。   3. 行之有效的栽植、疏伐、修枝作业体系   早在70-80年前, 南非林业前辈就从事松树人工林研究。根据试验结果, 南非提倡采用幼龄强度疏伐与集约修枝的经营体系。这是南非今日造林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   (1)合理的栽植密度 南非研究栽植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已很多年,并确认: 生产锯材原木的松、桉栽植距离为2.7×2.7米, 即每公顷栽植1370株最理想; 生产坑木、造纸材则采用2.4×2.4米株行距, 即每公顷1750株。栽植密度因生产目标不同而异。   (2)疏伐作业 南非重视疏伐, 其技术研究成果为各国所应用, 其特点是早期实施强度疏伐。疏伐次数因栽植株行距及生产目标不同而异, 疏伐时间依林龄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