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宏泰走林板纸一体化道路
0收藏0评论
2006-08-17 06:00:00
阅读量:8684分享量: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家具生产、工业民用建筑、室内装饰、车船制造等行业对人造板需求量稳定增长。与此同时,我省人造板企业面临着产品价格下跌,企业效益下滑的困难。为更深入的了解我省人造板企业的生存现状,7月28日,记者来到了藁城市河北宏泰人造板有限公司进行采访。
宏泰人造板有限公司,原为上世纪50年代初期建立的河北人造板厂,2001年改制为民营股份制公司,现有职工790人,固定资产7194万元。主导产品是中密度纤维板,主要以林区三剩物及小薪柴为原料,年产量12万立方米。2005年,该公司销售收入1.08亿元,利税700万元。今年元月,该公司被省林业局认定为2006~2007年度林果产业重点龙头企业。
就是这样一家中密度人造板市场份额占到全国1.08%的企业,在如今人造板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仍面临重重困难。
原料成企业发展瓶颈
公司董事长王儒慧告诉记者:“我省的人造板产量虽然位居全国第三位,但主要靠的是提高产量和抓住过去几年外省市的市场空白做起来的。如今,各省市都开始注重人造板行业,我省人造板企业要取得更大飞跃困难不小。”
王儒慧认为:“中密度纤维板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可以节约大量原木,而且具有不变形、便于加工利用的特点,是实木板所无法代替的,在未来还是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目前在省内,已有数家年产量上10万立方米的企业,而且,本来河北就不是森林大省,这给企业带来了原料收购半径拉长,经营成本增加的问题。”记者看到宏泰公司的厂院里堆满了加工的原料,但是王总告诉记者,如果原料供应不上,这些储备木材仅仅够加工半个月时间。即便这样,企业目前3条生产线还停了一条。用王总的话就是“壮士断腕”,这样起码能保证企业持续生产。
从国企到民企的平稳过渡
谈起自己的企业,王儒慧感概最多的,还是企业里人的问题。“企业职工790人,其中在职的586人,内退、劳保59人,离退休145人,接手之初,企业负债4000余万元。现在企业承担了原厂所有的债务,接受了所有在册职工及劳保、伤残人员,并清还了原厂三项保险欠款124万元、职工工资184万元,偿还职工集资款134万元等项欠款,共近700万元。企业效益的好转,也让职工们接受了企业由‘国’姓‘私’的转变。”
在稳定了职工的同时,企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滹沱河沿岸乡镇农户种植速生杨的积极性,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种植结构,促进农户增收1100万元,更为企业的原料困难问题,提供了新的出路。速生杨的广泛种植,也许将成为我省人造板企业解决原材料问题一条途径。
王总告诉记者:“企业要生存,职工要就业,环境要保护,一直是公司的指导思想。通过几年来公司在环保上的投入,对削片、风送系统进行改造,对污水、粉尘进行治理,并停开数台蒸汽锅炉,现在各项排放指标均已达到了国家标准。但由于上世纪90年代期间,藁城市工业路周围兴建了大量居民住宅,历史与现实的因素交织,致使有些问题还无法解决,企业环境与周围居民日益提高的居住要求还有些差距。”据了解,国家达标排放标准和居民居住标准是两个不同概念,按照国家建筑设计标准,距离厂区200米内不允许建筑居民住宅,但是由于当地开发商隐瞒了居民的知情权,致使现在居民建筑都是临厂而建,在环保方面要让居民都认可仍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企业仍主打中低档
王总告诉记者,宏泰人造板有限公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得到了藁城市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在他头脑中,还有一个计划,就是在未来能把企业从工业路搬迁出,既给周围群众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使企业进一步壮大,继续走林板纸一体化的道路,也为藁城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实,我早就看好昆明的一套设备了,也跑了好几次,如果能拉回来投入生产,公司就能加工2.5的薄板了,公司在将来也就多了一条腿走路。可是目前,现在的厂子已经没有空闲的场地安置机器,急需另觅厂址。这个问题其实也考虑过好几年,但由于现在国家土地政策的变化,一直也没能将公司搬迁出去。”不过王总表示,自己还会继续争取,给企业和周围居民一个满意的交代。
在未来,王总仍将产品定在了中低档上。“这也是针对我国人民生活目前的实际情况,企业能够在将来把工艺、质量都控制好,保证好产量,销路就不用愁。而且我们也会力保质量能够让消费者满意。”据了解,现在宏泰所有的产品,在各个工序上都有存档,如果发生质量问题,通过查生产日期、班次,可以一查到底,直接追究问题责任人。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