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家具企业各自外迁
0收藏0评论
2005-03-22 07:00:00
阅读量:1653分享量:0
新春伊始,10多个家具企业在洪山区青菱乡长征村工业生产基地内大兴土木,忙碌兴建厂房、仓库。这是武汉家具制造业从城区闹市加速外迁的一个镜头。
近日率先完工的正才机制海绵厂厂长程正才介绍,这个生产基地占地600多
亩,准备入驻的家具生产企业和经营户有60多家。
正才机制海绵厂原在武昌徐东一家具材料市场,程正才说,工厂搬迁有两个原因:原地准备上房地产项目;面积小,交通不便,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他说,原市场200多家具生产企业和经营户,一部分来到长征村,一部分去了位于和平乡的铁机家具生产基地。
汉产家具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靠低成本竞争。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企业散居三镇,有不少位于中心城区,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需要搬迁。市家具行业协会介绍,全市700多家具生产企业,150多家所在地已列入旧城改造规划。
搬迁选址,众多家具企业不约而同求远。小企业愿意扎堆,大企业各自为战。市家具行业协会透露,去年,规模较大的10余家企业,均将生产基地迁往远城区甚至外地,总投资1亿多元。名列本土同业10强的武汉超凡、新天地家具公司在蔡甸常福新城购地110亩,建设厂房;红旗家具公司投资4000万元在江夏区开辟生产基地,即将竣工投产;荣星家具公司则在赤壁市中伙铺镇建立加工基地。在武汉城区周边,形成“散星拱月”局面。
面对家具企业分散外迁,市家具行业协会负责人喜忧参半。
家具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地规模大,需求廉价劳动力。新的生产基地大多交通便利,招商政策优惠,为家具企业降低成本、扩大产能、提升品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这种缺乏产业规划的自发型外迁,耗费了企业大量投资,却没有改变武汉家具制造业布局散乱的弊端。近年,依托成熟的家具大卖场,汉产家具虽已建成东西湖区吴家山、洪山区铁机村两大生产基地,然而面积不足千亩,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和产业辐射力难与沿海地区同业相比。武汉家具产业链存在的原辅材料、五金配件等“断环”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家具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分散“下乡”,使汉产家具业更加散乱,不利于产业集约发展。
这位负责人认为,近年城建步伐加快,大批企业外迁二次创业,其实是汉产家具业一个极佳的整合机会。他建议,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及早建立大规模的武汉家具产业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入园扎堆,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促进家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绿家居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绿家居官方微信(greeninhome)
发表评论
发布