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569分享量:0
打造木材贸易“避风港”
——张家港检验检疫局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日前,张家港检验检疫局举办全国木材合理利用发展论坛暨签约揭牌仪式,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木材检验师培训基地、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国家级重点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以及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产学研基地三个人才培养基地正式落户张家港。
近年来,张家港局针对本口岸木材进口不断增多的现状,着力在监管质量上下工夫,在提升检测实力上做文章,并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1月至11月,该局共检验检疫进口木材298.22万立方米,货值6.9亿美元。共检出不合格木材19729立方米,对外提赔390万美元。
有效监管优服务
自1983年张家港港开港以来,张家港口岸累计进口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运木材总量超过3200万立方米,连续7年成为全国最大的海运木材进口集散地。由于木材来源地广,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以及濒危物种非法贸易的潜在风险急剧增加,该局近年来就在全国率先从进境木材中截获了红火蚁等30余种外来有害生物。仅2009年以来,该局通过开展风险分析实施重点查验、加强现场查验,从进口木材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26种877种次,同比分别增长3.2%和9.1%。首次截获澳洲脊虎天牛等9种外来有害生物。
一直以来,该局加强对口岸从事木材接卸的3个码头和从事集装箱木材拆箱的5个堆场进行规范监管,每家企业均建立了木材储存堆场监管统计表,实施动态监管。对辖区内10个点进行了定期疫情调查,全面做好防控工作。在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该局落实边卸边检、分批放行等监管方式,推出24小时预约检验检疫和值班点制度,为企业累积节省时间300余小时,增效350余万元。
此外,该局还进一步规范检尺管理,及时对集装箱木材、大轮散装原木中检验存在的问题、检尺方式及存在的隐患等进行处理,总结相关经验,为推动全国海运木材贸易提高了公信力,也为全国进口木材检验监管工作做出榜样、积累经验。12月18日,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在张家港局举办进口木材检验监管工作研讨会,与会人员对该局木材监管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提升能力促发展
多年以来,由于进口材种复杂,材性各异,木材合理利用水平低下,造成了宝贵木材资源的浪费,木材产业的长足发展急需专业实验室的技术支持。
对此,张家港局围绕“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目标,全力推进木材实验室建设。目前该实验室拥有切片室、模式标本室、鉴定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有检测仪、显微立体成像系统等设备59台(套),标本室馆藏1000余种有害生物标本和各国珍贵木材标本500余种10万余号。取得林木检疫和材种鉴定等CNAS认可项目74项,是全国系统内唯一的木材鉴定领域的专业实验室,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已获总局批准筹建。开拓出口木制品合法性电子验证、珍稀濒危木材鉴定等技术,有效应对美国《雷斯法案》等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为提高我国进口木材的检测能力和促进出口木制品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木材实验室的成功建设,吸引了大自然地板等全国180余家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促使木材产业按集散基地、木材加工、市场交易等链条式协调发展。
此外,该局实验室检测咨询业务在系统内已拓展至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检验检疫局,系统外拓展至海关、工商、濒管办等部门。
转化成果增效益
从2006年开始,张家港局精选了80个树种开展《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品》和《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照》两个国家标准的研制,两年后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木材树种鉴定业务中标准物质缺乏的空白。编著的《进口木材原色图鉴》一书,已6次再版,累计出版1.2万余册,远销东南亚、大洋洲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国内外贸易方均乐意以这些标准样品或标准样照作为成交的验货依据,国内进口商为此避免了进口贸易树种欺诈的风险,减少了贸易纠纷。截至目前,该局已取得木材方面各项科研成果转化直接收益上百万元,有待转化的各项科研成果潜在市场价值达500万元。
为进一步拓展科研成果转化领域,该局还相继与浙江万蓬木业有限公司、苏州仟禧坊红木等企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与上海新通联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签订的服务外包合同就达到40万元,充分运用科技优势帮助企业合理识别和利用进口木材、提升木材的有效利用率。与此同时,该局还与中国木材电子交易市场就开发运用“木材远程鉴定系统”达成了合作意向,为我国木材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权威的技术检测,使科技成果转化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