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2136分享量:0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2011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已达3.06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34.32%,发展势头令人惊叹。当下,可再生、可降解的绿色健康终端林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林业产业中的人造板、家具以及森林食品等行业准入门槛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致使少数缺乏诚信意识的企业混入其中,故而发生了诸如贝尔地板以“木制建材下乡”为名的变相促销、“达芬奇天价家具”涉嫌商业欺诈,以及归真堂活熊取胆上市风波、“安信毒地板” 等事件。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致使一大批诚信经营的企业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冲击,使在这些林业企业就业的一批职工失业,失掉了赖以生存的工作。
然而,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除以上几家肇事企业缺乏诚信经营意识之外,整个行业缺乏有效监管、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滞后及法律法规缺位、社团组织位置尴尬等,也是不可否认的要因。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曾在西部考察时强调,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必须高举生态和民生这两面大旗,加快植树造林和产业发展步伐,既要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又要为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撑。
仁者民生为本,智者诚信为重。弘扬诚信,就是关注民生。而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决定民生。抓民生,首先当从诚信抓起。倘若诚信缺失,问题不及时解决,任其发展、蔓延,那么,做好“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工作,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让林业惠及民生的国家方略与承诺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就将成为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障碍和阻力。
诚信缺失对我们的冲击
诚信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根基。社会诚信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提供物质保障的林业产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诚信缺失对公民的冲击。可再生、可降解、绿色健康的终端林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林业产业的一些不诚信事件的发生,却使公民对终端林产品像对含有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猪肉、地沟油以及假药等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和药物一样大失所望。
二是诚信缺失诱发社会不和谐因素衍生。林产品经济增长依存度较大,假冒伪劣商品一旦泛滥, 危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致使工人大量下岗,诱发社会不和谐因素衍生。同时,也会使企业交易成本过高不利于资本流通速度的提升。我们在南方调研时发现,有几家知名木制品品牌企业负债额度少者已逾亿元。
打造诚信航母要有紧迫感使命感
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损失已经引起党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做好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维护经济社会的相对平衡与和谐发展;社会各界也纷纷呼吁要重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诚信体系,以规范市场秩序。
2012年6月,国家林业局党组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兴林富民的现代林业发展方略,高举生态和民生两面大旗,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把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之后,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为构建林业产业诚信体系,在江西宜丰召开了全国林业产业诚信座谈会,并组织30余家企业赴井冈山进行了诚信联盟发起单位宣誓活动。但诚信体系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能够一蹴而就,当从文化、政策、法律、科技、宣传、推广等全方位进行,方能达到目的。
(一)让传统文化诚信理念融入到国人的血液之中
(二)让国家政策惠及到诚信的每一个角落
(三)健全、完善有关诚信法律规制,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
(四)用媒体的宣传与监督功能,推介、督导行业诚信行动
当下,我国经济已奇迹般地崛起。但我们决不允许诚信缺失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今天,我们必须秉承并突破中国传统文化,构建新的诚信体系,让林业产业诚信体系在信用建设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我国林业产业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科学发展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