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更多市场动态 资讯详情
木地板企业国际市场创汇有道
2006-02-14 07:00:00 阅读 1890次 分享 0次
中国地板业经历十年的发展,生产总量占到了世界第一位,但一直以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履却蹒跚不前。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市场的开拓成为地板企业新兴的转型商机。   高内需造成企业“惰性”   林产工业协会地板委员会秘书长吕斌对地板业国际市场颇有研究。他表示,我国地板企业初期都是从欧美引进的专利技术,许多知名厂家都是靠为国外厂商贴牌起家,而目前出口产品中大部分是这种贴牌生产的产品。这样一来,国际市场定价权掌控在外方手中,刨除高额的专利使用费后企业利润所剩无几。自主品牌的缺失限制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获利能力。   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自创品牌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对出口都缺乏热情。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近几年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足以使国内企业“知足”——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房地产的商、住建筑面积与日俱增;家庭装修周期不断加快,木地板的市场需求只增不减。   不同品牌和档次的地板产品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消费人群。如何在国内市场上做大做强一直是地板厂商的主要任务。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的“钱景”远比国际市场的机会离得更近。   中小企业也可有所作为   然而好景不长,至2005年,我国国内地板生产厂商已达到3000多家,产品品种5000多个。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厂家利润也随之摊薄。但真正有实力的品牌企业也就二三十家,一些经营不佳的小企业开始被淘汰。更有人预言2006年有70%的地板品牌将消失。地板行业正在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避开国内市场的短兵相接、价格火拼,走向海外市场是企业的出路之一。   我国地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但我国人工成本低廉,产品个性化强于国外产品,小型生产线使产品改型的灵活性高。这些优势都是目前欧美国家比不上的。加上我国贴牌生产的产品受到欧美消费者认可,说明生产工艺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因此,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向我国地板企业主动寻求合作的积极性很高;日、韩等地板消费大国也看好我国的产品。   对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来讲,国内市场的饱和及利润的摊薄使其单纯开拓国内市场已不满足他们利润增长的需求。走向国际市场将会是其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过,并非大企业才能进军国际市场,对于外国消费者来说,任何中国品牌对他们都是陌生的。因此,走出去的战略并没有大、中、小企业之分。中、小企业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只要产品质量过硬,有特色,设计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一样可以赚取外汇。比如,中国的竹木地板,虽然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但是却受到欧美市场的认可。所以,打入国际市场并不在于实力而在于特色和先行一步的勇气。   打入国际市场要另辟蹊径   目前,在国内销售最好的是强化木地板,许多知名企业的品牌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而国产的实木复合木地板长期以来是日、韩、欧美等国的高端主打产品,目前,竹地板也正被这些市场看好。由于综合优势,我国一直是欧美、日、韩等国强化木地板和实木复合木地板的主要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   但吕斌强调,跟风式的国际市场营销的风险性在加大。欧美等国是我国地板产品专利技术的引进国,由于长期的贴牌生产,其本国的品牌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根深蒂固。如果我国企业一味专注于日、韩、欧美等地板消费大国的市场,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进入门槛会越来越高。近两年来,出口企业都想以价格优势取胜,但导致的结果就是反倾销诉讼案的增加,这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和品牌负面影响,得不偿失。   因此,吕斌建议,企业要有全球化意识,把眼光放开一些。比如,目前中东一些国家、东南亚、澳洲市场尚未打开,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木地板需求量加大。谁先进入谁就抢得了市场先机。企业应该注意对有潜力但尚未开拓的市场进行消费引导,加强宣传力度,并针对新的市场特点进行产品研发,生产附加值高、有个性特色的产品。   新兴市场的开拓不能盲目,企业要针对目标市场参加国际性展会,加强与进口国地板行业协会组织的联系,积极参加国际协会组织的研讨会和交流会,寻找行业信息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以有的放矢。   提示:   出口企业不应总把眼光盯着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要有全球化意识,把眼光放开一些。比如,目前中东一些国家、东南亚、澳洲市场尚未打开,企业应该注意对有潜力但尚未开拓的市场进行消费引导,加强宣传力度,并针对新的市场特点进行产品研发,生产附加值高、有个性特色的产品。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更多市场动态

木地板企业国际市场创汇有道
0收藏0评论
2006-02-14 07:00:00  

阅读量:1890分享量:0

中国地板业经历十年的发展,生产总量占到了世界第一位,但一直以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履却蹒跚不前。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市场的开拓成为地板企业新兴的转型商机。   高内需造成企业“惰性”   林产工业协会地板委员会秘书长吕斌对地板业国际市场颇有研究。他表示,我国地板企业初期都是从欧美引进的专利技术,许多知名厂家都是靠为国外厂商贴牌起家,而目前出口产品中大部分是这种贴牌生产的产品。这样一来,国际市场定价权掌控在外方手中,刨除高额的专利使用费后企业利润所剩无几。自主品牌的缺失限制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获利能力。   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自创品牌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对出口都缺乏热情。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近几年国内市场的快速发展,足以使国内企业“知足”——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房地产的商、住建筑面积与日俱增;家庭装修周期不断加快,木地板的市场需求只增不减。   不同品牌和档次的地板产品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消费人群。如何在国内市场上做大做强一直是地板厂商的主要任务。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的“钱景”远比国际市场的机会离得更近。   中小企业也可有所作为   然而好景不长,至2005年,我国国内地板生产厂商已达到3000多家,产品品种5000多个。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厂家利润也随之摊薄。但真正有实力的品牌企业也就二三十家,一些经营不佳的小企业开始被淘汰。更有人预言2006年有70%的地板品牌将消失。地板行业正在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避开国内市场的短兵相接、价格火拼,走向海外市场是企业的出路之一。   我国地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尽管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但我国人工成本低廉,产品个性化强于国外产品,小型生产线使产品改型的灵活性高。这些优势都是目前欧美国家比不上的。加上我国贴牌生产的产品受到欧美消费者认可,说明生产工艺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因此,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向我国地板企业主动寻求合作的积极性很高;日、韩等地板消费大国也看好我国的产品。   对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来讲,国内市场的饱和及利润的摊薄使其单纯开拓国内市场已不满足他们利润增长的需求。走向国际市场将会是其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过,并非大企业才能进军国际市场,对于外国消费者来说,任何中国品牌对他们都是陌生的。因此,走出去的战略并没有大、中、小企业之分。中、小企业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只要产品质量过硬,有特色,设计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一样可以赚取外汇。比如,中国的竹木地板,虽然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但是却受到欧美市场的认可。所以,打入国际市场并不在于实力而在于特色和先行一步的勇气。   打入国际市场要另辟蹊径   目前,在国内销售最好的是强化木地板,许多知名企业的品牌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而国产的实木复合木地板长期以来是日、韩、欧美等国的高端主打产品,目前,竹地板也正被这些市场看好。由于综合优势,我国一直是欧美、日、韩等国强化木地板和实木复合木地板的主要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   但吕斌强调,跟风式的国际市场营销的风险性在加大。欧美等国是我国地板产品专利技术的引进国,由于长期的贴牌生产,其本国的品牌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根深蒂固。如果我国企业一味专注于日、韩、欧美等地板消费大国的市场,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进入门槛会越来越高。近两年来,出口企业都想以价格优势取胜,但导致的结果就是反倾销诉讼案的增加,这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和品牌负面影响,得不偿失。   因此,吕斌建议,企业要有全球化意识,把眼光放开一些。比如,目前中东一些国家、东南亚、澳洲市场尚未打开,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木地板需求量加大。谁先进入谁就抢得了市场先机。企业应该注意对有潜力但尚未开拓的市场进行消费引导,加强宣传力度,并针对新的市场特点进行产品研发,生产附加值高、有个性特色的产品。   新兴市场的开拓不能盲目,企业要针对目标市场参加国际性展会,加强与进口国地板行业协会组织的联系,积极参加国际协会组织的研讨会和交流会,寻找行业信息和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以有的放矢。   提示:   出口企业不应总把眼光盯着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要有全球化意识,把眼光放开一些。比如,目前中东一些国家、东南亚、澳洲市场尚未打开,企业应该注意对有潜力但尚未开拓的市场进行消费引导,加强宣传力度,并针对新的市场特点进行产品研发,生产附加值高、有个性特色的产品。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