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更多市场动态 资讯详情
亚洲最大桉树基因银行注解中国造纸业走向
2003-06-12 06:00:00 阅读 1320次 分享 0次
东汉末年,蔡伦发明了纸。然而今天,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造纸工业却面临新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造纸业走的是以非木材纤维为主要原料进行制浆造纸的道路,生产技术和规模落后于世界造纸业发达国家。目前,我国造纸原料大量依赖进口,纸品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未来浆纸木材的供需形势严峻,纸浆生产面临国际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人均森林面积仅世界1/5的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工程,禁止对天然林进行商业砍伐,与我国造纸业对木浆纸浆高速增长的需求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因此,发展速生丰产林,把制浆造纸与营林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林纸一体化,促进我国造纸产业现代化,正成为我国造纸工业的新走向。 如今,桉树已经成为南方亚热带地区发展速生丰产林的首选。广西林业专家最近已完成了对澳大利亚桉树的品种改良,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银行”,满足了华南地区大量种植速生丰产林所需的大量良种。 桉树:从观赏到造纸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自19世纪开始向世界各国引种。1890年,意大利人首次把桉树引进了中国,当时是送给清朝慈禧太后的,因为这种植物的叶子能“避蚊杀菌,保佑平安”,故取名为“桉树”。桉树引入中国后,一直作为观赏树栽培。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桉树才开始在华南地区大面积种植,但因缺乏良种良法,桉树年平均生长量不足每公顷4.5立方米。 1982年,我国在桉树造林方面与澳大利亚展开技术合作,并取得有效成果。自此,广西先后引进了澳大利亚桉树174个树种的200多个种源,通过品种改良和高产综合试验,建成了适合在中国推广的桉树基因库。 “这是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它将对我国林业、造纸业产生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我国桉树专家、广西林科院副院长项东云说。 存放在这个“基因银行”里的速生桉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的优点,一般只需要6年就可成材砍伐,每公顷年产木材60立方米以上。而普通的树种需要十多年才能成材,产量也低于速生桉。 截至目前,这个“基因银行”已经向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辐射造林30多万公顷,新增90多亿元的产值。 最近,广西推出了鼓励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政策,鼓励外资和国内资本以独资、合资或其他方式投资营造速生桉,计划到2005年新建速生丰产的桉木林66万公顷。 速生桉:中国造纸原料新的“生力军” 由于速生桉的推广技术已经成熟,桉树在我国的造纸业和林业正担当新的“生力军”的角色。 在国际纸业市场竞争中,造纸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技术现代化、生产规模化,他们的成功经验表明,以木浆为主要原料,林纸一体化和规模化生产,是现代造纸工业的基本要求。目前,世界造纸工业发达国家的木浆占造纸原料的比重都在95%以上。 而在我国,由于林业与造纸工业相互脱节,纸业缺乏强大的林业支持,严重制约了我国造纸工业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生产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因造纸原料短缺,对进口过度依赖。2001年,我国进口木浆490万吨,进口废纸64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6.6%和72.8%。纸品与石油、钢铁一样,共同成为我国进口商品用汇量最大的产品门类之一。 由于我国造纸原料缺乏木质纤维原料,纸产品品种少,只有发达国家可生产纸种的一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纸产品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使我国纸品市场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纸浆和废纸进口税率为零,到2004年大多数纸张和纸板的关税也将逐步由现在的15%左右降为2%-5%,中国造纸业面临国外同业的激烈竞争。 发展速生丰产林,加快林纸一体化,有望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桉树“基因银行”的建成,将为我国实现林纸一体化、造纸技术现代化和生产规模化提供技术支撑。 林纸一体化为外资提供巨大商机 我国林纸一体化建设给外资提供了巨大商机,多家世界级的造纸业巨头最近纷纷在我国投资建设林纸一体化基地。 最近,世界造纸业巨头、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不久前与广西高峰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首期合作项目将建设60万吨林浆、60万吨纸浆、营造20万公顷速生丰产桉木林的造林基地。 印尼华人财团、世界造纸业10强之一的金光集团最近在广西钦州市动工兴建亚洲最大的速生桉育苗场。这个育苗场总投资4300多万元,占地69公顷,设计年育苗1.5亿株,可供应6万多公顷的造林种苗。这个项目计划于2003年底竣工。 据了解,外资在我国投资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模式是:外资出资金,营林用地由国有林场提供或向农民租用,营林公司出技术,合作各方共同营林和管理,产品销售利润由合作各方共同分享。 近年来,广西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非常突出: 从经济效益来讲,与1980年相比,广西全区桉树人工林新增面积10万公顷,新增蓄积量1350万立方米,新增产值达37.8-47.3亿元。全区年出口桉树木片15-20万干吨,年创汇1350-1800万美元,估计全区桉树人工林及其加工产业年产值达9.5-12.0亿元。 在社会效益方面,广西向华南地区提供大量的桉树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加速华南地区和全国桉树适生区的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使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桉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造纸、人造纤维、人造板工业等的发展,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按树人工林与其它树种人工林一样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然而,桉树人工林生长快、产量高,以最少的面积、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最多的木材,满足社会对木材商品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对天然林的消耗,直接保护了正在逐年减少的天然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按现有林区平均生长量22.5立方米/公顷计算,桉树人工林在轮伐期(6年)蓄积量为135.0立方米/公顷,砍伐出材101.25立方米/公顷(出材率75%)。而广西现有天然林平均蓄积量为44.26立方米/公顷,皆伐出材约为22.11立方米/公顷(出材率≤50%)。不考虑天然林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更多市场动态

亚洲最大桉树基因银行注解中国造纸业走向
0收藏0评论
2003-06-12 06:00:00  

阅读量:1320分享量:0

东汉末年,蔡伦发明了纸。然而今天,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造纸工业却面临新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造纸业走的是以非木材纤维为主要原料进行制浆造纸的道路,生产技术和规模落后于世界造纸业发达国家。目前,我国造纸原料大量依赖进口,纸品市场供求矛盾突出,未来浆纸木材的供需形势严峻,纸浆生产面临国际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人均森林面积仅世界1/5的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工程,禁止对天然林进行商业砍伐,与我国造纸业对木浆纸浆高速增长的需求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因此,发展速生丰产林,把制浆造纸与营林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林纸一体化,促进我国造纸产业现代化,正成为我国造纸工业的新走向。 如今,桉树已经成为南方亚热带地区发展速生丰产林的首选。广西林业专家最近已完成了对澳大利亚桉树的品种改良,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银行”,满足了华南地区大量种植速生丰产林所需的大量良种。 桉树:从观赏到造纸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自19世纪开始向世界各国引种。1890年,意大利人首次把桉树引进了中国,当时是送给清朝慈禧太后的,因为这种植物的叶子能“避蚊杀菌,保佑平安”,故取名为“桉树”。桉树引入中国后,一直作为观赏树栽培。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桉树才开始在华南地区大面积种植,但因缺乏良种良法,桉树年平均生长量不足每公顷4.5立方米。 1982年,我国在桉树造林方面与澳大利亚展开技术合作,并取得有效成果。自此,广西先后引进了澳大利亚桉树174个树种的200多个种源,通过品种改良和高产综合试验,建成了适合在中国推广的桉树基因库。 “这是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它将对我国林业、造纸业产生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我国桉树专家、广西林科院副院长项东云说。 存放在这个“基因银行”里的速生桉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的优点,一般只需要6年就可成材砍伐,每公顷年产木材60立方米以上。而普通的树种需要十多年才能成材,产量也低于速生桉。 截至目前,这个“基因银行”已经向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辐射造林30多万公顷,新增90多亿元的产值。 最近,广西推出了鼓励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政策,鼓励外资和国内资本以独资、合资或其他方式投资营造速生桉,计划到2005年新建速生丰产的桉木林66万公顷。 速生桉:中国造纸原料新的“生力军” 由于速生桉的推广技术已经成熟,桉树在我国的造纸业和林业正担当新的“生力军”的角色。 在国际纸业市场竞争中,造纸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技术现代化、生产规模化,他们的成功经验表明,以木浆为主要原料,林纸一体化和规模化生产,是现代造纸工业的基本要求。目前,世界造纸工业发达国家的木浆占造纸原料的比重都在95%以上。 而在我国,由于林业与造纸工业相互脱节,纸业缺乏强大的林业支持,严重制约了我国造纸工业向规模大型化、产品高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生产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因造纸原料短缺,对进口过度依赖。2001年,我国进口木浆490万吨,进口废纸64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6.6%和72.8%。纸品与石油、钢铁一样,共同成为我国进口商品用汇量最大的产品门类之一。 由于我国造纸原料缺乏木质纤维原料,纸产品品种少,只有发达国家可生产纸种的一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纸产品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使我国纸品市场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纸浆和废纸进口税率为零,到2004年大多数纸张和纸板的关税也将逐步由现在的15%左右降为2%-5%,中国造纸业面临国外同业的激烈竞争。 发展速生丰产林,加快林纸一体化,有望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桉树“基因银行”的建成,将为我国实现林纸一体化、造纸技术现代化和生产规模化提供技术支撑。 林纸一体化为外资提供巨大商机 我国林纸一体化建设给外资提供了巨大商机,多家世界级的造纸业巨头最近纷纷在我国投资建设林纸一体化基地。 最近,世界造纸业巨头、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不久前与广西高峰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首期合作项目将建设60万吨林浆、60万吨纸浆、营造20万公顷速生丰产桉木林的造林基地。 印尼华人财团、世界造纸业10强之一的金光集团最近在广西钦州市动工兴建亚洲最大的速生桉育苗场。这个育苗场总投资4300多万元,占地69公顷,设计年育苗1.5亿株,可供应6万多公顷的造林种苗。这个项目计划于2003年底竣工。 据了解,外资在我国投资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模式是:外资出资金,营林用地由国有林场提供或向农民租用,营林公司出技术,合作各方共同营林和管理,产品销售利润由合作各方共同分享。 近年来,广西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非常突出: 从经济效益来讲,与1980年相比,广西全区桉树人工林新增面积10万公顷,新增蓄积量1350万立方米,新增产值达37.8-47.3亿元。全区年出口桉树木片15-20万干吨,年创汇1350-1800万美元,估计全区桉树人工林及其加工产业年产值达9.5-12.0亿元。 在社会效益方面,广西向华南地区提供大量的桉树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加速华南地区和全国桉树适生区的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使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桉树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造纸、人造纤维、人造板工业等的发展,同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为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按树人工林与其它树种人工林一样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然而,桉树人工林生长快、产量高,以最少的面积、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最多的木材,满足社会对木材商品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对天然林的消耗,直接保护了正在逐年减少的天然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按现有林区平均生长量22.5立方米/公顷计算,桉树人工林在轮伐期(6年)蓄积量为135.0立方米/公顷,砍伐出材101.25立方米/公顷(出材率75%)。而广西现有天然林平均蓄积量为44.26立方米/公顷,皆伐出材约为22.11立方米/公顷(出材率≤50%)。不考虑天然林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