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业新增变数 需淡看外资并购(下)
0收藏0评论
2006-09-06 06:00:00
阅读量:1377分享量:0
一个不断强大并握起来的拳头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部分造纸龙头企业已经在技术、规模、资金、管理等方面有了较强实力和竞争能力,已经具备了与外资相抗衡的整体实力,他们用不断壮大的企业规模和高速增长的市场份额昭示着国内造纸工业的新面目。在此其中,尤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新生力量,其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成为中国造纸企业影响外资并购的主要力量。
据记者了解,新近成立的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的阵容就是当前我国造纸工业规模和实力的例证。该商会由国内200余家有实力、具规模的会员企业组成,巧合的是,这些企业几乎清一色是国内造纸企业,这其中又多以民营企业居多,被专家认为是代表了国内造纸业的主要力量和发展方向。其中,山东太阳纸业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和最大的高档涂布包装纸板生产基地;华泰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新闻纸生产企业,其新闻纸产量占全国新闻纸总量的1/3;湖南泰格林纸位居国内造纸企业前4位,是硕果仅存的国有造纸企业之一;宁波三A集团为全球最大的扑克牌供应商和国内惟一的邮票纸供应商;维达纸业(广东)有限公司为全国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商之一;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为国内造纸最具权威的造纸科研学术机构等。
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造纸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67.17%,具有外资背景的三资企业占到32.83%;而在利润上,国内企业达到44.87%,较上年增长9.08%;三资企业占33.38%,较去年下降6.62%。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造纸企业发展较快、竞争力增强了。
尽管外资巨头对国内造纸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较大威胁,但国内企业并未因此而谈“外”色变,与外资企业的零距离合作也在谨慎地进行着。据了解,外资企业在进军中国的同时,比较乐意选择同国内优势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由于国内造纸企业已经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较强实力,在与外资合作过程中,国内企业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合作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股份的分配中,国内造纸企业一直居于控股地位。
与此同时,国内的造纸巨头们不停地寻找扩张的机会。8月30日,国内最大的民营造纸企业山东太阳纸业集团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不仅获得15亿元的银行授信,更赢得了企业在对资金需求方面更大实惠与便利。太阳纸业集团董事长李洪信这个五年计划的宏图是跻身世界造纸百强行列,成为造纸工业优秀的整合者。
国内新闻纸巨头华泰集团也是不甘人后,其花巨资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40万吨新闻纸生产线近日开工运行,其新闻纸产量将达到全国总产量的1/3,牢牢地夯实了国内新闻纸的龙头老大位置,也进一步增强了国内新闻纸行业同国际新闻纸巨头对话的实力。
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是优秀的国有造纸企业之一,在以其年产量65万吨的实力进入国内造纸业前四强之后,近期又投资43.5亿元建设40万吨制浆项目,董事长王祥以其独到的前瞻眼光提前摆脱对国外资源的依赖。
障碍犹存
在国际上,造纸是仅次于电信和钢铁的第三大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造纸产业也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而且随着制度的完善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造纸企业正在朝高科技含量、高资金密集方面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这样,摆在民族造纸企业面前的是,要想快速发展就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设备自然离不开资金。
前不久,晨鸣纸业与CVC签订协议两个月后宣布分手,处于不断扩张后的晨鸣集团不得不另找资金。尽管晨鸣将双方分手的原因解释为发展思路未能达成一致。不管原因如何,有着170亿元销售收入的晨鸣仍然难以摆脱资金紧张的窘况。资金紧张仍是造纸业的掣肘。
除了技术以及资金优势不足外,民族造纸工业的国内竞争环境同样有待改善。目前的表现为,一方面,中小企业数量多,技术、资金实力不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跟不上,影响了造纸企业的整体形象;同时,由于其成本低、产品质量差,搅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这成为当前发展民族造纸工业的一大障碍;另一方面,部分造纸企业盲目扩张产能,导致产品结构雷同,造成局部的产能过剩,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民族造纸业该如何应对?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应团结起来,减少因不正当竞争而带来的内耗,共同应对国际竞争,共同采购国际原料以增加话语权;多渠道利用资金技术,迅速做大做强;搞好环境治理,发展林纸一体化,维护和创造中国纸业的良好渠道和形象等。
任永森认为,国内企业要想快速发展,既要合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又要加强自主创新。这就要求有个度的问题,在保证产业安全的基础上引进,然后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创新。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