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家居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资讯详情
市场关注:保住家具成本优势势在必行
2004-06-24 06:00:00 阅读 1648次 分享 0次
 离进口家具零关税的限期还不到半年,国内家具制造商、经销商已悄然厉兵秣马   2005年1月进口家具关税将降为零。表面看,这个消息似乎并未对国内家具制造商、经销商带来“地震”效应,但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厉兵秣马,准备迎接“零关税”。   挑战一:做品牌?做贴牌?   中国家具的物美价廉是出了名的,但同时中国的家具是最缺乏品牌号召力的。就算是上市公司光明家具、美克股份,所生产的家具在国人中也不具备品牌优势。   进口家具即使零关税也不太具备价格上的优势,但却具有相当的品牌优势。目前国内一些中产阶级对家具品牌已经开始注重,例如“宜家”家具,其品牌号召力在北京、上海两地的中产阶级中相当大。零关税之后,类似“宜家”这样的品牌家具再进来几个,国内家具要出头就更难了。   记者在采访东莞几家家具制造企业时,几位负责人对家具品牌问题持这样一种观点:“零关税真对市场有影响的话,我们就只做制造商,来牌加工,和LEE、LEVIS牛仔裤一样。创个品牌毕竟太麻烦了。”   但记者也注意到,皇朝、健威这样的家具制造商,通过打广告、请明星代言等方式,开始形成打造中国家具业第一批品牌家具的队伍,但这样的先觉者相对于广大的家具制造商,真是极少数。   面对即将失去的关税保护,很多的家具商并非高枕无忧,而是选择了“先安内”的竞争思维,这导致了低水平的价格战越演越激烈,一些实力薄弱的家具商走向萎缩和倒闭。经历了前期非理性的发展,中国家具业的竞争在今年达到了空前激烈。但眼下的竞争,在价格战告一段落后,谁先抢占品牌创建的先机,谁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阶段的赢家。   很多业内行家告诉记者,国产家具要创品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变长期形成的不做广告,只做销售渠道的这种老一套发展模式。而其创建品牌的最大障碍还是出在设计环节上———我们的设计师并不缺乏家具专业知识和美术技能,而是缺乏高品质的生活。好的家具设计最终还是来自生活,这是真理。   挑战二:成本优势能否延续?   就目前情况看,价格上的优势,换言之是成本上的优势是中国家具业最核心的优势。   从我国家具市场目前的消费特点看,80%以上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最终起作用的促成购买的因素还是低价。可见,谁掌握了成本优势,谁就能抓住市场的主动权。   要保证中国家具的成本优势,更要保证绝不牺牲质量,制造商和经销商结合成团队,从而控制整个供销系统的成本,最终实现零售价格的优势,或许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中国家具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家具流通领域中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商业品牌。这批商业品牌在零关税后,也面临着一些国外家具流通品牌变相进入中国后对自己形成的冲击。且不说宜家这种横跨制造、流通两个领域的品牌,就算是一个国外名牌家具,在广州开一间所谓的生活概念店,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因此,国内的不少家具流通商业品牌如今正在积极做的一件事,就是跑马占地,尽量多开分店,形成规模效应。还有一些商业品牌,例如国内家具流通业著名品牌金海马,则开始尝试利用自己在流通领域中的优势,实现自己供销金字塔系统的“成本控制”。   平常所说的成本控制,主体是制造商,原料采购是第一环,然后提高技术水平,对制作工艺和流程进行技术革新,从而压低成本。但是从行业的发展规律看,供销形成系统后,对系统成本进行控制,更加积极有效。   以金海马为例,据其市场部人士透露,其庞大的销售网络所支持的采购量,使其有足够的价格谈判能力,从而获得满意的出厂价。接着,金海马对其分销渠道、仓储费用等再进行成本控制,这就保持了较低的零售价。随后,销售网络反馈的信息令制造商有效地调整生产线,减少由于生产过剩造成的积压,生产成本又一次降低……系统成本控制机制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其魅力显而易见。   零关税实施后,中国家具市场很可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市场,对于中国家具业而言,能否树立一批国产名牌以及继续保持自己的成本优势,将是中国家具业的两件要事。而一些先觉者的探索性做法,无疑将对业界产生有效的启发。

文章打赏

请长按二维码,根据您的个人意愿进行打赏~

发表评论

发布

用户登录

放心买 健康住

产业规划

市场关注:保住家具成本优势势在必行
0收藏0评论
2004-06-24 06:00:00  

阅读量:1648分享量:0

 离进口家具零关税的限期还不到半年,国内家具制造商、经销商已悄然厉兵秣马   2005年1月进口家具关税将降为零。表面看,这个消息似乎并未对国内家具制造商、经销商带来“地震”效应,但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厉兵秣马,准备迎接“零关税”。   挑战一:做品牌?做贴牌?   中国家具的物美价廉是出了名的,但同时中国的家具是最缺乏品牌号召力的。就算是上市公司光明家具、美克股份,所生产的家具在国人中也不具备品牌优势。   进口家具即使零关税也不太具备价格上的优势,但却具有相当的品牌优势。目前国内一些中产阶级对家具品牌已经开始注重,例如“宜家”家具,其品牌号召力在北京、上海两地的中产阶级中相当大。零关税之后,类似“宜家”这样的品牌家具再进来几个,国内家具要出头就更难了。   记者在采访东莞几家家具制造企业时,几位负责人对家具品牌问题持这样一种观点:“零关税真对市场有影响的话,我们就只做制造商,来牌加工,和LEE、LEVIS牛仔裤一样。创个品牌毕竟太麻烦了。”   但记者也注意到,皇朝、健威这样的家具制造商,通过打广告、请明星代言等方式,开始形成打造中国家具业第一批品牌家具的队伍,但这样的先觉者相对于广大的家具制造商,真是极少数。   面对即将失去的关税保护,很多的家具商并非高枕无忧,而是选择了“先安内”的竞争思维,这导致了低水平的价格战越演越激烈,一些实力薄弱的家具商走向萎缩和倒闭。经历了前期非理性的发展,中国家具业的竞争在今年达到了空前激烈。但眼下的竞争,在价格战告一段落后,谁先抢占品牌创建的先机,谁才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阶段的赢家。   很多业内行家告诉记者,国产家具要创品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转变长期形成的不做广告,只做销售渠道的这种老一套发展模式。而其创建品牌的最大障碍还是出在设计环节上———我们的设计师并不缺乏家具专业知识和美术技能,而是缺乏高品质的生活。好的家具设计最终还是来自生活,这是真理。   挑战二:成本优势能否延续?   就目前情况看,价格上的优势,换言之是成本上的优势是中国家具业最核心的优势。   从我国家具市场目前的消费特点看,80%以上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最终起作用的促成购买的因素还是低价。可见,谁掌握了成本优势,谁就能抓住市场的主动权。   要保证中国家具的成本优势,更要保证绝不牺牲质量,制造商和经销商结合成团队,从而控制整个供销系统的成本,最终实现零售价格的优势,或许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方式。   中国家具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家具流通领域中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商业品牌。这批商业品牌在零关税后,也面临着一些国外家具流通品牌变相进入中国后对自己形成的冲击。且不说宜家这种横跨制造、流通两个领域的品牌,就算是一个国外名牌家具,在广州开一间所谓的生活概念店,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因此,国内的不少家具流通商业品牌如今正在积极做的一件事,就是跑马占地,尽量多开分店,形成规模效应。还有一些商业品牌,例如国内家具流通业著名品牌金海马,则开始尝试利用自己在流通领域中的优势,实现自己供销金字塔系统的“成本控制”。   平常所说的成本控制,主体是制造商,原料采购是第一环,然后提高技术水平,对制作工艺和流程进行技术革新,从而压低成本。但是从行业的发展规律看,供销形成系统后,对系统成本进行控制,更加积极有效。   以金海马为例,据其市场部人士透露,其庞大的销售网络所支持的采购量,使其有足够的价格谈判能力,从而获得满意的出厂价。接着,金海马对其分销渠道、仓储费用等再进行成本控制,这就保持了较低的零售价。随后,销售网络反馈的信息令制造商有效地调整生产线,减少由于生产过剩造成的积压,生产成本又一次降低……系统成本控制机制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其魅力显而易见。   零关税实施后,中国家具市场很可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市场,对于中国家具业而言,能否树立一批国产名牌以及继续保持自己的成本优势,将是中国家具业的两件要事。而一些先觉者的探索性做法,无疑将对业界产生有效的启发。
责任编辑:宋健
我爱看图 推荐视频

绿家居-公开课|齐家网COO 毛新勇:口碑为王的时代到来 没有口碑不要扯互联网家装

绿家居-公开课|实创装饰董事长 孙威:把家装做到完美的关键

绿家居-公开课|我爱我家董事长 马自强:互联网家装消费升级 打造品质整装生活

绿家居-公开课| 乐豪斯董事长 周新:效率和交付 整装时代的核心

绿家居-公开课|尚层装饰董事长 林云松:专注别墅家装 只服务一个客户群体 

绿家居-公开课|东箭完整家居CEO 谢雨:协同组合打通供应链和需求链

绿家居-公开课|业之峰董事长 张钧:让天下没有装不起的房子

绿家居-公开课|土巴兔联合创始人 谢树英:依托平台实现技术赋能 打造十万“新装企” 

绿家居-公开课|PINGO国际总裁 杨耀祖:不可复制的生意不做

绿家居-公开课|奥普执行总裁 吴兴杰:设计即品牌 奥普为爱设计

0条评论

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