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189分享量:0
驱逐“水货”
南康家具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其销售对象主要面向农村市场。由于一些打工人员回乡办厂后急功近利,在原材料加工时缺少一些重要环节和工艺,导致产品质量低劣。南康家具“水货”多的消息也由此传开,这给南康家具产业几乎带来灭顶之灾。
市场竞争靠品质。“水货”教训使南康人精明起来,也使南康家具加快走上了品牌之路。针对“水货”问题,南康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质量大检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以开放促招商,通过引进实力强、品质优的家具企业,带动当地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明确提出家具协会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有自己的产品商标,并在7个乡镇建立了200亩以上的家具生产基地,统一标准,规范生产,建立家具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严把家具质量关。同时在家具行业实施“品牌工程”,选取了20户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在资金、信息、技术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如今,全市已涌现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用工人数在80人以上的企业120多家,涌现了一批龙头品牌企业。
资源循环
南康木材资源并不丰富,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木材储量不足1立方米。家具业兴起之初,业主们主要从崇义、上犹、安远等木材资源相对丰富的周边县市调进原材料。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计划性有序砍伐控制,周边县市的木材资源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态势。
面对这一状况,南康市大力引导家具企业走节约资源、循环利用之路,重点推进家具“四化”建设。一是家具企业规模化。淘汰耗材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引进了香港恒利家具集团、鸿伟木业等龙头企业,改变了实木家具加工剩余物只能作废料、燃料的历史,将其加工成异型板、刨花板、中纤维密度板等附加值高的产品;二是家具结构优化。推动板式加工企业产业升级,引导家具业不局限于生产木料家具,增加以金属、玻璃、布艺、皮革等为原材料的家具制品;三是家具生产园区化。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吸引了100多家家具企业在工业园落户,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家具加工区;四是家具材料规范化。拓宽木材来源渠道,引导企业向市、省外甚至是国外进口木材,现在已经用上了俄罗斯木材。
如今,南康家具的资源循环链已经形成,木材初级加工企业将边角料卖给板式加工企业,板式加工企业将其加工成中纤维密度板,进而提高了资源利用价值,提升了家具档次,实现了更高的产品附加值。据了解,南康板式家具厂每年加工边角料近20万吨,节约活立木近8万立方米。
国际接轨
本世纪初,虽然南康家具业在周边地区建立了核心地位,但其所面临的冲击却不容忽视。全国家具之都广东顺德,距离南康不过400公里,还有浙江、上海等地家具业也非常发达。如果南康家具业仍停留在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方式,不但自己嘴边的蛋糕会有被抢的可能,甚至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为此,南康市政府着力在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上下功夫,把市场经营理念灌输给业主,促使家具业主们更新理念和经营方式。同时积极完善市场建设、搭建产业销售平台。企业主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实现家具产业集群化,细化市场分工,组建了南康市家具协会和南康市家具研究协会,实现了资源、技术、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共享,全市1200多家企业共同打造南康家具“航母”,使南康家具与国内大都市及国际大市场接轨。
曾照玺是南康一家知名家具厂负责人,以前厂里生产家具时,几十道工序往往顾此失彼,产品多有瑕疵,规模也受到制约。如今实现产业集群化后,家具产业的主要工艺和主要配件都有专门的厂家生产,设备齐全、技术精湛、供货及时。曾照玺说,市场分工细化,企业生产进入市场采购阶段,他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
同时,南康还大力完善家具市场的建设。南康国际家?6城建于2001年,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建成专业市场7个,在建市场2个,集中连片面积达350多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店铺2100多间,成为江西目前规模最大的家具市场。去年10月,南康国际家居博览中心开业,使得南康市家具产业集群化跃上集产品研发、加工和批发为一体的新的发展平台。南康市家具畅销全国各地以及欧美、中东、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1月至10月,该市生产各类家具150多万(套)件,家具产业生产总值10亿多元,实现税费2400多万元,出口创汇130万美元。
几经开拓,南康家具已经作为区域性品牌活跃于国内国际市场。在第三届南康家具博览会召开的3天时间中,就有3.6万多人次和3000多家家具及配套企业参展,现场成交额达1216万元。此外,还签订购销合同金额达860多万元。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